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毛澤東最早的詩篇·《五古·挽易昌陶》鑒賞

 幾度秋風(fēng)awqze3 2023-05-14 發(fā)布于山東

       【原詩】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⑶。                        

        愁殺芳年友,悲嘆有馀哀⑷。                       

        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回⑸                         

        感物念所歡⑹,躑躅南城隈⑺。                   

        城隈草萋萋⑻,涔淚侵雙題⑼。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⑽。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⑾。                      

        永訣從今始,午夜驚鳴雞⑿。                       

        鳴雞一聲唱,汗漫東皋上⒀。                       

        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⒁。                       

        關(guān)山蹇驥足,飛飆拂靈帳⒂。                       

        我懷郁如焚,放歌倚列嶂⒃。                        

        列嶂青且茜,愿言試長劍⒄。                        

        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⒅。                         

        蕩滌誰氏子,安得辭浮賤(19)。                   

        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20)。                    

        琴絕最傷情, 朱華春不榮(21)。                   

        后來有千日, 誰與共平生(22)?                    

        望靈薦杯酒, 慘淡看銘旌(23)。                  

        惆悵中何寄,江天水一泓(24)。                    

     這首詩寫于1915年5月。作者抄錄在1915年6月25日致湘生的信中,隨信最早發(fā)表在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毛澤東早期文稿》中。

【題解】

        《挽易昌陶》是毛澤東學(xué)生時代留下的一首五言古體詩,它揭開了毛澤東詩詞創(chuàng)作的序幕。那么,毛澤東是怎樣走上古詩詞創(chuàng)作道路的呢?這里有必要簡單、扼要地介紹一下。

        1915年前后,近代人類社會進入首次大動蕩、大劫難的嚴(yán)峻歷史時期。1914年6月28日,奧國皇太子費迪南,被塞爾維亞青年刺死;7月28日,奧國對塞爾維亞宣戰(zh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當(dāng)時的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雖然已進入“民國”時期,但政權(quán)操縱在封建軍閥政客袁世凱手中。1915年5月7日,日本侵略者欲獨占中國,向中國政府提出實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非法要求,隨即引起全國人民的反對,這一天被稱為“國恥日”。5月9日,袁世凱政府竟然承認(rèn)了“二十一條”。消息傳到湖南第一師范,全校師生極為憤怒,紛紛寫文章譴責(zé),并集資刊印了《明恥篇》。毛澤東在《明恥篇》題志上,寫下四言詩:“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xué)子!”內(nèi)憂外患深重,亟須志士仁人奮起救國救民之時,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的同窗好友易昌陶病故。5月23日,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校為易昌淘舉行追悼會。毛澤東既因失去志同道合的摯友而痛惜,又感到國家命運的艱難及生者責(zé)任的重大。他悲憤交織,于是寫下了這首悼念亡友的五言古詩。

【注釋】

        五古:五言古體詩的簡稱。唐代律詩出現(xiàn)之前的古代詩體,對平仄、用韻及對仗沒有嚴(yán)格的要求,統(tǒng)稱為古體詩(與近體詩相對)或古風(fēng)。五古,每句以五字為主,可以兼有三字、四字、六字、七字、八字等雜言句式。五古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大致相當(dāng)于古代的五言自由詩。

        易昌陶:字詠畦,湖南衡山人。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學(xué)生,與毛澤東同班。1915年3月病死家中。5月23日,學(xué)校召開追悼會。毛澤東送挽詩、挽聯(lián)各一件。全校共收到挽詩、挽聯(lián)256件,后編成《易君詠畦追悼錄》,中心內(nèi)容是“悼念學(xué)友,勿忘國恥”。毛澤東6月25日在致湘生的信中說:“讀君(指“湘生”)詩,調(diào)高意厚,非我所能。同學(xué)易昌陶君病死,君(指易昌陶)工書善文,與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詩,乞為斧正。”湘生,生平不詳。由此信推知,是詩人的好朋友,亦善詩。

