![]() 卷子 標(biāo)題用了這座城市的廣告語。原以為這是一座只會做生意的城市,商業(yè)化是它的核心與精髓,沒想到它的歷史底蘊(yùn)、文化氣息遠(yuǎn)遠(yuǎn)超出我的認(rèn)知。 溫州最經(jīng)典的是:雁蕩山、楠溪江、泰順廊橋,那也是山水詩的故鄉(xiāng)、唐詩的河流。 這些我們都已一一走過。這次原本計劃是南麂島,放棄之后才改為溫州市區(qū)。 從溫州經(jīng)過這么多次,我們愣是沒進(jìn)過溫州城。在這座生意人的故鄉(xiāng),我們看些什么呢? 我們預(yù)留了兩個半天,第一個下午基本上走老城線,第二天走江心嶼。 九山湖本來是我們與溫州的初會地。我們住勤奮路,旁邊就是九山湖公交站,看一位溫州人回憶童年就是從九山路開始的,我們也想咬著九山湖冰激凌(本地自制冰激凌,溫州的哈根達(dá)斯),走到可以跳水的湖邊,體驗一下溫州人的日常與童年。無奈將近40度高溫,逼退了我們的休閑行走。更沒想到離開了九山湖,我們與九山湖冰激凌就失去了見面的機(jī)會,——其他地方一概沒賣的。 信河街是被別人種了草的。我們走到粗康橋,本想過河通橋、康樂橋直接走到信河街的。那里原本有七十二條半巷(現(xiàn)有名有姓的還剩31條),那是老溫州的記憶,有人間煙火氣的存在。還是酷暑,加之身邊又有一位超級怕熱的大叔,于是我們選擇了坐車,直接到了華蓋公園。 最后行程變成了這樣: 注:本來出墨池巷就該直接去五馬街的(很近),但怕博物館關(guān)門,便先去了南戲博物館(1公里左右),緊連著的便是朔門。晚上別人推薦的南塘夜景,我們放棄了。 D2(上午):江心嶼-五馬街 九山是我們的一大遺憾。 從東晉建城的溫州古城墻,就跨九山,從華蓋、積谷、松臺、郭公、海壇逶迤而過,相傳筑城時曾出現(xiàn)白鹿銜花之兆。 故溫州城又有"鹿城"之稱。 華蓋公園,在唐代道書《洞天福地記》被列為"天下第十八洞天"的溫州華蓋山,遙望如華蓋,有"九斗山"斗魁之首的稱謂。 此山舊有三生石、五粒松、青牛塢、丹井、資福寺、文昌閣諸勝。山巔現(xiàn)存六角形的大觀亭,是溫州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古亭,原名"江山一攬亭"、"吸江亭",明萬歷年間重建時才改為今名。 山上還留存有許多和道教文化相關(guān)的古遺跡,如資福寺、煉丹井等。 清代詩人潘之彪有詩云:"鹿城高峙大觀亭,攬袂倏然入畫屏。孤嶼近看僧合掌,列山遙望佛頭青。" ![]() ![]() ![]() 華蓋公園免費(fèi),山上亦多有綠蔭,亭內(nèi)老人們在下棋、聊天,滿滿的生活氣息。 從山上下去,不遠(yuǎn)處便是東甌王廟。 ![]() ![]() ![]() ![]() ![]() ![]() ![]() ![]() 這個溫州私家園林之翹楚的玉介園,是瑯琊王氏之后英橋王氏所建。 來墨池園主要是體驗江南傳統(tǒng)園林意境,但論園林,它和蘇州、揚(yáng)州相比,還是相差太多。 ![]() ![]() 溫州市美術(shù)館展覽廳也在園子里,順便看了一場畫展,溫州本土畫家、百歲老人王德惠的。 這是位由剃頭匠自學(xué)繪畫,繼而考入美院的畫家,由畫作色彩的率性,便可見作者的率直天真、清朗明快,甚至有些天真爛漫。很多作品都是他八十歲左右所作,其中還有裸體人像,讓人想到畫家的自由心性與時代的開放自由。 墨池出去便是墨池坊,屬于縣學(xué)前歷史文化街區(qū),周邊均是單行線,公園附近停車場也不足,建議坐車或步行。 ![]() ![]() ![]() ![]() ![]() ![]() 這一帶是溫州古城甌越文化重要核心區(qū)。 墨池坊是北宋溫州知州楊蟠規(guī)劃的三十六坊中,最膾炙人口的坊巷之一。 青磚墻、石板路、老街巷,這個剛剛更新完成的文化街區(qū),以“千年東甌王、風(fēng)雅墨池坊”為主題,保留了城市的原始底色和獨特肌理,展示了東甌人文始祖文化軸線,讓甌韻鄉(xiāng)愁有跡可循。 ![]() 沿著解放路,我們一口氣走到南戲博物館。 ![]() 南戲博物館和朱自清舊居相鄰,一個門出入。 ![]() ![]() ![]() ![]() ![]() ![]() ![]() ![]() ![]() ![]() ![]() 這是我們出巷子見到的電玩館,當(dāng)初訂房的時候也見到很多電玩色彩的客棧,覺得溫州跟電玩似乎也有某種淵源。 第二天我們?nèi)チ藙澏ǖ闹攸c:江心嶼。 “中國詩之島、江天佛之國、世界古航標(biāo)”,江心嶼素有“詩島佛國”之稱,是甌江山水詩路上的重要節(jié)點。 在島上可聽晨鐘潮音、游江心十景,讀疊字名聯(lián)、仰觀東西雙塔,消磨半日悠閑時光。 導(dǎo)航說可以自駕,過東甌大橋上島,可沒想到西島正在建游樂場,封路,我們只好倒回去輪渡碼頭坐船上島。 在碼頭遙望渡輪和江心嶼,以及聳立的東西塔。 遙望江心寺。寺正在維修,不給進(jìn)入,寺院大門兩邊知名的長聯(lián)未得一見。 這是宋王十朋撰書的疊字聯(lián):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巧用疊字,妙不可言。 ![]() ![]() 謝靈運(yùn)與李白,必須位列其中。 ![]() ![]() 和我的偶像合影,再和有著溫州溫度的小物件合影。 除了謝靈運(yùn)和李白,孟浩然、韓愈、陸游、文天祥等也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 千百年來文人留有嘆詠江心嶼的著名詩章近800篇。 嶼中名勝古跡眾多,如宋文信國公祠、浩然樓、謝公亭、澄鮮閣等。 江心嶼是中國四大名嶼之一,(廈門鼓浪嶼、福建東山縣東門嶼、浙江溫州江心嶼、臺灣臺東縣蘭嶼),歷來被譽(yù)為"甌江蓬萊"、“詩之島”。 果然底蘊(yùn)深厚。 ![]() 島上有湖,形成了江中有江、島中有島、園中有園的格局。 ![]() ![]() ![]() 西塔。建于北宋,明、清曾多次修繕,為樓閣式青磚仿木構(gòu)建筑。 ![]() ![]() 西塔可登高近觀。 ![]() 幾位老人家在江心嶼聚餐,自帶食盒,相聊甚歡。 ![]() ![]() ![]() ![]() ![]() ![]() ![]() ![]() ![]() ![]() ![]() ![]() ![]() ![]() ![]() ![]() ![]() 浙南游擊隊的紀(jì)念碑,正對月光碼頭。在月光碼頭可以看燈光秀,溫州隆重打造的“甌江花月夜”。 那是屬于溫州人的常態(tài)福利,我們自然不會等到天黑。乘船返回,最后一站是五馬街。 五馬歷史文化街區(qū)(五馬-禪街),是一條集歷史底蘊(yùn)、人文情懷、百姓情結(jié)有機(jī)融合的老街,主打古城記憶。街道兩旁建筑基本保持原有西洋風(fēng)格。 也是民國風(fēng)建筑元素,反映了民國時期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見證了溫州開埠的商貿(mào)歷史。 五馬街始建于東晉,至今已有1600余年歷史,源于謝靈運(yùn)任永嘉太守,以五馬自隨,立五馬坊,五馬亭,后來就叫五馬街。 ![]() ![]() ![]() ![]() ![]() ![]() ![]() ![]() ![]() 在江心嶼時我們還第一次吃了茶凍,一種茶葉做的冷飲。幾個退休女子合開了一家茶社,取名“木石茶社”,沒想到溫州人既有情調(diào),又有文化。 半天內(nèi)吃這么多冷飲,對于我來說也是前所未有,可見溫州有多熱。 ![]() ![]() 我們走到譙樓更鼓(千年譙樓)。 千年古譙樓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屹立于五馬街區(qū)的鼓樓街與公安路的交叉處,印證了溫州上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 溫州的兩個半日,我們也算是走進(jìn)了溫州的肌膚里,看到這座城市的一些紋理,嗅到了獨屬于它的一些氣息。 知道了做生意的溫州人也有這么韻味深長的文化故鄉(xiāng)。 2023年7月6日浙江溫州行記 同行者:Tiger 浙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