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2022年7月對外開放,館內(nèi)大部分展品來自北京故宮,文物在北京、香港兩地定期交換、更新。北京故宮受限于展覽空間,大部分收藏沒有條件對外展出。香港故宮的出現(xiàn),給公眾更多機(jī)會接觸故宮收藏。 宋代是中國瓷器百花齊放的時代,陶瓷生產(chǎn)盛況空前,像定窯、龍泉窯、景德鎮(zhèn)窯等在當(dāng)時都燒了大量瓷器,今天各大博物館也都有它們的收藏。但是,像汝窯、官窯等燒制時間短的窯口,傳世瓷器數(shù)量很少,只有少數(shù)博物館才有收藏。 所以,想看宋瓷不難,難的是在一家博物館就能看所有宋代名窯瓷器。那像這種能把五大名窯“一網(wǎng)打盡”的博物館有哪些呢?有這幾家可以排在前列: No. 4 上海博物館 臺北故宮的精品宋瓷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都是世界頂級的,北京故宮的瓷器收藏(不止是宋瓷)在中國大陸是最強(qiáng)的存在,大英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的宋瓷收藏則僅次于兩岸故宮。 故宮選了四五件最為珍貴的汝窯、官窯瓷器,從北京運(yùn)到香港展覽,可謂是有心了! ![]() 01 北宋 汝窯 作為沒有見過汝窯的人,肯定要直奔這件淡天青釉筆洗而去。 它的展出位置也很顯赫,就在陶瓷廳入口的第二個單獨展柜中。 明亮的燈光打下來,一只小小的筆洗,看起來低調(diào)靜氣,卻又渾身縈繞著溫潤隱秘的光華。 ![]() 圖丨北宋汝窯淡天青釉筆洗 記得在《射雕英雄傳》中,郭靖、楊康這兩個名字來自“靖康之恥”。當(dāng)時的皇帝宋徽宗,熱愛藝術(shù)、不事國政,導(dǎo)致北宋半壁江山覆滅。 而據(jù)傳汝窯的誕生,便與宋徽宗有關(guān)。 有一日,他夢到一片雨后的天空,顏色非常夢幻,閃現(xiàn)著淡淡的藍(lán)、絲絲的白。 于是便命工匠不斷燒制,加了許多珍貴的瑪瑙等入釉,“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最終才有了這樣似玉非玉的汝窯。 ![]() ![]() 圖丨北宋汝窯淡天青釉筆洗 作為宋瓷的龍頭老大,汝窯到底有多珍貴?最貴的一件,在2017年曾經(jīng)拍賣出2.94億港幣;目前全球存世的汝窯,僅約90件,可以說件件是國寶。 難得的是,許多人或許一輩子都無法見到一件汝窯,而香港故宮卻展出了兩件。 ![]() 圖丨北宋汝窯淡天青釉盤 另一件是汝窯淡天青釉盤,尺寸更小,略有瑕疵,但依然美得不帶一絲煙火氣。 如果說,北宋那段歷史有太多的“失”,汝窯中這份最美的存在,或許是人類藝術(shù)的另一種“得”。 ![]() 圖丨北宋汝窯淡天青釉盤 02 北宋 鈞窯 據(jù)說北宋時,河南鈞州盛產(chǎn)一種瓷器,被稱為“鈞窯”。 想到《天龍八部》中虛竹、喬峰生活的河南登封,離那里不遠(yuǎn),或許他們在少年時,便曾見過這樣顏色鮮亮的盆盞。 ![]() 圖丨北宋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宋人審美的頂級一向是“極簡美”。相對于汝窯的素雅,鈞窯卻是難得的絢爛,“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美得五彩斑斕、神秘深邃。 譬如香港故宮的這件鈞窯葵花式花盆,就很讓人驚艷。內(nèi)藍(lán)外紫,特別是外壁籠罩著朦朧的玫瑰色落霞,一眼之間仿佛就遇見了黃昏日落,璀璨星河。 ![]() ![]() 圖丨北宋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再配上這件鈞窯鼓釘花盆托,盤內(nèi)流淌著大片的天藍(lán)色,一絲絲獨特的“蚯蚓走泥紋”,如同夏夜天幕中的剎那閃電,轉(zhuǎn)瞬即逝的美,卻被銘刻了下來。 ![]() 圖丨北宋鈞窯玫瑰紫釉鼓釘花盆托 鈞窯的美是一種偶然。沒有人喜歡一成不變的人生,有時候不期然的,更會讓人迷醉。 ![]() 圖丨北宋鈞窯玫瑰紫釉鼓釘花盆托 03 南宋 龍泉窯 但是當(dāng)南宋人拋下了對過往輝煌的留戀,著眼于當(dāng)下日子的美好,土生土長的龍泉青瓷,便煥發(fā)出了江南山水獨特的靈動之美。 作為民窯,龍泉青瓷沒有什么沉重的包袱,可以給器身加上厚厚的釉,也可以添一些淺淺的紋路; ![]() 圖丨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鬲式爐 至于顏色,就更豐富了,時而是春天般的粉青,到初夏又是梅子青青,或者閃動著水靈靈的豆青。 