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接診了這么一位患者,他什么毛病呢?就是老覺得嗓子眼兒里有東西,咳也咳不出來,咽也咽不下去,早上刷牙的時候還會惡心干嘔。他先是去看了西醫(yī),診斷為慢性咽炎,吃了幾天藥癥狀減輕了一點,藥一停沒過多久就又發(fā)作了。這次他沒怎么當回事,覺得這病反正也不礙事,就這么一直拖了大半年。結果前陣子病情突然就加重了,老覺得嗓子里堵的慌,需要一直不停地清嗓子才好受一點,晚上難受的睡不著覺,最后實在忍不了了才又來醫(yī)院。 ![]() 其實慢性咽炎這個病呢,在中醫(yī)上叫做“梅核氣”,就是說這個嗓子里好像有個梅子核一樣,咳不出來也咽不下去,其實根本原因在于七情氣郁。為什么說是七情氣郁呢?因為這個病啊,跟情志的關系特別密切,如果你老是愛生悶氣,總是心事重重的,什么事都憋在心里,情緒抑郁不快,這個情志呢就會影響肝氣的升發(fā)和疏泄,導致肝氣郁結。肝氣郁結又會導致脾失健運,形成痰濕。當這個郁結的肝氣和痰濕駁雜在一起,到了咽喉這個地方,就形成了梅核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慢性咽炎。 ![]() 西醫(yī)沒什么好的治療方法,無非就是給你用點消炎藥,做做霧化,這在我們中醫(yī)看來是治標不治本的,你光去顧這個局部的癥狀,不去解決這個病根,藥一停立馬就反復了。那中醫(yī)是怎么治這個病的呢? ![]() 既然是氣郁加上痰濕,那首先就是要疏通氣機,再一個就是要化痰。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留下了專門治療此病的一個方子,叫做半夏厚樸湯。全方只有5味藥,分別是半夏、厚樸、茯苓、生姜以及紫蘇。半夏化痰的能量特別強,可以破開痰結,同時還能降逆和胃;而厚樸力在行氣,能夠把郁結的肝氣理順;紫蘇能寬胸理氣,輔助半夏和厚樸宣通氣機;茯苓和生姜在輔佐半夏化痰的同時呢,還能解半夏的毒性。 ![]() 就這么一個5味藥的小方子啊,在臨床上治療慢性咽炎可謂是百試百靈,不過每味藥的具體用量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辨證加減的,所以在這里我就不分享每味藥的具體用量了。如果有需要的話呢,建議大家還是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參考使用。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了,感謝觀看,我們下期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