       去去:越去越遠(yuǎn),表示決絕的意思。漢代《別詩》四首(舊作蘇武詩)其三:“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边@兩句說,你病故的日子,越去越遠(yuǎn)。我們深深思念你呀,你卻再也不能回來了。

        愁殺:夸張說法,即愁壞,愁死了,極度的愁。芳年:美好的年華,指青春少年。當(dāng)時作者22歲,同學(xué)們正是少年風(fēng)華。悲嘆有余哀:三國·魏曹植《七哀》中的成句:“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北硎緝A訴不完的哀痛。這兩句說,愁壞了你那年輕的朋友,他們感傷嘆息,傾訴不盡心中的悲哀。

     衡陽雁聲徹:衡陽是湖南南部的重要城市,易昌淘的家鄉(xiāng)。南岳衡山就在這里,衡山有回雁峰,相傳秋天南來的大雁到此為止,不過此峰;春天再飛回北方。大雁叫聲凄厲,響徹衡陽一帶,比喻悲哀籠罩著易昌陶的家鄉(xiāng)。湘濱:湘江水邊,流域。春溜:即春水。溜,小股水流?;兀盒D(zhuǎn)。這兩句說,北飛的大雁,從你的家鄉(xiāng)衡陽而來,一路哀鳴,好像呼喚著你的名字;湘江的春水,打著漩渦慢慢流淌,好像在尋找你的身影。

   感物念所歡:漢樂府《傷歌行》有“感物懷所思”句,這里化用。感物,因物所感,指人的情感因自然界物候的變化而引起波動。三國時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中曾有“感物傷我懷”的句子。念所歡:思念自己最敬重的朋友。歡,敬愛的朋友,這里指易昌陶。

    (7)躑躅(zhízhú):徘徊。南城,指長沙市城南,即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校所在地。隈(wēi威)山水走勢回環(huán)彎曲的地方。這里指長沙南端,城墻拐彎處?!胺寄暧选币玫那啻耗晟俚呐笥选_@兩句說,看到這些熟悉的景物,就聯(lián)想到失去的好友;我在城墻的拐彎處徘徊,邊走邊排遣思念的愁緒。

    (8)草萋萋:野草生長旺盛的樣子。唐·崔顥《黃鶴樓》:“芳草萋萋鸚鵡洲”?!冻o·招隱士》篇:“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9)涔(cén)淚:流淌不斷的淚水。雙題:額頭兩邊,這里指雙頰。這兩句說,我追憶著往昔,沿著城墻根兒走去;淚水浸濕了我的雙頰,又滴落到青青野草上。

    (10)采采:植被色彩鮮明,生長旺盛?!对娊?jīng)·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扁牛O?。孤景,即孤影,“景”通“影”。衡云:衡山上的云煙。湘江橘子洲西岸的岳麓山,屬衡山七十二峰之一。這里的“衡云”,是指岳麓山的云煙。這兩句說,落日西沉在岳麓山的云煙里,寂靜的林蔭夾道上,只剩下我孤獨的身影。

    (11)方期:正期盼著。沆瀁(hàngyǎng):水勢浩大的樣子,與“汪洋、浩瀚”相近,可代指大江、大湖、大海。零落:以草木零落、枯敗,隱喻人的死去。匪所思:沒有想到的事情。匪,同非。這兩句說,我正期盼著與你一同到大湖大海里去遨游,誰知你卻突然病死,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12)永訣:生死永別。午夜:子夜,半夜。這兩句說,你走了,我清醒的意識到,從此我們再也無緣相見。但奇怪的是,等到半夜時分,我卻忽然聽到了雄雞的報曉聲。

    (13)汗漫:本義是水勢浩瀚,無邊無際。這里用作動詞,指漫無目標(biāo)的散步。詩人在他的筆記《講堂錄》中有“汗漫九垓,遍游四宇”之語。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有“先期汗漫九垓上”的語句。皋(gāo高),泛指田野或高地。這兩句說,雄雞一唱東方白,我按照習(xí)慣,來到城外的田野開始散步。

