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文壇之上,女詩人女詞人數(shù)量之多,才氣之盛,是極引人注目的。其中有一類才女,特別是江南才女,可以冠之以“園林才女”的稱號。她們浸染于自然山水的靈秀之美,渾身散發(fā)著典雅的氣質(zhì);她們吸納著園林文化的深厚底蘊(yùn),參與文人高雅藝術(shù),使得她們的才氣散發(fā)著情趣與藝術(shù)之美。 中國古典園林與詩文、書畫、音樂有著美妙的互融,而與女性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梢哉f,園林成就了她們,她們也成就了一段段園林佳話。 我們來看看蘇州古典園林里那些富有才華的女子。 ![]()
徐媛是明代蘇州才女,與陸卿子合稱為“吳門二大家”。 徐媛出自蘇州名門望族下塘徐氏,從小就與園林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其父徐泰時曾任太仆寺少卿,是榆繡園(即留園的前身)的第一任主人,拙政園在王獻(xiàn)臣之后的百余年間,也一直歸下塘徐氏所有。 徐媛十五歲時嫁給了范允臨。范允臨是北宋賢相范仲淹的后裔,范家自宋代以來就是蘇州的望族,可謂家世顯赫。
后范允臨因遭人饞言,同時他也厭惡官場傾軋的把戲,做官十多年,他便決定辭官歸隱天平山。 徐媛便跟著丈夫回到天平山,在山麓造園,傍山筑室,鑿十景塘,橋廊映水,美景如畫。當(dāng)時稱名為“天平山莊”,時人稱為“范園”。 隱居天平山莊后,他們夫婦二人徜徉山水,“日夜流連觴詠,討論泉石”。 此后,徐媛創(chuàng)作了大量描寫隱居生活的詩作。有描寫山莊自然美景的,比如《游山莊》:
天平山莊建成后,多有文人撰文作詩描寫其秀美的景色,比如張岱就不吝筆墨地贊美山莊因勢造景之清幽雅靜。所以我們也不難想象“水月蕩心境,云煙澹物華”的美好境界了。 另外徐媛還多作山莊雅集酬和詩,記載那些觥籌交錯、歌舞相伴的隱居生活,比如《飲山莊》: 霽色映明沙,江流帶夕霞。 這期間徐媛和范允臨多與名士往來,而且十分頻繁,天平山莊也成了士人雅集之地。
張岱曾描寫在天平山莊的歡樂時光:“開山堂小飲,綺疏藻幕,備極華褥,秘閣請謳,絲竹搖飏,忽出層垣,知為女樂。飲罷,又移席小蘭亭,比晚辭去。“ 徐媛作為天平山莊的女主人,且是極受推崇的才女,也樂在其中,其詩集中還多有贈歌妓、詠歌妓的詩。 園林生活,使得才女徐媛一生旖旎,清代朱彝尊曾評他們夫婦的隱居生活說,“晚筑別業(yè)于天平山之陽,彈絲吹竹,選伎征歌,江表望為神仙中人”。
提到清代才女徐燦,不禁讓人將她與拙政園聯(lián)系在一起,她曾是拙政園的女主人。 清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閨秀工為詞者,前則李易安,后則徐湘蘋”;又在《云韶集·評》中說:“湘蘋夫人詞,婉轉(zhuǎn)嫻雅,麗而不佻,足以并肩李易安,俯視朱淑真”。將徐燦與李清照相提并論,也可見徐燦才名極盛。 徐燦也可堪稱是出自“園林世家”的大才女了。她的家族在蘇州城內(nèi)擁有多處名園,她的曾祖父就是明代才女徐媛的父親徐泰時,徐泰時建造了榆繡園,就是現(xiàn)在留園的前身,也稱為東園,他還將衰落的歸元寺改建為宅園,即西園。其祖姑父范允臨則建有天平山莊,還有湮沒于歷史之中的徐參議園、紫芝園等,也屬于徐家。 ![]()
結(jié)婚之前,徐燦家住蘇州城外支硎山下的一座山莊內(nèi),從小她的生活就與園林相關(guān),所以她后來常在詩詞里描寫其兒時山莊的景色。比如《懷靈巖》詩云: 支硎山畔是儂家,佛剎靈巖路不賒。 尚有琴臺縈蘚石,幾看寶井放桃花。 留仙洞迥云長護(hù),采藥人回月半斜。 徐燦嫁海寧人陳之遴為繼室,有著一段極傳奇的記載。據(jù)陳其元《庸閑齋筆記》所載,陳之遴因喪偶來蘇州散心,一日遇雨到徐家花園避雨,憑欄觀魚時睡著了,這一幕被徐燦父親看到,而昨夜他曾夢到一條龍臥在欄桿上,“驚與夢合”,進(jìn)而打聽其乃“中丞之子”,出自名門望族,便將次女徐燦許配給了陳之遴。
