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分析】: 人生在世應(yīng)當行穩(wěn)致遠。如何行穩(wěn)致遠,唯有腳踏實地,而不是好高騖遠,更不能急于求成。老子從“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說起,引出“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行為是不足取的,有道的人不這樣干。 【現(xiàn)實意義】: 人生在世當行穩(wěn)致遠。致遠,字面意思就是到達遠方,引申意思是為實現(xiàn)遠大理想,追求卓越成就而奮斗。如何致遠?登高致遠是空想主義者;寧靜致遠是理想主義者;行穩(wěn)致遠是現(xiàn)實主義者。人活世上要善于處理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關(guān)系?;仡欉^去以吸取教訓(xùn),積累知識;立足現(xiàn)在才能過好今天的日子;展望將來以謀求更大的發(fā)展。現(xiàn)在有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管眼前的事,老是寄希望于明天,就像本章開頭所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一樣,不立足本職。 “企者不立”的理解,關(guān)鍵是這個“企”字。企,本義是踮起腳后跟,現(xiàn)代常用詞匯有:企業(yè)、企圖、企盼、企鵝等,看到這些詞一般不會聯(lián)想到其本義。企者,踮起腳后跟的人。那些頂起腳尖想方設(shè)法拔高自己的人,反而是站不穩(wěn)立不久的。不信?自己試試,頂起腳能站多久。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結(jié)果是欲速則不達。 “跨者不行”。跨,本義是邁步,越過??缯?,邁開大步的人。那些大跨步前行者,妄想走得更快超越別人,反而是走不快、行不遠的。荀子《勸學(xué)篇》有言:“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半步也,或曰小步。小步行走方能走的穩(wěn),行的遠。大跨步,只能是跨幾步,不能走長久。 ![]()
企者、跨者的行為表現(xiàn)也就是“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老子說:“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這四句在前面第二十二章已提及。在語法上前面是肯定語氣,這里是否定語氣,意思完全一樣。 “自見者不明”,喜歡自我表現(xiàn)的人,常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急于求成,發(fā)號施令,人們會感到疑惑,反而不清楚、不明白他的意圖,不會積極響應(yīng)。 “自是者不彰”,喜歡自以為是的人,不考慮別人認不認可。自以為正確,自以為成功,自以為為大家好,功勞大大的。其實不然,自己說自己好,沒有用,人們不會表彰他,只有別人認可了,說你好才算好。 “自伐者無功”,喜歡自我夸耀的人,成天自吹自擂,夸耀自己,貶低別人,人們不會覺得他有多大功勞。功勞是別人評定的,絕不能把一切功勞歸于自己。 “自見、自是、自伐、自矜”這四種表現(xiàn)就是企者、跨者的急功近利心態(tài)。這是不良的社會行為。有一則欲速則不達的民間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很久以前,有一個賣橘子的人,因天色漸晚,想趕在城門關(guān)閉之前進城。小販問一路人,他能在城門關(guān)閉之前進城嗎?路人回答說:“如果你慢慢走,關(guān)門之前能到達。如果你走的很快,就到不了了?!?/p> 小販感到很奇怪,沒有領(lǐng)會路人的話,開始快速趕路,因走得太急,打翻了橘子,不得不停下來撿拾滿地的橘子,最終沒能在關(guān)閉城門前到達。究其原因,是因為小販一心只想著趕路,希望盡快到達,失去了平穩(wěn)的心態(tài),以至于最終自亂陣腳,打翻了貨物,反而耽誤了時間。 附: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新譯】: 頂起腳尖是立不久,站不穩(wěn)的;大跨步前行也是走不久,行不遠的。自我表現(xiàn),人們會不清楚、不明白;自以為是,人們不會表彰他;自我夸耀,人們不會覺得他有功勞;自我矜持,人不謙虛就不會有長進。 以上行為,從道的角度來講,就是剩飯、贅瘤。眾人都厭惡的行為,所以有道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