    (14)冉冉:慢慢。這是倒裝句,正常語序是:望君冉冉來。珠眶漲:淚水填滿了眼眶。這兩句說,(在幻覺中)我看到你像往常一樣慢慢走來,我們的雙手緊緊握在一起,霎時間淚水填滿了我的眼眶。

    (15)關(guān)山蹇(jiǎn簡)驥足:關(guān)山,關(guān)隘和山川。蹇,本義是跛(bǒ)足,引申為坎坷,羈絆,不順利。驥足,駿馬的蹄腳,強壯有力,比喻俊逸的人才。這里說,關(guān)隘山川阻礙了良馬的奔馳。飛飚:迅疾的暴風(fēng)。靈帳:靈柩前的幔帳。這兩句寫詩人的想象:俊逸的人才在征途上往往千回百折,不很順利;好友壯志未酬身先死,天地也為之不平,所以時有疾風(fēng)吹來,鼓蕩著亡友的靈帳。

    (16)我憂郁如焚:我胸中的憂愁痛苦,好像要燃燒一樣。放歌:縱情高歌。倚:靠著。列嶂:聳立的群峰,猶如屏障。這兩句說,我胸中的愁苦在發(fā)酵,難以控制,好像就要燃燒;我只好背靠群山,縱情高歌,排遣我的郁憤。這是“長歌當(dāng)哭”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

    (17)青且茜:青:青翠,翠綠。且:又,還。茜(qiàn欠):色彩鮮明,這里指紅色。愿言試長劍:愿,愿望。言,結(jié)構(gòu)助詞,無實意。漢代無名氏《李陵錄別詩》“怨言莫相忘”。試長劍:愿意為國家效力,以試長劍之鋒芒,以申自己的雄心壯志。漢代王符《潛夫論·考績》有句“劍不試則利鈍暗”。這兩句說,群山有的青翠,有的艷紅,壯人行色;我愿化悲痛為力量,為多災(zāi)多難的祖國忠貞效力,奮不顧身。

    (18)東海有島夷:指我國東海的東方。島夷,指島國,島上的民族。這里借指東方島國日本。當(dāng)時日本侵略者,正想滅亡中國。北山盡仇怨:北方群山背后,隱藏著伺機侵犯我們的國家,這里指沙皇俄國。仇怨,仇恨與冤仇。這兩句說,東方隔海相望的島國日本,北方群山背后的沙皇俄國,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敵人。

    (19)蕩滌:清除。誰氏子:誰家的子弟。曹植《白馬篇》:“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這句說,清除敵寇依靠誰?安得:怎能。辭浮賤:以“浮賤”為辭。辭,即理由、借口。浮,指知識膚淺;賤,指地位卑微、低下。這兩句說,國難當(dāng)頭,靠誰來蕩滌污濁、掃除民族敵人、救國救民呢?不能以自視低微、輕賤為借口,推卸為國效力的責(zé)任。即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子弟,正是救國救民的主力軍。

    (20)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呂氏春秋·本味》說,春秋時楚國人鐘子期,精通音律。他的朋友俞伯牙,善于彈琴。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或者志在流水,鐘子期聽了,心領(lǐng)神會,十分欣賞琴曲的意境。所以,鐘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鐘子期突然去世,伯牙在世上沒有知音了,于是發(fā)誓終生不再彈琴。這里借鐘子期和俞伯牙,比說詩人與易昌陶是知音。友人早夭,再度申述失去知己之痛。

    (21)傷情:情感受到打擊或傷害。朱華,紅色的花。榮,花木繁盛。唐·孟郊《崢嶸嶺》"古樹浮綠氣,高門結(jié)朱華”。春天本來是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但易昌陶的夭折,如繁花凋謝,青春一去不返,這對知音好友在情感上的傷害是十分慘重的。

