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當中最怕的就是遭遇不確定性,面對這上帝也無法預測的事物,我們的保險繩有四條。
前兩條我想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第三條和第四條,大多數(shù)人經(jīng)常會被近因效應所干擾,突破了原本制定好的標準。我當然也是其中之一。 去年可謂是魔幻的一年。持倉股在十月份時全部嚴重下跌,騰訊更是從低估到嚴重低估再到變態(tài)低估,在這期間,我也像很多人一樣隨著市場下跌不斷的加倉,但大部分新資金都丟給了騰訊,導致其倉位最高到達過60%,并且安慰自己現(xiàn)在騰訊正是低估的時候,倉位大點沒事兒。 暴露了自己在倉位配置、買入計劃等方面紀律性不足的缺陷,下面談談思考和改進措施。 關于倉位 其實一開始我設定的單只股票最大倉位是40%,只是由于貪心,不斷的把騰訊加到了60%的倉位,雖然后面騰訊股價從低點上漲到翻倍,我們也絕不能說當時這么做是正確的,這次突破了限制加到了60%,下次會不會再加到70%、80%甚至是 all in 呢? 我覺得是非常有可能的,同時后果也是非常可怕的,如果騰訊不是從低點翻倍,而是繼續(xù)遭遇嚴重的黑天鵝事件,那么我們將遭受嚴重的損失。
不過說到倉位,單一股票占總倉位的60%可不可以?當然是可以的,很多投資大師都這么做過,甚至比這個比例還高。但個人認為其風險較大,因為就算是股神巴菲特也有犯錯誤的時候。投資不是跳水比賽,高難度的動作并不會為自己加分。 在倉位配置上,唐朝老師直接借鑒巴菲特的方法:單一股票最高不超過總倉位的40%。 單只股票更大的倉位占比意味著更大的市值波動以及需要承擔更多的不確定性,前者我基本無感,但后者我心存敬畏。 故在倉位配置上我也直接借鑒巴菲特的,單只股票最大倉位定為40%。以后我會嚴格按照這個倉位標準去執(zhí)行,避免再次出現(xiàn)單只股票突破限制的情況。 另外關于不同股票的最高倉位,老唐是按照確定性高低來給的。比如:騰訊40%,茅臺40%,洋河25%,分眾15%,陜煤15%,???5%,古井貢B 15%,美的10%,福壽園10%...... 確定性越高、可預測性越強的企業(yè),最大倉位占比也理應越高。這方面我直接照抄老唐的。(嘿嘿) 買入計劃 俗話說,好公司也要看是不是好價格。如果買貴了,就算買入的是好公司,也極有可能是筆爛投資。 我們買股票的利潤來源主要有兩方面:
關于何時買入,老唐在《價值投資實戰(zhàn)手冊2》中寫過:三年后合理估值的一半為理想買點。 將這句話進行分拆,我們可以得到三個關鍵詞:三年后合理估值;一半;理想買點。 下面進行理解學習。 1.三年后合理估值 我們知道市值=市盈率*凈利潤,其中市盈率只和無風險收益率掛鉤,譬如現(xiàn)在的無風險收益率為3%-4%,合理市盈率為25-30。在實際取值中,老唐會根據(jù)不同企業(yè)的確定性給予不同的市盈率,比如洋河會給到合理市盈率的中值,也就是27.5倍pe,美的只會給到25倍pe,且對凈利潤又打了8折,相當于取20倍pe,騰訊會給到30倍pe,而對于茅臺這種長期自由現(xiàn)金流大于凈利潤的企業(yè),合理市盈率會給到30-35。 不同的企業(yè)給予了不同的合理市盈率,相當于加了第一層安全邊際。 2.一半 如果當前在三年后合理估值一半的位置買入,倘若企業(yè)三年后的年化增速以及市盈率與我們預估的一致,那么我們可以獲取到26%的年化收益。即使在企業(yè)的判斷中有出現(xiàn)了一些偏差,一半的位置買入也可以幫助我們獲取到不錯的收益率。比如一家預估未來三年平均增速20%的企業(yè),可實際只有15%,在三年后合理估值的一半位置買入也可以獲取到年化 20.7%的收益率,是不是也還不錯。 三年后合理估值的一半作理想買點相當于加了第二層安全邊際。 3.理想買點 優(yōu)秀企業(yè)的市盈率總是高企,或呈現(xiàn)著一直保持合理的市盈率,然后股價被企業(yè)增長推著走的狀況,想要等到理想買點,不遇到個'重大利空'事件,是很難等到的。這就會引出一個問題,當我們有新入資金時,是選擇手持現(xiàn)金等待理想買點,還是從合理估值的位置便開始買入,隨著下跌不斷加倉呢? 