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民間向來有“善正月、惡五月”的說法,正月為善月,五月則被視作“惡月”,人們要小心謹慎,處處避忌。而五月五日,更是惡月之“惡日”,人們唯恐避之不及?!岸宋绲闹T多節(jié)俗活動,無論是懸艾、佩彩絲、食粽,還是競渡、采藥,都脫離不了其避災禳禍的原始意義,即其本原的意義?!保ㄊ挿拧稓q時——傳統(tǒng)中國民眾的時間生活》)總之,在唐朝以前,端午節(jié)是一個很嚴肅的節(jié)日。 “隋唐時期,端午節(jié)從風俗形式上都繼承了前朝。但是,從性質上講,原來有特定意義的節(jié)日風俗活動,到此大多演變?yōu)楣?jié)日娛樂活動。'惡日’已不惡,逢兇化吉,充滿了節(jié)日的歡樂。”(韓養(yǎng)民 郭興文《節(jié)俗史話》)唐朝統(tǒng)一之后,疆域擴大、國力強盛,文化繁榮,人們已經不在乎那些禁忌了,在皇室和民間的共同推動下,端午節(jié)逐漸演變成帶有全民狂歡意義的節(jié)日,人們沉浸在吃喝玩樂的氣氛之中。 在唐代宮廷端午宴上,皇帝為示恩寵,照例對諸大臣有所賞賜,而最常賜之物則是夏令的扇子?!啊短茣酚涊d:貞觀十八年(644年)五月五日,唐太宗御筆親題'鸞’、'鳳’、'蝶’、'龍’等字于扇上……唐太宗對司徒長孫無忌及吏部尚書楊師道說:'五月舊俗,必用服玩相賀。今朕各賜君飛白扇二?!煲陨荣n寵臣?!?/span>(同上) 端午佳節(jié),唐皇還有賜帶的習俗。“中華古今注》云唐貞觀年間端午節(jié),賜給文官黑玳瑁腰帶,武官黑銀腰帶。”(同上)黑玳瑁以海龜殼制成,屬稀世珍寶。按照古人的說法,此物具有神奇的辟邪功效,可保健康長壽。同時,因黑銀能以提升膽識及果敢的個性,亦有辟邪驅兇之效,故此最宜武官佩扎。 唐代端午,唐皇還要向臣子賜“百索”。百索,即長命絲繩,用五色絲線編結,又名長命縷。與此同時,唐時長安人也有于五月端午身佩之習,五色織帶也被稱作“五色縷”。民間在此日以五色絲線結成縷索,或戴在小兒脖項,或系于孩童手臂,或掛于蚊帳、搖籃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孩子平安。 食粽子,是古今端午最重要的食俗,唐代也不例外。“端午節(jié)那天,長安城中的家家戶戶都會起個大早,忙著包粽子,蒸粽子,吃棕子。那時候粽子的形狀已經有很多種了,有角粽、菱棕、筒粽、錐粽等。唐朝人最喜歡吃的是蜂蜜涼粽子,吃起來清清爽爽,香甜可口。當時在長安城中還流行“百索粽子”和“九子粽子”。百索粽子就是用五色彩絲綁起來的粽子,早在南朝時期就已經非常普遍了。九子粽就是用一種名為九子蒲的草葉包的粽子,顧名思義,就是多子多孫的意思?!保ú倘f剛《帶你去看大唐朝》) 唐代端午龍舟競渡尤其值得一提。在唐代全盛時期,競渡之風尤為盛行。“現存唐代端午競渡資料主要是在江南,賽舟氣氛緊張熱烈。李群玉記賽舟時,'三十六龍沖浪飛’。劉禹錫說,沅陵賽船,'亂流齊進聲轟然’,可知賽舟的人很多。觀者搖旗助威,擊鼓相應,場面非常壯觀?!保ɡ畋蟪堑取端逄莆宕鐣钍贰罚?/span> 從端午節(jié)的禁忌很多到百無禁忌,唐代端午節(jié)的演變起到了推動作用,“在端午節(jié)日娛樂方面,唐代有別于以往的一個顯若顯著特點是:一方面上行下效,蔚然成風:另一方面,民間的一些風俗活動也受到了官府的支持?!保钟揽?王熹《中國節(jié)令》) |
|
來自: 新用戶0096fsb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