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發(fā)現(xiàn),身邊有些人思維敏捷,分析問題深刻到位,表述觀點條理清晰。 這些人如果去參加公考,行測姑且不論,申論和面試分數(shù)必然不會低。 因為這兩門考試的核心能力就是分析和表達能力。 而這兩項能力,一方面通過大量刷題,固然能獲得提升,但另一方面,又蘊藏在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 那么可能有人會問,他們是怎么做到的?為什么我做不到。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把學習潛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 看似毫不費力,輕輕松松,效果卻比單純的看書刷題更勝一籌。 正如曹雪芹所言: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 而效果則如陸放翁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一個小例子 昨天正要燒午飯,家里的煤氣沒了。 因為住的還是老舊小區(qū),沒有通天然氣管道,使用是傳統(tǒng)煤氣罐。 家在五樓,沒電梯,大熱天的,送煤氣的是一位老師傅,扛著幾十斤重的煤氣罐給我送上來。 在換煤氣罐的過程中,我跟他閑聊了幾句。 他說現(xiàn)在年輕人都不送煤氣了,還送煤氣的人都老了。 一番話不知怎么滴,說出了一份滄桑感。 又說你們這小區(qū)怎么還沒通天然氣管道,那個多方便。 我說社區(qū)去年征求過住戶意見,一年多了,也沒見下文,可能天然氣公司不愿意做吧。 師傅說那不會,有錢賺他們怎么會不愿意做。 二、例子中隱藏著兩個問題 就這么簡單的一段對話,實際上反應了兩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大家可以想一下是什么。 一是人口老齡化和年輕人的就業(yè)趨勢問題。 二是城市老舊小區(qū)的天然氣改造問題。 這兩個問題都是申論和面試中常見的問題,我們以第二個問題為例。 我們可以先把問題分解為三個小問題: 一是城市老舊小區(qū)的燃氣使用現(xiàn)狀; 二是為什么天然氣管道改造難; 三是具體對策是什么。 然后可以通過實地走訪,查閱資料等方法,得出結論。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過去你沒有注意的真相,一些知識盲點,都浮出水面。 比如老舊小區(qū)天然氣改造其實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最少存在以下三方面掣肘: 一是建設資料缺失不全,小區(qū)環(huán)境復雜,同時受到原有管道影響,施工難度較大。 二是業(yè)主意見難以統(tǒng)一,政策處理難度大。 三是項目涉及多個部門,協(xié)調審批難度較大。 所以很多老舊小區(qū)的天然氣改造工程,久拖不決,因為牽涉面太廣。 至于解決對策,我們可以去網(wǎng)上查閱相關資料,畢竟有許多地方都有改造成功的先例。 如此一來,我們就把這個問題的前因后果都整理清楚了,在這個過程中,能力會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而反饋在學習中,就是一種降維打擊,你會發(fā)現(xiàn)學習變得簡單起來,以往許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現(xiàn)在變得一目了然。 這就好比走迷宮,別人從入口探索,而你卻是從出口開始走的。 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如果你愿意,還可以進一步延伸下去,直到把這個世界都裝入你的腦中。 因為上面兩個問題,牽涉到方方面面,如果你能進一步研究,能解決的不止是兩個問題,而是一大串問題。 比如人口老齡化牽扯到人口紅利,社會發(fā)展,醫(yī)療問題,經(jīng)濟問題等等。 比如天然氣改造,其實都是從屬于老舊小區(qū)改造的,我記得有個申論題,就是以煤氣為素材的。 我們順藤摸瓜,理清楚各個問題之間的關系,毫無疑問是一次系統(tǒng)深刻的知識梳理。 在整理過程中,更容易深刻理解申論和面試背后的真相。 最少能達到四種效果: 一是鍛煉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二是提高調查研究能力,三是歸納整理能力,四是綜合分析能力。 如此一來,就把原來平面的學習提升為立體學習,把原本的紙上談兵變?yōu)閷W習踐行。 而且原來學了就忘的問題,通過這樣一個過程,會牢牢刻在腦海中。 當然一開始可能比較困難,但只要堅持下去,會讓你的一切付出都得到足夠的回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