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清熱燥濕藥-黃芩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后撞去粗皮,曬干,生用、酒炙或炒炭用。本品呈圓錐形,扭曲,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狀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氣微,味苦。 本品性味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用于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黃痘瀉痢。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熱燥濕,善清肺、胃、膽及大腸之濕熱,尤長于清中上焦?jié)駸?。可治大腸濕熱之泄瀉、痢疾,肺熱咳嗽、高熱煩渴。本品能清熱瀉火以涼血止血,清熱瀉火解毒治療癰腫瘡毒,清熱安胎治療胞宮有熱引起的胎動不安。 用量:3~9g. 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 02清熱燥濕藥-黃連 黃連 為毛蔑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和云連的干燥根莖。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或烘干,擅去殘留須根,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吳茱萸水炙用。本品以條粗壯、無毛須、金黃色者為佳。 本品性味苦,寒,質(zhì)燥,歸心、脾、胃、膽、大腸經(jīng)。黃連為常用中藥,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痘、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疔瘡。本品具有斂瘡生肌的作用,外用可治療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姜黃連善清胃和胃止嘔;黃連善舒肝和胃止嘔。 用量:3~9g。 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苦燥易傷陰津,陰虛津傷者慎用。 ![]() 03清熱燥濕藥-黃柏 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或黃樂的干燥樹皮。前者習(xí)稱“黃柏”,后者習(xí)稱“關(guān)黃柏”,生用或鹽水炙、炒炭用。本品以片張大、鮮黃色、無栓皮者為佳。 本品性味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的功效。用于濕熱阻滯出現(xiàn)的瀉痢、黃痘、帶下、熱淋、腳氣、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證候。鹽黃柏滋陰降火,常配伍知母,用于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用量:3~9g. 苦寒之藥,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 ![]() 04清熱燥濕藥-龍膽草 龍膽草 為龍膽科植物龍膽、條葉龍膽、三花龍膽的干燥根及根莖。前三種習(xí)稱?!褒埬憽?,后一種習(xí)稱“堅(jiān)龍膽”。生用。龍膽草為東北的道地藥材,行銷全國,頗負(fù)盛名。 本品性味苦,寒,歸肝、膽經(jīng)。具有清瀉肝膽實(shí)熱(濕熱火毒)的功效。用于濕熱黃痘、陰腫陰癢、帶下、濕疹瘙癢。本品苦寒,清熱燥濕之中,尤善清下焦?jié)駸?,常用治下焦?jié)駸崴轮T證,如肝火頭痛、目赤耳聾、脅痛口苦。龍膽味苦,有健胃、抗菌、抗腫瘤的作用。 用量:3~6g. 苦寒之藥,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 ![]() 05清熱燥濕藥-苦參 5.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的干燥根。生用。根呈圓柱形,栓皮薄,常破裂外卷,脫落處顯黃色;質(zhì)堅(jiān)韌,斷面粗纖維性,黃白色。氣微,味極苦。 本品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功效。用于熱痢、便血、黃痘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fēng);外用可治療滴蟲陰道炎。本品既能清熱燥濕,又能殺蟲止癢,為治濕熱所致帶下證及某些皮膚病的內(nèi)服、外洗常用藥。本品既能清熱,又能利尿。 用量:3~6g;外洗10-15g。 脾胃虛寒者忌用,反藜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