如同香港故宮的這件龍泉窯粉青釉鬲式爐,釉面幾乎沒有雜質(zhì),隱隱透出純凈溫潤的光澤感,是江南美人才會有的氣質(zhì)。 那一瞬就想到了《射雕英雄傳》里面的穆念慈,永遠(yuǎn)都是那么溫柔凄婉,眼神中有著蒙蒙的霧氣。 ![]() 圖丨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鬲式爐 另一件龍泉青瓷在1號展廳分開放置,器型同為鬲式爐,但釉色是青釉,看起來沒有那么清亮,依然有一種飽滿厚潤的質(zhì)感。 怪不得歐洲人第一次看到它時,就被眼前像玉一般的顏色驚呆了。從此,美不勝收的中國龍泉青瓷,成為他們心中永遠(yuǎn)的“雪拉同”。 ![]() 圖丨南宋龍泉窯青釉鬲式爐 04 金代 定窯 看過了這么多青瓷,只有定窯,是“五大名窯”里面唯一專注燒白瓷的。 記得香港故宮在去年7月開幕時,曾經(jīng)展出一件國寶級的“北宋定窯孩兒枕”,但時間只有3個月,可惜如今已經(jīng)看不到了。 唯一遇見的定窯瓷器,便是這件金代的葵口碗。碗口看起來有點黑,其實是鑲嵌的銅扣被銹蝕了。 ![]() 圖丨金代定窯白釉纏枝花紋葵口碗 定窯的盛世時期是北宋。而金代,便是那個發(fā)動“靖康之難”滅掉北宋的朝代。 白山黑水之外的金人,何其野蠻,誰能想到他們也能承接宋朝的中原文化,燒制出如此潔白通透的定窯白瓷。 在五行中,金對應(yīng)的顏色是白。《金史》記載,完顏部崇尚白色,所以定國號為“大金”。 ![]() 圖丨金代定窯白釉纏枝花紋葵口碗 這也就不難理解了,為什么金代的定窯會有很多精品,而且在印花工藝上面還有了提升。像這件定窯碗內(nèi)的纏枝花紋,可不是刻上去的,而是用模印制作的。 看來《射雕英雄傳》中,楊康作為金國的小王爺,在完顏洪烈的王府里,一定曾使用過這樣的定窯白瓷碗。 但白瓷,也像我們最需要堅定的心性,否則只會“富貴迷人眼,深情不堪許”。 ![]() 圖丨金代定窯白釉纏枝花紋葵口碗 05 南宋 哥窯 說到哥窯,現(xiàn)在市面上仿制的可就太多了,誰家茶桌上沒見過幾件開片的所謂哥窯呢? 但在香港故宮遇見哥窯弦紋貫耳壺時,才知道,歷經(jīng)歲月滄桑的美,遠(yuǎn)不是現(xiàn)代工藝能夠燒制出來的。 ![]() 圖丨南宋哥窯米黃釉凸弦紋貫耳壺 雖然這件米黃釉不是哥窯最美的顏色,顯得有點臟,有點舊,但好在它的器型周正,很有宋式的典雅。 ![]() 圖丨南宋哥窯米黃釉凸弦紋貫耳壺 另一件哥窯簋式爐是灰青的釉色,在香港故宮的頂級燈光照射下,顯得更有高級感,白凈拙雅,攝人心魄。 如果說汝窯的不開片比開片更珍貴,而哥窯主要就是欣賞它的開片了。但哥窯的開片并不是一出窯就完成,而是持續(xù)好多年。 ![]() 圖丨南宋哥窯灰青釉簋式爐 可能你用著用著,它就會在某個夜里,“?!钡匾宦?,像春天被驚醒的冰裂,隨性綻放自己的紋路。最終才有這一道道交錯的“金絲鐵線”,仿若渾然天成。 所以世上大概也沒有兩件一模一樣的哥窯吧,就像每一個獨特的你我。 ![]() 圖丨南宋哥窯灰青釉簋式爐 06 南宋 官窯 宋室南渡之后,偏安杭州一隅,開始命令工匠重?zé)俑G。 《射雕英雄傳》中,洪七公帶著郭靖、黃蓉,到南宋皇宮偷吃鴛鴦五珍燴。他們在御廚里看到的山珍海味,也許就盛放在這樣的官窯碗里。 ![]() 圖丨南宋官窯粉青釉葵口碗 或許是想重現(xiàn)當(dāng)年的汝窯風(fēng)采,但又再也無法復(fù)制那份輝煌,南宋官窯只能無奈以粉青色為上品。 像香港故宮的這兩件粉青釉官窯,能看出南方優(yōu)越的瓷土燒出的胎很薄,而外層釉色的玻璃質(zhì)感很強(qiáng),罩著一層江南清透的晴日氣息。 ![]() 圖丨南宋官窯粉青釉葵口碗 但是官窯因為含鐵量比較高,釉色薄的地方會被氧化,便容易形成“紫口鐵足”的特色。 細(xì)看就能發(fā)現(xiàn),碗口邊緣有著一條明顯的紫色,所以整體就顯得沉穩(wěn)冷靜,少了一絲張揚(yáng),多了一份收斂。 ![]() 圖丨南宋官窯粉青釉葵花式筆洗 被命運(yùn)擊打過的人,或許都體會過那種沉郁的感覺,也才能讀懂這份失意的美。 ![]() 圖丨南宋官窯粉青釉葵花式筆洗 器物從來不是束之高閣讓人遠(yuǎn)遠(yuǎn)觀望的,當(dāng)人們使用它、或者與它在歷史時空中交匯時,器物的生命,才會被重新喚醒、被悄然延續(xù)。 ![]() 如果你也被某一件瓷器擊中了心靈,那就看看香港故宮的陶瓷展,或許也就讀懂了半部中國瓷器史。 ![]() |
|
來自: 榮納堂 > 《博物館中的陶器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