陳之遴的人生,是以降清為分水嶺的。 入清之前,陳之遴的仕途之路本來一片光明,但因父親防守失職而被問責(zé)下獄,其父憂憤之際飲毒酒身亡。人已不在,但朝廷卻給其父追加了一個“漏刑”之罪,由此禍及陳之遴,皇帝盛怒下旨,對他“永不敘用”。 陳之遴深受打擊,回故鄉(xiāng)后整日苦悶,徐燦便時常陪他去西湖。這時期他們夫婦二人雖有唱和之作,也多是感傷為基調(diào),但是徐燦也一直極力勸慰丈夫過“頭上催詩,帎邊滴夢”的閑適生活。 陳之遴降清后,徐燦心中本是不滿的,所以一開始徐燦沒有隨丈夫在京居住。徐燦曾為丈夫是否要在新朝為官與之起過爭執(zhí),就在降清后的順治五年,陳之遴買下拙政園取悅徐燦,并遠(yuǎn)程指導(dǎo),對園子“重加修葺,備極奢麗”。 ![]() ![]() 但是,可惜的是,徐燦隨后的人生基本與園林生活無緣,雖然她極力勸丈夫和她一起歸隱山林,但是陳之遴在新朝熱心仕進(jìn)。 最終陳之遴因平步青云引人嫉妒而遭到彈劾,結(jié)果以結(jié)黨營私罪被“以原官發(fā)配到盛京(今遼寧沈陽)居住”,徐燦隨行。陳之遴后被召回京,卻因?qū)ふ铱可綍r曾賄賂的內(nèi)監(jiān)吳良輔敗,而受牽連,這次被朝廷定下了重罪,雖免死,但革職籍沒家產(chǎn),全家再度徙往盛京。 康熙五年,六十二歲的陳之遴病死尚陽堡。這一年前后,徐燦的兩個兒子先后去世,身邊唯有一子。 陳之遴去世五年后,康熙帝東巡,徐燦乘此機(jī)會跪道旁自陳,求皇帝恩準(zhǔn)她歸葬親人,終被獲準(zhǔn)許。
陳之遴去世后,徐燦不再為詩,回到江南,一直居于陳之遴的家鄉(xiāng)海寧小桐溪之上,晚年“布衣練裳,長齋繡佛”以終。 據(jù)陳之遴的兒女親家吳梅村說,陳之遴自買拙政園后,在政地十年不歸,再經(jīng)譴謫遼海,這一生連園中的寶珠山茶都沒見過一次。 作為拙政園的女主人,徐燦的一生,從現(xiàn)存史籍來看,也極少享受到自家園林的悠閑生活,甚至沒有任何有說服力的歷史資料可證徐燦在拙政園曾住過,她多是隨著丈夫仕途的起伏而輾轉(zhuǎn)。 如此她的集子《拙政園詩集》《拙政園詩余》,以“拙政園”為名,難免讓人想到她這一生對園林的向往終如夢幻。
徐燦集子中不見拙政園詩詞,卻對少年時代的山莊生活多有憶念,而且筆觸深情歡快,那是她這一生最美好的“夢”。而“夢”是徐燦詞作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在其詞作中直接或間接提到“夢”的作品計有四十余首。 拙政園屬于她,但她卻不曾真正擁有過,她擁有的只是如夢如幻的向往。人生大夢一場,到頭來,她定是希望能和那個“紫袍珠勒,偏稱少年仙”的人,一起游園,“折紅絲圍寶髻,攜嬌女,坐斜曛”。
清代嚴(yán)永華詩書畫三絕,堪稱一代才女。她聰慧異常,其胞兄緇生曾評價她是“天授詩學(xué)者”。 嚴(yán)永華是沈秉成的第三任妻子。在嫁給沈秉成之前,沈秉成曾兩度喪妻并喪兩子,家庭的變故使沈秉成更加珍惜平淡的生活。所以在他五十二歲官途大好之際,他卻攜妻子購園隱居,希望可以安靜地著書立說。 他們購買了清順治年間保寧知府陸錦所筑的涉園,園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之意。他們動手在原來荒廢的園子上擴(kuò)建,后易名“耦園”。 ![]() 耦園擴(kuò)建落成之后,沈秉成欣然作《耦園落成紀(jì)事》詩: 不隱山林隱朝市,草堂開傍闔閭城。 這首詩不但透露出沈秉成“大隱隱于市”的思想,而且還描寫了園中美景,抒發(fā)了隱居帶來的愜意之妙。 嚴(yán)永華當(dāng)即和詩: 小歇才辭黃歇浦,得官不到錦官城。 嚴(yán)永華從丈夫的詩中看到他隱居的思想,不由得也欣喜不止,丈夫不謀“官城”,卻愿與自己偕隱,過著“齊眉一室結(jié)吟情”的生活,在她看來這可是逍遙似神仙般的生活。 ![]() 耦園中有“耦園住佳耦,城曲筑新城”的對聯(lián),是沈嚴(yán)夫婦隱居生活的真實(shí)寫照。 而耦園里的一山一水、一亭一閣,都似他們用筆墨描繪而來的,那些山水、建筑是他們愛情的見證。 事實(shí)也證明,他們夫婦居耦園十年,一直聯(lián)吟不斷,一唱一和,繾綣情深。他們的聯(lián)吟作品頗豐,后出了集子,即《鰈硯廬聯(lián)吟集》。他們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對以“聯(lián)吟”結(jié)集的夫妻詩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