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隱隱有了“追星”族,“星”是當時的大文豪,時人但有新建廳堂樓宇,或在某些方面小有建樹,都會請“名星”題詩賦文,以求留名于后。諸如《岳陽樓記》《真州東園記》《石門亭記》等諸多記文都屬這一類。
這次,蘇軾的《墨寶堂記》也是應人之邀的記文。雖然是應酬之作,蘇軾卻是借題發(fā)揮,直擊靈魂剖析人性,揭示世人的偏見與短視。時至今日,仍然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 蘇軾不單單是一位大文豪、大書法家,更多的也是一位思考者,無論從政或人生態(tài)度,從來不是一位隨風而動的“墻頭草”,在他的人生詞典里,從來沒有趨炎附勢一詞。獨立思考和人格獨立賦予了他豐富的精神內涵,一直貫穿他坎坷而又璀璨的一生。 ?他從塵世間的蕓蕓眾生喜好的共同點聊起,世俗之人無非是喜歡可口的美味、華麗的服飾。有一些人有點格調的小愛好,比如彈琴下棋,家里收藏一些古玩字畫,自認為比一般人有品位,但凡有客人前來拜訪,就沾沾自喜拿出來炫耀,自認為高人一籌,臉上都泛著倨傲之氣。 這時就有人嘲諷他說,自古以來都是有寫文章著作留名后世,你這也不夠檔次??! 而一些豪杰之士,又對寫文章著書立傳嗤之以鼻地嘲笑:大丈夫就應該施展理想作為,取得絕世功名。紙上談兵的空談理想,卻不付諸行動,只有迫不得已才會選擇這樣的下下策。至于功名利祿,從小官往上奮斗,做到帝王將相也就到了人生巔峰了。 可是,對豪杰之士的這番言論,還是有人會嘲笑:這種區(qū)區(qū)小事哪里值得一提,許由(上古時代的高尚清節(jié)之士,許姓始祖。曾做過堯、舜、禹的老師,人稱“三代宗師”。他不營世利、講道義、守規(guī)矩,曾拒絕堯的禪讓)推辭帝王之位才是難能可貴的??墒强鬃訁s說有能力就應該王霸大業(yè),這才是人生價值的最高實現(xiàn)。 世俗的人們對自己喜歡、想占有的東西,大都會想方設法,甚至不擇手段去擁有。曾經有人(暗指魏晉大書法家鐘繇,唐人張懷瓘《書斷》記錄有他這個故事)喜好書法卻又得不到時,就捶胸吐血,奄奄一息,甚至掘開墳墓、鑿開棺材來得到它。這種對外物的喜好與執(zhí)著的感覺,恐怕他自己也說不清楚,而置身事外的旁人更不可能感同身受,也不可能會去喜歡,但人們只因為自己不喜歡,就去嘲笑別人所喜歡的事物,是不是就太過分了! 文章最后,蘇軾送給張希元一句四川諺語“學習書法的人耗費紙張,學習醫(yī)術的人耗費人命?!碧嵝阉m然這是一句小小諺語,但完全可以以小喻大,那就是:從政的人,如果不能正確使用,那耗費人命的危害會比從醫(yī)還大。也希望張希元能夠聽得進去,有所借鑒。 今小楷錄其《墨寶堂記》,與師友共饗! 歡迎您的關注轉發(fā)點在看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