    (22)后來,指今后的日子。千日:代指今后的歲月,不是確指的一千天。誰與共平生:(你走了)今后誰來與我共度此生呢?言外之意是:你是我最要好的朋友。這里再次表示無限傷心與悲痛。

    (23)望靈薦杯酒:望著靈柩或遺像、靈位,進獻(xiàn)一杯酒。慘淡:陰沉、黯淡無光的樣子。銘旌:靈柩前標(biāo)明死者姓名的旗幡?!皯K淡看銘旌”倒裝句,即看銘旌慘淡。這兩句說,在靈堂前,為亡友進獻(xiàn)一杯祭奠酒,在陰沉、昏暗的燈光下,再度審視標(biāo)明亡者姓名的旗幡,確認(rèn)無疑,真的是知心朋友遠(yuǎn)去了。

    (24)惆悵(chóucàhng):因失意、失望而產(chǎn)生的傷感、懊惱。中:內(nèi)心。何寄:寄托什么。江天:從江面到高空的廣闊空間。指江水浩蕩,水光接天共同構(gòu)成的境界。一泓(hóng):即一派。泓的本義是形容水深,這里用如量詞,表示浩大。這兩句說,因知心朋友亡命,在心中引發(fā)的悲傷與痛苦,用什么來排解和寄托呢?那上映天庭的浩蕩江水,是我們深厚友誼的見證,又是情誼長存的象征。

【內(nèi)容解說】

      這首五言古詩,在《毛澤東詩詞集》中,是寫作時間最早而又篇幅最長的一首,也是唯一的五言古詩。全篇章法嚴(yán)謹(jǐn),節(jié)奏鮮明,每八句一換韻,轉(zhuǎn)韻處在詩意上構(gòu)成段落,并用頂真修辭格上下綰結(jié),轉(zhuǎn)接自然。形式與內(nèi)容有機結(jié)合,表達(dá)出真摯、沉痛,綿遠(yuǎn)、悠長的深情。它揭示:毛澤東從1915年開始,正式步入詩詞創(chuàng)作階段。毛澤東青年時期的詩詞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文化基礎(chǔ)雄厚,古詩技法已近圓熟;其創(chuàng)作方法,以現(xiàn)實主義為基調(diào),兼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的色彩。

       這首挽詩,主旨是對亡友易昌陶的悼念,同時展示了詩人的報國壯志,抒發(fā)了可貴的愛國情懷。全詩共40句,200字。其內(nèi)容可分為五段:

       1、開頭8句為第一段,寫追思與悲嘆。開頭段,時間寫白天,內(nèi)容偏于總寫,地域從衡陽到長沙,概括了易昌陶的主要生活領(lǐng)域。揭開了悼念易昌陶的序幕。

        這8句詩的大意說:訣別的日子,越去越遠(yuǎn),我對你的思念卻越來越強烈。想你念你,你卻不再回來;愁壞了你那青春年少的好友,他們感傷、嘆息,傾訴不盡壓在心底的悲哀。北去的大雁,從你的家鄉(xiāng)衡陽呼喚著你,一路哀鳴;湘江的春水,打著漩渦,仔細(xì)尋覓你的蹤影。我沿著往常漫步的路徑,在城墻轉(zhuǎn)彎處徘徊,重溫你的言談舉止,感悟你的文才詩情。

        易昌陶是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范讀書時,最要好的同班同學(xué)。他在家養(yǎng)病,3月間去世。5月下旬,學(xué)校舉行追悼會。所以詩的開頭急切地說:“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兩句詩十個字,就用了兩個“去”,兩個“思”,三個“君”,共七個“重疊”字,情感特別凝重,似榔頭敲打著詩人的肺腑,十分感人。作者筆下含著內(nèi)疚與遺憾,傾訴了深沉的悲痛,抒發(fā)了無限的哀思。

