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懷清//文 關鍵詞:中華文化的本根、靈魂、歸宗。太極原理,太極思維。 摘要:太極學說、太極文化,重要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靈魂(思維)的統(tǒng)一關系,是一而萬、萬而一的關系。由此,我們必須要認識太極原理、太極思維的一二三的最基本架構(gòu)。 太極的本義是:一以統(tǒng)萬、萬化歸一,太極太一,獨一不二。因而,太極的認識,從太一而始,一二三,三而萬,萬化歸宗,回歸太一,無極循環(huán),生生不息。 正文: 上一篇,我們講了哲學的創(chuàng)新要歸根中華太極文化的本根,也只有如此,哲學的靈魂才能夠鮮活的生發(fā)。然而,對于太極文化的本義、真實的存在和歷史的演進,人們大多還是有些陌生。今天,我們就來展示一下太極文化的輝煌,以及太極文化的認識理路。 一) 我們這里有一個太極文化年表: ①、八千多年前:伏羲皇立桿測影,以太極為標桿(圭),始畫太極八卦。一畫開天,二畫得地,三畫人在其中。三維立體,見一含三,三分為八,八卦類萬物,萬物一太極。 ②、四千多年前:炎黃立三易(三墳)《連山》、《乾坤》、《歸藏》,完善太極易學。又有夏禹修都城,“建中立極”以太極為準繩。 ③、三千多年前:文王演《周易》,集太極三易之大成,立太極憲綱為治國綱領。 ④、二千多年前:老子著《道經(jīng)》,太極道的發(fā)揮,為道統(tǒng)天下不二法門。從而道生一二三,三生萬物,萬物歸太極,太極也無極。 ⑤、九百多年前:宋太極理學提出“太極本體論”。太極是總天地萬物一理。千古一太極,萬物一太極,也一物一太極,一人一太極。 ⑥、眾賢達著太極心學、太極氣學、太極性命學、太極中醫(yī)學,太極功夫?qū)W,各方面的太極文化闡釋,應運而生。 ⑦、現(xiàn)代太極科學的發(fā)展,足以證明太極靈子的實有。無論是能量學、量子論、統(tǒng)一場理論,都與之中華古老的太極認識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并且是異曲同工,不謀而合。 ⑧、今天《太極哲學》的建立,是太極文化的開新。 二) 華夏歷史的太極文化的輝煌,我們已經(jīng)一飽眼福、有了個大概的領略。那么,怎樣才能使太極文化深入身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呢! 我們這里有個太極文化理論認識路線圖: 太極文化→太極學說→太極原理→太極思維→太極認識論→太極方法論→太極觀念形成→太極應用實踐。 很簡單明了,也就是說太極文化的理論基礎是太極學說,太極學說的核心綱領是太極原理,太極原理的認識方式是太極思維,太極思維包括了太極認識論、太極方法論、太極實踐論,而最終形成人們的太極觀念。也就是把太極文化的真信牢牢地銘記在我們心里,溶化在血脈之中,應用在實際之上。 三) 這里的關鍵是太極思維的確立確定和正確形成。不可否認,人類的生活、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都是由人的思想文化的主宰來完成的。很顯然,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就有什么樣的生命形式,思維決定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改變?nèi)说纳婷\。也就是說,思維觀念的更新,可以促使天地人事的大的改觀。比如,對立思維,局限于斗爭和占有。比如,陰陽思維,局限于陰與陽的顛來倒去,無所適從。 當然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也可以是不斷轉(zhuǎn)變的。比如,唯物認識,唯心認識,唯能認識,唯神認識,也或有二分思維,二反思維,二元思維、二道思維,還有三元的、五行的、六合的等等思路。當然了,無論是什么樣的思維方式,都有其針對性,也可以有一定的作用。但各種片面的思維很容易被局限,并固執(zhí)錯誤的方向,坐井觀天,執(zhí)迷不悟。于是,從遠古開始,人們就不懈努力的追求正確的認識,完善大腦的思維能力,這也是人類的大腦靈秀于一般動物,從而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進化表現(xiàn)。 太極思維是總體思維,是開放思維,是可以涵蓋各種思維方式,又有超越一般思維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太極思維呢,中華幾千年太極文化形成的太極思維,主要概括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太極思維認識論。 