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智,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人物。為吐蕃國師,大輪寺住持,號稱"大輪明王"。為人高傲自負,癡迷于武學,狂熱追求至高武功。為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且屢次施以偷襲暗算。另一方面由于貪婪過度跳入功利朋友慕容博的圈套。但本性非惡,雖三毒熾盛,卻不破殺戒,自始至終一人未殺,是被塵埃蒙蔽了的明珠。在最后鳩摩智嘗盡武功盡失的苦痛后,才豁然明白佛家真理。 基本信息
折疊人物經(jīng)歷鳩摩智是密教八大明王之一。乃金剛手菩薩示現(xiàn)之忿怒身,即以消除一切業(yè)障、越法,以清凈圓滿戒品為本誓之明王。據(jù)《大妙金剛經(jīng)》載:其形象遍身黃色,放大火,右手持八輻金剛輪,左手持獨鈷杵,三昧耶形為乘擊頸輪,坐蓮花座。 出場記錄 鳩摩智天資聰敏,過目不忘,癡迷于武學,自得吐蕃國密教寧瑪派上師授以"火焰刀"神功后,在吐蕃掃蕩黑教,威震西陲,功力見識均已臻于極高境界,具大智慧, 精通佛法,每隔五年,開壇講經(jīng)說法。 后來又與姑蘇慕容氏傳人慕容博結(jié)為朋友,用"火焰刀"的修練法訣交換,得以學習少林派絕學。 斗法大理 鳩摩智身為吐蕃護國法王,一心為國效力,毅然只身前往大理國,企圖搶奪大理不傳之秘《六脈神劍經(jīng)》,并展示"無相劫指"、"拈花指"和"多羅葉指"震攝坑糊淚眾僧,以一己之力使"火焰刀"挑戰(zhàn)天龍寺六大高僧(枯榮、本因、本觀、本相、本參、本塵)合力使出的"六脈神劍",引發(fā)一場劍氣之戰(zhàn),這六僧每人武功造詣都不弱于當世一流高手,其中枯榮大師在第一流中都算得好手,結(jié)果六人聯(lián)手,仍不敵鳩摩智,最后劍譜被枯榮大師毀去,鳩摩智便輕松擒下大理國俗家第一高手保定帝段正明為人質(zhì),段譽為了保護伯父情急出手,鳩摩智的"火焰刀"抵敵不住段譽的"六脈神劍",但段譽缺乏臨敵經(jīng)驗,被鳩摩智擒住。 鳩摩智于是擄走段譽,威逼利誘以套取劍譜,最后卻被阿朱、阿碧兩女算計,使段譽逃脫。 得小無相功 鳩摩智在太湖畔與段譽、阿朱、阿碧二姝失散之后,為了尋找三人,曾先潛回參合莊,起初見到莊中書房的藏書只是些《十三經(jīng)注疏》、《殿本廿二史》、《諸子集成》之類書兇習蘭殃生所用的書本,全無所得,隔日才見到王夫人李青蘿到參合莊尋找女兒,鳩摩智見機行事,跟蹤至王家,在瑯嬛玉洞中得知逍遙派小無相功的練法。 修煉《易筋經(jīng)》 阿朱從少林寺菩提院偷《易筋經(jīng)》來后給了喬峰,后來蕭峰不慎掉落,讓游坦之撿到,游坦之一日在路上練功,遇到鳩摩智,鳩摩智將《易筋經(jīng)》奪去,從此得到易筋經(jīng)練法,至此內(nèi)力大增,但因練功急于求成,反練出內(nèi)傷。 決戰(zhàn)射端姜狼虛竹 其后他又出現(xiàn)于嵩山少林寺,并展示"大金剛?cè)?quot;中的"洛鐘東應"、"般若掌"中的"懾魔外道"、"摩訶指"中的"三入地獄"和"袈裟伏魔功"震攝眾僧,欲以"少林七十二絕技"威逼少林眾僧臣服吐蕃,并使"拈花指"擊倒玄渡,卻被逍遙派第三代掌門虛竹揭破他所使的并非真的少林絕技,而是逍遙派的"小無相功",之后兩人約定以少林武功比武,鳩摩智先使"般若掌",被虛竹當即以一招"韋陀掌"中的"山門護法"將他掌力化去,鳩摩智袖里乾坤"托缽掌"擊向?qū)Ψ?,虛竹閃避,鳩摩智早料到他閃避的方位多蜜項,鳩摩智再出"大金剛?cè)?quot;轟中虛竹肩頭,哪知虛竹有"北冥真氣"護體,鳩摩智先后使出"如影隨形腿"、"多羅指法"、"燃木刀法"、"大智無定指"、"去煩惱指"、"寂滅抓"和"因陀羅抓",接連使出六七門少林神功,虛竹無從招架,連"韋陀掌"也使不上了,虛竹用卻只使一門"羅漢拳"中的"黑虎偷心",來來去去便只一招,但這招"黑虎偷心"中所含的勁力卻竟不斷增強,鳩摩智使出"龍爪功"拿下虛竹,卻反被虛竹突施逍遙派的"天山折梅手"拿住手腕,鳩摩智情急之下單手用回吐蕃武學,虛竹單手揮"天山六陽掌"化解,最后鳩摩智欲抽回雙手施展"火焰刀"而不可得,只能突發(fā)匕首,連"天山折梅手"也抓不實,而刺中虛竹,而靈鷲宮梅蘭菊竹四劍突現(xiàn)身阻止。 