        2、第9至16句為第二段。寫對亡友的懷念與期盼,表現(xiàn)了知心學(xué)友之間的真摯情誼。

        這8句詩的大意是:我沿著城墻邊彎曲的小路,尋訪你的音容笑貌,回想你的言語真情。我的雙頰、嘴角邊,擦不干的是零丁的淚水;路邊的青青野草上,滾動著我那晶瑩的淚珠。落日悄悄地消融在岳麓山的云煙里,寂靜的曠野上,只剩下我孤獨的身影。我正期盼著有朝一日,與你一同闖蕩大江大海,搏擊風(fēng)浪,淬煉精神;那曾想你突然早逝,讓我們的“壯游”夢化為泡影。我們真的永別了嗎?我的心在顫抖,恍惚間,仿佛聽到了半夜的雞鳴聲。這一段在結(jié)構(gòu)上跌宕起伏,實情與想象交織,回訪與懷念共生,顯示了高度的真實性,具有打動人心的感染力。

        3、第17至24句為第三段。分兩層:先寫夢中相聚,彰顯思念之深;再寫歷經(jīng)坎坷、化悲為壯,縱情放歌、排解惆悵。

       這8句詩的大意是:你丟下我這個知心朋友走了,從此,再也沒有機緣相見,我們就這樣永別了。這天半夜時分,我驚奇地聽到了雄雞的報曉聲。按照往常的習(xí)慣,我即刻起床,趕到城外的高地上,準(zhǔn)備與你一起漫步、談心??~緲間看見你像往常一樣,緩緩走來,我異常興奮,急忙與你雙手緊握,眼眶里頓時儲滿了淚水,視線變得迷迷茫茫。我從幻覺中醒來,深感夜夢短促、未盡所望。像你這般俊逸的人才,偏偏遭遇千回百折,命運多舛。我想,老天有眼,也會對此不平。如今,旋風(fēng)驟起,來到你的靈前;是給你祭奠,還是向你致歉?我胸中的愁苦、悲憤,不斷發(fā)酵,好像要燃燒一般。我只好背靠巍峨的群山,張開喉嚨,縱情歌唱,盡力驅(qū)趕胸中的郁憤,排解那揪腸刮肚的傷痛。這一段,通篇寫想象,是夢幻式的心理描寫,彰顯了浪漫主義筆法。

        4、第25至32句是第四段。列嶂寄猛志,丹心試劍鋒;仇怨正囂囂,警鐘在長鳴。

        這8句詩的大意是:群山或者青翠欲滴,或者艷紅如火,真的壯人行色,添人精神。我要化悲痛為力量,踐行我們共同的意愿,為多災(zāi)多難的祖國效力,奮力拼搏,救國救民!放眼東海對面的島國日本,那里暗藏著妄圖吞噬華夏的狼子野心;我國北方的高山、大漠之外,沙俄帝國正虎視眈眈,伺機向我們撲來。在這國難當(dāng)頭的日子,靠誰來抵御外患、振興華夏、保衛(wèi)家園呢?如你所說,位卑未敢忘憂國,拯救危難,只能靠我們自己。有志青年,絕不能以出身低微、輕賤為理由,推卸為國效力的神圣職責(zé)。這一段,重點寫與知心朋友談心,表白自己的心跡,讓朋友走得放心。在這里,詩人悼念亡友,把落腳點放到化悲痛為力量,救國難、獻(xiàn)青春上,這是兩人共同的心愿,是本詩最耀眼的亮點,也是時代的最強音。

