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的好詩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春江花月夜》,以上是我的臆想,李攀龍有個著作《古今詩刪》,這是一本什么書呢?其實就好比我們今天看到的《唐詩三百首》一樣,歷史上詩歌太多了,他就想著編一本書,只選經(jīng)典,方便后人選擇,就在他查閱文海找資料時,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春江花月夜》,說實在的,他才是這首詩出名的重要推手。 ![]() 要說這首詩的作者張若虛,也是夠背的,這么有名,可流傳下來的詩才兩首,就連《春江花月夜》也差點沒了,我們今天能看到這首詩,要感謝一個人,北宋郭茂倩,它當(dāng)時在編輯一本書,《樂府詩集》,這首詩首次在這個書集中被收錄了,如果不是這個人,恐怕就沒有后面李攀龍的故事了。 或許是他本來作品數(shù)量就比較少,才導(dǎo)致沒有多少流傳,要知道,我們今天看到李白的詩,充其量也就是他全部作品三分之一,杜甫的頂多一半,他們的作品大都散佚了,想想真是令人痛惜。 好了,我們回到今天的話題上,有關(guān)《春江花月夜》贊譽,實在不勝枚舉,最高的贊賞還是“孤篇壓全唐”,為了找出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可是費了很大工夫,查了很多資料,但很遺憾,古人沒這么評價過,晚清的王闿運在談到宮體時也只說過“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至于聞一多,只是夸贊了一番,更沒有這么說過,所以只能是誤傳。 ![]() 雖然名家沒有這么說過,但既然大家口口相傳,想必也是對這篇詩歌的喜愛,這首詩確實讀起來令人耳目一新,意境清遠,尤其畫面感十足,景色優(yōu)美,且朗朗上口,但說它“孤篇壓全唐”,確實有點言過其實了,今天我們就淺談一下這首詩。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xia,與上句押韻)。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 作者歷史背景就不涉及了,這首詩并不是史詩,意思也很淺顯,所以不妨礙我們理解,古人把這首詩定位為“宮體詩”,說這是宮體詩的巔峰之作,這一點我是認(rèn)同的,那什么是宮體詩呢?我們之前講過陳子昂,說它是唐詩的燈塔和引路人,他提出復(fù)古口號,為什么呢?因為初唐的詩歌嚴(yán)重的受到六朝的影響,尤其是齊梁時代,那時候詩歌還屬于統(tǒng)治階層的娛樂工具,上層統(tǒng)治者整日過的鶯歌燕舞,肉林酒池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已經(jīng)和老百姓脫離了,所以他們作品大多是淫靡浮艷,骨弱無力,這就是宮體詩的來源,這也給后世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在相當(dāng)長一段時間里,詩風(fēng)都改不過來,以至于在初唐的許多作品,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烬R梁的影子,陳子昂注意了到這點,于是才才登高一呼,振聾發(fā)聵,李白杜甫后來也積極響應(yīng)。 可以說,天下苦宮體詩久矣! ![]() 《春江花月夜》既然是人人喊打的宮體詩,為什么評價又如此之高呢?那是因為它開了宮體詩的新風(fēng)。 首先詩歌形式上有創(chuàng)新,初唐不僅是律詩定型期,同時還出現(xiàn)了一種新形式,那就是七言古詩,并且是押韻的七言古詩,這在以前是不多見的,這其中以盧照鄰的《長安古意》為代表,其次就是《春江花月夜》,在這首詩中,我們發(fā)現(xiàn),基本是四句一換韻,平仄工整,合乎韻律,注意對偶,這也就是為什么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原因,他做了比較討巧的處理。其次就是語言用字優(yōu)美,先不說意境,大家仔細看通篇的文字,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特點,出現(xiàn)最多的就是“花、月、夜、春、江、水”,幾乎句句不離“月”,這也是非常討巧的做法,詩人深諳此道,這些美麗的詞匯連在一起,意境自然也就美了,誰不愛花前月下,花好月圓,誰不嘆歲月蹉跎,水流月斜,誰不悲愁婦閨怨,征人思歸。用的都是意境優(yōu)美的詞語,選的都是容易引起大家共鳴的情感觸點,所以大家喜歡也不奇怪。 以上是這首詩歌廣受大家喜歡的原因,但我們客觀的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這首詩放在詩歌史中,其實很一般。 ![]() 看過我主頁的朋友知道,我們一路從《古詩十九首》分析到初唐結(jié)束,分享過很多優(yōu)秀的詩歌,在談到什么是好詩歌,或者說一首好的詩歌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我們做過討論,這是學(xué)習(xí)詩歌的一個前提,因為詩歌太多了,并不是所有的都好,也有很多糟粕,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判斷?那我們通過什么判斷呢?今天我們就用《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來談?wù)劇?/p> 我們剛才說到,李白、杜甫的詩歌散佚的非常多,這其實有客觀原因,但也有主觀原因,古人編輯書籍,也是有一部分個人愛好在里面的,就如剛才而言,沒有郭茂倩或許我們今天就見不到這首詩了,沒有李攀龍的背書,這首詩不會廣為傳頌,可見詩歌傳承很重要,那么傳承的依據(jù)是什么,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生命力,杜甫的詩歌為什么那么讓人熱愛,即使千百年后,時過境遷,但依然不妨礙我們喜歡,就是因為他的詩歌有生命力,那具體什么是生命力,除過作者的創(chuàng)作技巧(就好比《春江花月夜》)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詩歌內(nèi)在抒發(fā)的感情。 ![]() 詩歌的情感也是詩人的情感,這個情感有血有肉,或低沉,或激昂,或悲憫,或憂傷,我們不是當(dāng)事人,但通過詩歌我們?nèi)阅芨型硎埽x李白的詩,我們不由得的感到血脈僨張,瀟灑狂放,這是一種不由自主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共鳴,因為詩人所抒發(fā)的情感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情感,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也遇到過,只不過我們沒有表達出來,當(dāng)我們讀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會不會慨然感嘆,這說的不正是我想說的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李白的煩惱也是我的煩惱?!爸魅撕螢檠陨馘X,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份瀟灑不也是我們一直心中的那個游俠少年嗎?誰沒有游俠夢,誰不想銷萬古愁,李白的愁也是我的愁,我們讀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真真切切的心痛,若非置身其中,又怎能說出花濺淚,鳥驚心的話來?!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深處在皇宮的皇帝和身居朱門的王侯斷然不會想到天下的寒士,更不愿“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只有經(jīng)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杜甫,只有“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杜甫才知道這份苦楚。 ![]() 一個人的感情是裝不出來的,可以裝一時,但裝不了一世,不是所有詩歌都能讓我們感同身受,但我能感受到作者的感受,這就是情感共鳴,這就是詩歌的生命力,詩歌不是空殼,她也是一個有機體,有血有肉,有神經(jīng)、有毛發(fā)、有感觸…… 我們現(xiàn)在看看《春江花月夜》,你通讀全文,除過華麗的詞藻和優(yōu)美的意境,偶爾兩句小感傷,還有別的感情嗎?你讀完之后會回味無窮嗎?讀的過程會讓你傷心低沉似杜甫,還是瀟灑恣縱如李白,沒有,他沒有讓我感到濃重的情感在里面,他沒有讓我們看到他內(nèi)心的東西,只是寫的很美,只有“風(fēng)”,卻沒有“骨”,這就好比大街上看到一個美女,非常喜歡,可是交往后發(fā)現(xiàn),她缺少氣質(zhì)和內(nèi)涵,沒錯,就是這種感覺。 我們常說文章要有“風(fēng)骨”,但什么是風(fēng)骨,卻很難言明,更多是意會,我們不妨看看“建安”詩歌,或許就能找到答案,沒有什么高超的技術(shù),古直悲壯,言之有物,直抒胸臆,慷慨激昂。 當(dāng)然,不管怎么說,《春江花月夜》也是一首非常不錯的詩歌,美是最大特點,畢竟,生活偶爾也需要美的點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