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人欲 便無天理 命自我立 奴儒 慎習復(fù)性 命自我立: 心性天命合一 天命實由 “心”產(chǎn)生 人天咫尺 呼吸可通 心性天命 此中四字 只是一樣 人具之為心 心之靈處為性 性之自出為天 天之一定為命 心性合而成身 存養(yǎng)合而成修 壽則心性,與身俱存 夭則心性不與身俱滅 “心”是永恒的 把天命之性 歸結(jié)為“心” 知天 即系是知 自心之天 事天,是,事自心之天 立命,是,立自心之命 總之 心 生天 生命 宇宙 第一性的 即是“心” 心之靈是性 人由心性 而 知天 事天 立命 “命自我立” 只有心 才永恒 “常存宇宙間者” 奴儒: 指斥 先秦之后的 后世之儒 (主要包括 宋代理學(xué)家) 為奴儒 奴儒尊其 奴師之說 閉之不能拓 結(jié)之不能觿 所謂不解者 如結(jié)也 如滕篋也 …… 本無才也 本無志也 安大'劇大’ 本無聞見 安得'博雜’ 批判后儒 食古不化 循守陳規(guī) 奴性思想 特別指斥 宋儒當中 有著不少 奴性人物 實際并無 愛國思想 偶讀《宋史》 暗痛當時 之不可為 而一二 廉恥之士 未必中用 …… 落得奴才混帳 反映了傅山 對道學(xué)傳統(tǒng) 持反對態(tài)度 慎習復(fù)性: “習相遠” 教人“慎習” 通過“慎習” “則可復(fù)性” 并且認定 這是孔門 “立言之旨” 斷言 “然更古今人千蹺萬徑 皆可括此'習相遠’一語 可斷后來的紛紛之論矣” 對“性相近,習相遠” 特別強調(diào)了其中 “習”字的重要性 “善惡之分 習使然也 于性何有” 氣清氣濁 習善則善 習惡則惡 故習當慎 結(jié)論便即是 “慎習復(fù)性” 但他并不是 否認性善說 他是反對宋儒 的“氣質(zhì)之性” 與“義理之性” 之分 以及用“清濁”界說 “氣質(zhì)之性”的觀點 認為性善與性惡 并非如宋儒 所說的取決于 人的氣稟之清濁 并決定人性的善惡 認為性無不善 但是須通過 后天之“習” 才能得展現(xiàn) 人心也是 本無天理 天理須從 人欲中見 由此得結(jié)論: 人欲恰好處 即系天理也 若無人欲 則無天理 |
|
來自: 直尾昂述 > 《哲學(xué)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