        5、第33句至結(jié)尾為第五段,它是全詩的小結(jié),主要寫祭奠與寄托。

        這8句詩的大意是:漢代的鐘子期和俞伯牙是一對知音,鐘氏過早的去世了,失去知音的伯牙,碎琴絕弦,從此不再彈琴。古代知音令人敬,當(dāng)代知音也動人。詩人與亡友易昌陶,就是一對令人敬佩的知音。知音的早逝,折磨著詩人的心靈。傷心的時候,春花失去了色彩,秋月也不再明凈。詩人與好友曾經(jīng)約定,走四方體察民情,闖湖海淬煉精神;不做圍著家門轉(zhuǎn)的蕓蕓眾生,要做為國獻(xiàn)身的一代勇士。詩人看到來日方長,任重道遠(yuǎn)。他必須振奮精神,永遠(yuǎn)牢記知音易昌陶就在身邊。他決心用行動寄托哀思,用踐行亡友的遺愿,表達(dá)永久的紀(jì)念。于是,端起酒杯在靈前灑酒祭奠,在暗淡的燈光下,把銘旌上的文字默讀再三。在無限惆悵中,哀思應(yīng)寄托何處呢?面前的湘江之水,幽深悠長,是兩位知音崇高友情的見證;它那滾滾向前的波浪,啟示年輕一代,應(yīng)以新的姿態(tài),迎接生氣勃勃的明天。

        通過詩的思想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為人處世上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曰重情義:對友人高度忠誠,這是交友的必備條件;二曰重情操:在個人操守上嚴(yán)格自律,說到做到,這是立身的保障;三曰重情懷:胸襟遠(yuǎn)大,立志高尚,決心獻(xiàn)身祖國,并且他的愛國主義是高度自覺的,這是有為青年的本色。對人忠誠,才能團結(jié)人;有約必守,有言必行,才能建立威望;有志必得,雖險必爭,才能攀登高峰。由此觀之,青春年少的毛澤東,已具備了成大器的思想、情感基礎(chǔ)。

      這首悼亡詩的顯著特征是,抒寫友情與言志報國交相輝映:它既是悼念亡友、寄托哀思之作,也是抒寫壯懷、言說愿景之作,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詩人在痛悼學(xué)友英年早逝的同時,又賦予詩作強烈的時代精神和閃光的思想品質(zhì),因此,它是反映青年毛澤東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獻(xiàn)。 

【藝術(shù)分析】

        這首五言古詩,體現(xiàn)了如下藝術(shù)特點:

     1、在詩風(fēng)上,有漢魏古詩的流韻:寫思念,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如“愁殺芳年友,悲嘆有余哀”。寫“思君”之深,至于“愁殺”,即已達(dá)到難以度日的地步。寫內(nèi)心之“悲”,總“有”“余哀”,即“悲哀”永遠(yuǎn)傾訴不盡。述交往,蒼涼悲催,九曲回腸。如“感物念所歡,躑躅城南隈。城隈草萋萋,涔淚侵雙題”??吹酵鲇训倪z跡,就會重溫他的言談舉止,感悟他的文才詩情。為了追尋過去的交往,“我”特意重走漫步無數(shù)遍的城南之路。由于長時間的徘徊逗留,路邊繁盛的野草上,滾動著“我”的淚珠,“我”的雙頰和嘴角邊,擦不干的是淚水零丁。這些細(xì)致的描繪,把思念之心,活靈活現(xiàn)地勾畫出來,蒼涼之情,感人肺腑。劉勰在《文心雕龍·誄碑》中指出,悼亡詩的主要特點是:“觀風(fēng)似面,聽辭如泣”。就是說,悼亡詩要寫出逼真的音容和沉痛的悲情:看到舊時風(fēng)物,就好像重睹亡友的容貌;回想亡友的言談,就會打開記憶的閘門,不由地引起斷續(xù)的抽泣聲。這首詩已做得淋漓盡致,可說是追悼詩的范例。

        2、書志向,昂揚奮發(fā),化悲為壯;試長劍,御敵報國,位卑何妨?詩人在痛失知音的特殊時刻,依然政治清醒,斗志高昂;以國事為重,決心實踐知心亡友的愿望,揮劍御敵,蕩滌污泥濁水。多么高尚的情操,多么火熱的心腸,誰不為之動容,誰不尊為榜樣?由此可知,青年毛澤東,公私關(guān)系極為分明,國事壓倒一切,愛國總是第一。這在當(dāng)時是極為可貴的。