也就是對太極事物的整體的、本體的、立體的、體系的、體統(tǒng)的,囫圇的思維認識觀念。古人也有稱之為“混沌”的,或混元一氣的,或萬物一體的、或本根本宗的認知認識??傊?,這里的太極體統(tǒng)是唯一的,并且是一以統(tǒng)萬的,一以貫之的,是一而萬、也萬而一的。比如,中醫(yī)的整體認識論,就是太極認識論。比如,人們對生命的系統(tǒng)認識,就是太極認識論。 第二,是太極思維的方法論。 認識太極事物的方法,也就是太極思維的方法。太極思維,就是在太極事物本體確立之下的太極立體思維。簡單的說,就是太極自本自體自身的一二三的認定。 一般有正常認識能力的人都知道,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片面的,知其二、不知其三是混亂的,而知其二不知其一更是本末倒置的。所以,事物的一二三是必須要認識的,否則就是不全面的,是偏極的、不穩(wěn)定的、不正確的。 太極思維,就是要知其一:太極本體的獨一不二。知其二:太極兩儀的一分為二。知其三:太極三才的見一含三。由此,三生萬物,萬化歸一,太極不離一,萬物不離太極。因而,對于太極事物的認識,一二三是基礎、是基本、是起碼。如果認識事物的一二三的能力都不具備的話,那就是妄論、或不得要領了。比如,陰陽思維,顯然是以陰與陽的顛來倒去為認識的,陰陽的二性是不可以成為三要素的,更是不能合二為一,因為陰陽二合為一了,陰陽也就不復存在了。 第三,太極思維應用。 這里有個太極思維應用公式,也是很簡單的。首先我們要確立太極事物自本自體自身的獨一不二體統(tǒng),也就是事物的實有,有了真實的目標,求證方式是:從確立目標開始認識→實踐→觀察→思考→驗證→推理→再實踐→再認識,然后確定。也就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正確與否,必須經(jīng)過實際應用的認定。如此,太極思維,太極原理,太極學術,就決不是紙上談兵,自圓其說,自以為是的臆造。因而,太極思維應用公式,不是陰陽的比喻,不是消息的抽象,沒有玄虛和神秘。也就是說,人們的太極正確思想觀念從確立到確定,只能從生命,社會,科學三大實踐中得來,也就是實踐出真知。 我們古代的道家生活和工作的樓觀,被稱之為道觀。是觀察天象的地方,歷史上的道家,就是天文、地理、生命、仙學的雜家,現(xiàn)在還保持有“道觀”的稱呼。觀,就是觀看、觀察、觀賞、觀性、觀想、觀念,最終形成宇宙觀、價值觀、幸福觀、生死觀。這里的觀,有外觀天象、地理、人事的運行;有內(nèi)觀心性、氣脈、津血的生化;還有天人交流、精微轉(zhuǎn)化、生命更替、有無循環(huán)的眾妙觀。也正是今天我們所探尋、繼承和發(fā)展的、天地人合一的太極觀。 總結(jié)一下: 太極學說、太極文化,重要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靈魂(思維)的統(tǒng)一關系,是一而萬、萬而一的關系。由此,我們必須要認識太極原理、太極思維的一二三的最基本架構(gòu)。因為,任何事物都是三維立體的,三要素建構(gòu)的。比如,時間、地點、人物,是一個事件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比如,精、氣、神,是生命的三大功能,見一含三,不可或缺。比如,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是宗教的基本結(jié)構(gòu)。比如,過去、現(xiàn)在、未來,是時間的推進過程。比如,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三原色,三物態(tài)……其實,世界事物都是以三要素為最基本結(jié)構(gòu)的。也可以說,太極文化的最基本認識,就是事不過三,三謀為定。這也正是伏羲皇畫太極八卦:以三爻為體?!独献印返澜?jīng):三生萬物。今天物理學的:三維一體。 太極文化的一二三,三而萬,萬而一。其實也就是一理分殊,一本萬殊,一體萬象,一性萬化,一以馭萬,一以貫之。由此,太極的本義是:一以統(tǒng)萬、萬化歸一,太極太一,獨一無二。因而,太極的認識,從太一而始,一二三,三而萬,萬而一,回歸太一,無極循環(huán),生生不息。 ---2020年10月 |
|
來自: 森林一葉 > 《國學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