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著名的報國詩句“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體現(xiàn)了對功臣的敬佩。可是各朝各代對待功臣的手段與下場不盡相同。他們的后代也是人生命運(yùn)各不相同,今天我們就來盤點(diǎn)一下各朝代功臣之后。 秦朝 功臣:李斯、白起、王翦、蒙恬、李信 李斯:因參與宮廷斗爭,秦二世繼位后被腰斬棄市,夷三族,所以李斯并沒有后代留世。 ![]() 白起:長平之戰(zhàn)攻克趙軍,坑殺40萬,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過程中戰(zhàn)功赫赫,被稱為“殺神”。后來因為被秦昭襄王猜忌同時又得罪應(yīng)侯范雎,最后被免為士卒,賜死杜郵。秦始皇即位之后,念白起勞苦功高,把他的兒子白仲分封于太原,其子孫遂定居太原。白居易就是白起的后代。 ![]() 王翦、王賁:始皇帝統(tǒng)一六國的過程中,王翦、王賁父子功勞最大,東方六國,有五個國家是王翦、王賁父子打下來的,可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父子兩人急流勇退,沒有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后世尊王翦為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王賁的兒子名叫王離,繼其父王賁擔(dān)任將領(lǐng),率軍戍邊備胡。秦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后,王離奉命率軍南下與章邯等在鉅鹿共圍張耳等反秦勢力。后項羽率領(lǐng)援軍擊敗王離,并將其俘虜。 ![]() 蒙恬、蒙毅:兩兄弟是始皇帝時期大將,北擊匈奴,但是兩兄弟在軍事上是把好手,但是政治上很嫩,兩人因為和始皇長子扶蘇走的很近,被趙高矯詔殺害,兩人并無后代。 ![]() 李信:秦國名將,在滅燕之戰(zhàn)中作為王翦副將立有大功,后領(lǐng)兵二十萬攻打楚國,先是一路凱歌,后來因為昌平君反叛秦國而腹背受敵,被楚將項燕大敗。后又作為王賁副將在滅齊之戰(zhàn)中立下大功。他的后代當(dāng)中最著名的是漢朝的飛將軍李廣。 西漢 漢朝開國功臣的下場比秦朝要好的多。 功臣:蕭何、韓信、張良、曹參、周勃、樊噲 蕭何:西漢開國第一功臣,開國丞相,劉邦最倚重的大臣,史稱“蕭相國”,冊封酂侯,其封國在今河南永城市酂城鎮(zhèn),侯國存210年,11世14侯。后代中最著名的幾個人:24世孫蕭道成南齊開國皇帝,齊高帝;25世孫蕭衍,梁朝開國皇帝,梁武帝。 ![]() 韓信:大漢開國第一武將,被劉邦評價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稱之“漢初三杰”,古代軍事思想“兵權(quán)謀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為“兵仙”“神帥”。公元前196年韓信以謀反罪被殺,夷三族,但是有個后代活了下來,據(jù)《史記·淮陰侯列傳》說:“漢朝初年,劉邦部下的大將韓信的兒子韓天貢逃難到廣西,為了掩人耳目,避免殺身之禍,把韓姓改為韋姓,后來韓信部下有廣西人,也都改為韋姓?!?。在廣西姓韋的大多數(shù)都是韓信的后代。 ![]() 張良:漢初三杰之一,被封為留侯。劉邦的評價:“夫運(yùn)籌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的封地在山東留縣,但是留侯只傳了兩代,其子張不疑因為得罪皇帝被剝奪爵位,再沒有復(fù)封。其后代最著名的就是張翼,張良的十七世孫,三國時期蜀漢時官至左車騎將軍、冀州刺史,封都亭侯。 ![]() 曹參:劉邦起兵后身經(jīng)百戰(zhàn),反秦滅楚,屢建戰(zhàn)功, 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漢朝第二位相國,史稱“曹相國”。被封為平陽侯,封地在河?xùn)|郡的平陽縣,侯國7世歷210年,其間因為受到巫蠱之禍的牽連,封國被除,后被漢宣帝復(fù)封。曹操的“祖父”曹騰據(jù)傳是曹參的后代。 ![]() 周勃:西漢時期開國將領(lǐng)、宰相,名將周亞夫之父。劉邦起兵后被封為威武侯,建國后被封為絳侯。呂后死后,聯(lián)合陳平奪取呂祿軍權(quán),誅殺呂氏諸王,擁立漢文帝即位,兩度成為丞相,最終罷職歸國。其長子為周勝,繼承絳侯,后國除。次子周亞夫,后因平定七國之亂被封為條侯,后遭到漢景帝猜忌,絕食而死。宋代詞人周敦頤、魯迅、周總理據(jù)傳都是周亞夫的后代。 ![]() 樊噲:西漢開國元勛,軍事統(tǒng)帥。因迎娶呂雉之妹呂嬃,深得劉邦和呂雉信任。西漢建國后被封為舞陽侯,封地在河南舞陽縣。樊噲去世后長子樊伉與呂嬃參與諸呂叛亂被殺,庶出樊市人繼承爵位,公元前143年,第四代舞陽侯被奪過為庶人,國除。 ![]() 明日帶來開國功臣后代第二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