        3、這是一首悼念同學(xué)、詩友、知音,突然離世的長篇抒情詩,情感真摯、深沉、強烈、熾熱,十分感人。詩中運用了敘述、描寫、抒情相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寫實、夸張、想象交織,虛實相伴、聲形相濟,收到了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如開頭四句:“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殺芳年友,悲嘆有余哀”。用疊字“去去”,表示同學(xué)易昌陶的身影已越走越遠(yuǎn)了。學(xué)校開“追悼會”,這里邊飽和著悲傷,又暗含著歉意,惹人深思。前兩句“思君”出現(xiàn)了兩次,一而再地“思君”,透露出學(xué)友之間的深情?!俺顨ⅰ狈寄暧?,前兩字既是口語,又是夸張,整個句子活潑自然。“悲嘆有余哀”五個字個個情感色彩鮮明、突出:悲、嘆、哀,是直接抒“悲哀”之情的,剩下的兩個字“有余”,是間接抒“哀”之情的。這個開頭,是典型的“開門見山”,“異峰突起”,讓讀者迅速進入悼念的氛圍。

        “城隈草萋萋,涔淚侵雙題。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這四句寫詩人重走城外交游路,尋覓好友易昌陶的蹤跡,回憶兩人的親密友情。其中有兩個細(xì)節(jié)描寫,凸顯了“知音”之間的深厚友情。一是“涔淚侵雙題”,詩人邊走邊流淚,淚水流遍了雙頰,滾落在路邊的青草上。這是用“淚水”之多,揭示二人的情感之深。二是“采采余孤景”,細(xì)寫“尋覓”時間之久,一直延續(xù)到傍晚,直到太陽落山了,林間小路上還晃動著詩人那孤單的身影。這淚水之多與尋覓之久,結(jié)合起來,共同凸顯了詩人與易昌陶的不同尋常的友情。

        4、這首詩在語言上的特點之一是,引用、化用或借用古詩、典故較多。如:

       1)“悲嘆有余哀”,引自曹植《七哀》詩成句“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

       2)“湘濱春溜回”借鑒南朝陰鏗《渡青草湖》句“洞庭春溜滿”。

       3)“感物念所歡”,借鑒曹植《贈白馬王彪》句“感物傷我懷”。

       4)”涔淚侵雙題”借鑒南朝謝惠連《搗衣》詩句“輕汗染雙題”。

       5)“汗漫東皋上”化用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的詩句“先期汗漫九垓上”。

       6)“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借用典故“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意。

       以上詩句的用典,或化用、借用、引用古詩,做到了自然、貼切,都是比較成功的。

        5、青年人喜歡用新鮮的、有個性特點的、乃至有些偏僻的詞匯,毛澤東青年時代也是這樣。這首五古中,“涔淚”、“雙題”、“沆瀁”、“蹇驥足”等詞語的出現(xiàn),就透露了這一消息。后來,毛澤東非常注重語言的大眾化,一切從人民群眾的喜聞樂見出發(fā)。青年時代留下的那些比較稚嫩的痕跡,就成了“鳳毛麟角”的記憶。

        6、“頂真”修辭的靈活運用,是本詩的一個顯著的亮點。

        在兩個相連的詩句中,若上句結(jié)尾的詞語,又用作下句的開頭,即上句之尾與下句之頭,詞語重復(fù),這就形成了上遞下接或“首尾蟬聯(lián)”的特殊關(guān)系,這種修辭手法,叫作“頂真”。也稱“頂針”或“聯(lián)珠”。本詩的頂真句如下:

        (1)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第1、2句)

        (2)躑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第8、9句)

        (3)午夜驚鳴雞。鳴雞一聲唱,(第16、17句)

        (4)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茜,(第24、25句)

        (5)牙琴從此絕。琴絕最傷情,(第32、33句)

           其中第(2)、(3)、(4)例最典型,是標(biāo)準(zhǔn)的“頂真”句式。第(1)例上句重復(fù)的字詞,位置不在句末,第(5)例上句,重復(fù)的字詞“琴”與“絕”不相連,都應(yīng)看作是頂真的變體。