老唐給的答案是都可以,這部分偏藝術的成分更大。如果對市值波動比較敏感就選前者,如果對波動無感就選后者。 還是回到那句話,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買入時必須預留安全邊際。所以我們不能在合理估值時就一下子把倉位打滿,但一直持有現(xiàn)金等待理想買點再買入,風險也實在不小。畢竟,經(jīng)濟學十大原理中闡述了,某種東西的真正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成本(機會成本),你手持100%會貶值的現(xiàn)金,雖然得到了購買選擇權,但你也同樣失去了企業(yè)未來的成長給你帶來的收益。 在投資永遠是比較和買入時預留安全邊際這兩大思想的照耀下,我個人在買入計劃上傾向于在當年合理估值時便買入,然后越跌越買,在理想買點時打滿目標倉位。 下面說一下我的具體執(zhí)行方法。 在《買入蘋果》這篇文章里,我粗略的介紹過我的方法,很簡單,對于優(yōu)秀企業(yè),就是當年預期合理估值時開始買入,接著采用階梯買入法,隨著下跌不斷加倉,在理想買點時打滿預計倉位。當然不同確定性的企業(yè)開始買入的時機是不一樣的,確定性越高的企業(yè),越會在合理估值時開始買入,反之則可以等一等再買入。 我們需要的材料是:當年預期合理估值,理想買點,目標企業(yè)的最大倉位。
天下武功,唯抄不破。
這么說有點繞人,上個表格會清楚一點。 ![]() 當然,在階段買點買入的倉位并不是要求必須一次性買入,而是可以選擇性的把兩個階梯買點之間再進行3等分或4等分,在上一個階段買點的下跌過程中持續(xù)買入。 舉個例子:比如在買點4,也就是理想買點的時候需要繼續(xù)買入10%的倉位,但這10%的資金可能數(shù)額太大,對于大多數(shù)工薪階層來說可能需要攢一陣子,這時候我們便可以將買點3和買點4之間再3等分或4等分,一次買入2%或3%左右的倉位,這樣對資金量的要求比較小,更適合大多數(shù)加倉資金來源于工資收入的人群。也可以避免你好不容易攢到10%的新資金,但洋河最低只跌到2200億市值,從此便向東北方揚長而去,而你卻只能手持10%的資金含淚說洋河你等等,我還沒上車呢,這種尷尬境地。。。 另外對于資金量比較小的人來說,像茅臺這種價格較高的股票,單手就超過了起始買入倉位,這種情況要么茅臺不是你的菜,要么可以耐心等待距離理想買點較近時再買入,畢竟下次加倉可能要等很久很久。。 這種方法保證了可以獲取企業(yè)成長的部分,并且越跌越買,也預留了不小的安全邊際。1234數(shù)字比較好記,4段階梯買入也不至于太陡。 缺點是平均買入價格會比在理想買點時一次性買入要高一點。
是選擇理想買點買入,獲取更小的市值波動以及更高的收益率但同時也承擔買不到的風險, 還是選擇先上車,然后階段買入,但會承受更大的市值波動以及相對較低不過也還不錯的收益率。 兩種方法,沒有對錯,全看喜好。我自己選擇的是后者。
![]() 在投資中,人們很容易受近因效應的影響來做靈活調(diào)整,一句看似正確的話:規(guī)則是死的,人是活的。其實用在投資上的某些方面反而不是很合適。 我之所以要寫下關于倉位以及買點的思考,并列出具體數(shù)據(jù),就是要提醒自己不要被市場的短期走勢所影響,導致動作變了形。你說它沒用也好、精確的錯誤也好,但最起碼當市場先生癲起來的時候我回頭看看這篇文章可以保證自己離譜不到哪里去。畢竟錢賺不完,但虧得完。 關于倉位、買賣點、階梯買入等方面的文章,幾位學霸都發(fā)表過非常精彩的文章,干貨滿滿。點擊鏈接直達:@慧思書房:關于買點、賣點和安全邊際的理解、@二哈自由記:對階梯買入的思考及策略、@:楊大掌柜:關于股價階梯式買入和股價回撤的思考、@莫書房:關于如何買入的思考、阿攀哥:實盤周記20230114(買點與賣點) 好了,以上便是本篇水文的全部內(nèi)容了,如果你喜歡的話,求關注、求點贊、求在看,你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最大動力。 OK各位,我們下篇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