誤入枯井 在西夏國王招親期間,鳩摩智意外跌落一口枯井里,同時因走火入魔而狂性大發(fā),一身內(nèi)功剛好被段譽的"北冥神功"吸走,因此保得一命。 結(jié)局歸宿 鳩摩智武功盡失后,卻因此而大徹大悟,返回吐蕃,埋首鉆研佛經(jīng),成為一代高僧。 折疊人物評價"大輪明王"鳩摩智是吐蕃國的護國法王,既然為法王,地位自是尊貴無比,他的尊貴,是以很具體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的,首先,他的隨身用具,無一不是極盡華貴,到天龍寺去要脅人交出《六脈神劍圖譜》,書信竟是銀字金箋,精工鑲嵌,本身就是珍貴的工藝品一件。他用來裝慕容博抄簽翻講錄的少林絕技抄本的盒子,又是黃金打造的小箱,這人的金子未免太多了。用具奢華,他個人亦辭藻華麗,吐屬高雅,配合尊貴身份。最重要的是,他既是法王,必定懂得高深佛法才相稱。鳩摩智果然"寶相莊嚴",他"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明珠寶玉,自然生輝",使人看不一會,便生出"欽仰親近之意"。 他表演少林絕學"拈花指","只見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鮮花一般,臉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輕彈……但見他出指輕柔無比,左手每一次彈出,都像是要淋諒彈去右手鮮花上的露珠,卻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臉上則始終慈和微笑,顯得深有會心。"暗含"拈花微笑"之意,何其情雅柔和。 枯榮大師所參枯禪的來歷;其實他不但博學精深,根本就是聰明之極,領悟力奇高。而且具有曠古絕世的記憶力,過目不忘,在黃日華版天龍八部里少林方丈玄慈大師將少林武功秘籍拿給他過目,他隨后就能倒背如流。 他對佛法,博學精深,一進門便道出了但是金庸先生越把他的外表談吐學識描述得如何令人敬服,就越能襯托出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切富麗堂煌的包裝之下,鳩摩智是個不折不扣的貪婪卑鄙的人。他口口聲聲說要討到"六脈神劍"的圖譜,完全是為了憶故人情,但事實上,他的目標是以這本圖譜,去換取到"還施水閣"閱覽更多武功秘籍的利益。他已得到了少林七十二絕技,還貪圖更多,金庸小說之中,對武功最貪心的人非他莫屬。 正如他的本門武功"火焰刀",雖然無色無相,貌似不著痕跡,而那如火的欲望卻無時無刻地侵蝕著他。身為方外高士,卻托名"國師",涉足政治,目的還是名利二字。他去天龍寺暗騙明奪六脈神劍未遂,就憑著一點蛛絲馬跡,發(fā)現(xiàn)了"天龍六脈"高僧中的本塵就是大理國君保定帝段正明,于是立刻改變計劃,挾持保定帝"赴吐蕃一敘",這明顯是為了在吐蕃贊普駕前邀功。后來又幫著他徒弟,吐蕃的宗贊王子到西夏求親。為了這個所謂的徒弟(從宗贊的表現(xiàn)看,連鳩摩智半成的功夫都沒學到),鳩摩智徹底撕破的面皮,連伏擊這種不要臉的事也干出來了,可見他對于名利是多么熱衷。 而他的結(jié)局也非常有戲劇性,在枯井底,他的一切資本都被段譽收了去,成了廢人。這時他能活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恢復以前高僧的身份,他,"大輪明王",成功了。 折疊 |
年份 | 飾演者 | 配音 | 出自影視版本 |
---|---|---|---|
1982 | 香港無線電視劇《天龍八部》 | ||
1982 | 香港新世紀電影《新天龍八部》 | ||
1990 | 楊雄 | 沈光平 | 臺灣中視電視劇《天龍八部》 |
1997 | 李國麟 | 香港無線電視劇《天龍八部》 | |
2003 | 巴音 | 周永光 | 內(nèi)陸電視劇《天龍八部》 |
2013 | 內(nèi)陸電視劇《天龍八部》 | ||
2021 | 內(nèi)陸電視劇《天龍八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