           運用頂真修辭,能增強上下句之間的連貫性與嚴(yán)謹(jǐn)性,造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氣勢,形成格調(diào)清新的語感。在詩詞中,它常用于兩節(jié)詩詞之間的過度與銜接。本詩的五個段落,就是以四組頂針詩句為紐帶,綰接上下的。

          毛澤東詩詞中,運用頂真修辭的例句還有:               

       (1)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fēng)展紅旗如畫。

                                                                                            ——《如夢令·元旦》

      (2)西風(fēng)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憶秦娥·婁山關(guān)》

       (3)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                ——《蝶戀花·答李淑一》

       (4)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卜算子·詠梅》

       (5)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團結(jié)力。                                                                                                                                      ——《雜言詩·八連頌》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頂真修辭多用在句式比較自由、活潑的詞、雜言詩、古體詩中,律詩和絕句中很少出現(xiàn)。

      7、本詩的用韻:

      第一節(jié),1-8句,韻腳:來、哀、回、隈。用上平聲灰韻。

      第二節(jié),9-16句,韻腳:萋、題、西、雞。用上平聲“齊”韻?!八肌庇蒙掀铰曋ы?,支、齊為鄰韻通押。

       第三節(jié),17-24句,韻腳:唱、上、漲、帳、嶂。轉(zhuǎn)入仄聲韻,用去聲漾韻。

       第四節(jié),25-32句,仄聲韻,韻腳:茜、賤(去聲霰韻)、怨(去聲愿韻)、劍(去聲艷韻)。鄰韻通押。

       第五節(jié),33-40句,轉(zhuǎn)為平聲韻。韻腳:情、榮、生、旌、泓。(下平聲,庚韻。)

    頂真修辭歷史悠久,三千年前的《詩經(jīng)》中已嶄露頭角,如《詩經(jīng)·鄘風(fēng)·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這是整句重復(fù)的頂真方式。再如《詩經(jīng)·魏風(fēng)·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這是前二字與后四字兩兩重疊的頂真句式。

    頂真按兩句重疊部分的長短與頂真句的連續(xù)性,大致分為五種:

     (1)重疊部分僅為一個單字,叫單環(huán)式頂真。如:

    《卜算子·詠梅》之“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就是“單環(huán)式”頂真。

    (2)重疊部分是雙字詞語,叫雙環(huán)式頂真。如:

《如夢令·元旦》之“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fēng)展紅旗如畫”。就是“雙環(huán)式”頂真。

    (3)重疊部分是三字短語,叫短語式頂真。如:

《憶秦娥·婁山關(guān)》之“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本褪恰岸陶Z式”頂真。

    (4)重疊部分是整個詩句,叫疊句式頂真。如:

《詩經(jīng)·鄘風(fēng)·相鼠》之“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就是“疊句式”頂真。

    (5)頂真句連續(xù)出現(xiàn)三組以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叫做連環(huán)式頂真。如:元代馬致遠(yuǎn)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戲中,漢元帝在灞橋送王昭君出塞時,有下面一段曲詞:“他、他、他(指王昭君),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指漢元帝),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蛩;泣寒蛩,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馬致遠(yuǎn)《漢宮秋》)這段曲詞的前四句,運用了對仗手法;后八句是連環(huán)式頂真修辭。連環(huán)式頂真修辭,具有回環(huán)跌宕的旋律美。這里的連環(huán)頂真,是三字短語的反復(fù),節(jié)奏快,頻率高,揭示了漢元帝此時離恨未已、相思又繼、愁情千結(jié)、心緒百轉(zhuǎn)的復(fù)雜心理。

    連環(huán)式頂真修辭的優(yōu)勢在于: 

    1,使詩句由淺入深,逐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 

    2,使詩句前后連貫,一氣呵成,增強語勢; 

    3,能強化詩的感情,突出詩的邏輯的力量。   

                                                                           2023年5月 14日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