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和你聊一張《傷寒論》里的經(jīng)方。 它的天職,在于打通人的血脈。 沒錯,就是通血脈。中醫(yī)里的方子,個個都好似身懷絕技的羅漢。此方的能耐,就在于讓人體滯澀的血脈,通暢起來。 它是誰呢?是當歸四逆湯。我們來看一下: 當歸9克,桂枝9克,芍藥9克,細辛3克,炙甘草6克,通草6克,大棗8枚。 所有這些,水煎服。 這方子,從古用到今。 我給你說個真實的醫(yī)案故事吧。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字,年68歲,醫(yī)案記載姓王。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冠心病數(shù)年,常常感覺左側(cè)胸部悶痛,時輕時重。遇到勞累或者天氣轉(zhuǎn)涼,他就容易發(fā)病。 最近這幾天,他的不適感增強,日發(fā)2到3次,而且在疼痛劇烈的時候,額頭出汗、心慌氣短、渾身怕冷。這種感覺,好似一只腳,已經(jīng)邁入鬼門關。 怎么辦?患者決定,投中醫(yī)治療。 刻診,見他脈象沉細,舌苔白膩,舌質(zhì)偏于紫暗,而且面色晄白。 當時,醫(yī)家給開了一張方子,囑咐患者趕緊服用。但見—— 當歸12克,白芍10克,細辛6克,桂枝10克,黨參50克,丹參18克,赤芍12克,制附子(先煎)10克,大棗7枚。 所有這些,水煎服。 同時,配合口服藥。 結(jié)果怎么樣?用藥3劑以后,患者就感覺胸痛現(xiàn)象明顯減輕。原方不變再投3劑,患者諸癥悉平。 這是1990年,在《福建中醫(yī)藥》上刊發(fā)的驗案。 讀者朋友,你仔細看上面醫(yī)家開的方子,是不是和我開篇提到的當歸四逆湯,幾乎一致啊?只不過,去掉了通草,加入黨參、丹參、赤芍和制附子。 為什么這么用呢? 你看,這個患者,在氣溫降低的時候發(fā)病,而且發(fā)病以后形寒肢冷。這說明啥?是不是陽氣不足? 其次,此人脈象沉細,面色晄白,這說明啥?是不是血虛啊? 對了,一方面,陽虛有寒,另一方面,陰血虧虛,那你說他的血脈,在血虛寒凝的影響下,還會通暢嗎?肯定不會了,是不是? 正因為血脈不通暢,所以患者心臟出了問題,導致冠心病、心絞痛。他舌面的紫暗,其實也是血脈閉塞不通的寫照。 這個時候怎么辦?既然你血脈不通,那我就讓你通起來好了。于是,醫(yī)家就用了當歸四逆湯,并加了幾味藥。 當歸四逆湯都有什么???當歸、桂枝、芍藥、細辛、通草、甘草、大棗。這里頭,當歸是養(yǎng)血活血的,桂枝是溫通經(jīng)脈的,能散脈道寒氣。芍藥配合當歸養(yǎng)血,細辛配合桂枝散寒。大棗和甘草配合,健脾,生氣血。通草,能通利血脈。 你看,這么一來,患者脈道里血虛、陽虛、寒凝的問題,都解決了,他的脈道是不是就通了? 醫(yī)案里,醫(yī)家配上了黨參、附子、丹參和赤芍。黨參補氣,可以更好地促進血液的運行。附子溫陽,壯大患者的心陽。丹參和赤芍活血,取代通草,提高血液運行的流暢程度。 所以說,這就是用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冠心病的例子?;颊叩陌Y候,概括起來,就是氣血虛弱,寒凝心脈。 當然了,我們?nèi)税?,全身上下都布滿血脈。心臟處可以心脈不通,其它地方照樣可以。這個時候,當歸四逆湯就指哪兒打哪兒,哪兒不通,哪有病,它就去哪兒解決問題。 我再給你舉個例子。 這一回,是肩膀部位血脈不通。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年58歲,醫(yī)案記載姓楊。 什么毛病呢?左側(cè)肩周炎,左肩膀疼痛半年。肩部活動逐漸受限,到最后穿衣服和脫衣服都難以完成了。尤其是到了晚上,疼得他呀,齜牙咧嘴,根本睡不好。 怎么辦呢?看中醫(yī)??淘\,見患者脈象沉弦,舌苔薄白,舌質(zhì)淡。 當時,醫(yī)家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當歸、桂枝各15克,白芍20克,細辛、通草各6克,雞血藤30克,甘草5克,大棗10枚。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jié)果如何?患者服用3劑以后,感覺到疼痛明顯減輕。服用9劑以后,左臂活動自如,不再受限。 最終,患者諸癥悉平,而且隨訪半年,未曾復發(fā)。 這里頭的道理,其實也比較好理解。 你看,這個患者,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而弦,這說明啥?說明氣血不足啊。血虛的問題,有了。 再看,這個患者,晚上的時候疼痛加劇。為啥?夜里陽氣不足,溫煦失常。陽氣不夠用,就讓寒邪進一步凝滯經(jīng)脈,從而導致疼痛??梢?,引起他肩周炎的,還有陽虛有寒的因素。 好了,既有血虛的因素在,又有寒凝的因素在,用什么應對???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湯,我前面說了,既能溫經(jīng)散寒,還能養(yǎng)血通脈。 你看看當時醫(yī)家用的配伍——當歸、桂枝各15克,白芍20克,細辛、通草各6克,雞血藤30克,甘草5克,大棗10枚。這很簡單,就是當歸四逆湯原方,加上雞血藤。雞血藤干啥的?養(yǎng)血活血的。 這樣一來,患者肩部的血脈通了,他的病就好了。 看到這里,你可能明白了。這個當歸四逆湯,其實就是針對血虛寒凝所致經(jīng)脈不通來進行治療的專方。無論哪里,只要血脈不通,而且源于血虛、寒凝,此方就可以派上用場。 怎么樣?此方的能耐,還是比較受用的吧?一般來說,患者主要癥狀為手足厥寒而冷,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者細而欲絕。 這個方子的出現(xiàn),對中國人的意義太大了。 要知道,在東漢末年,張仲景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條件很差,血虛寒凝導致身體疼痛、血脈不通的事兒,常有。故而,此方堪稱普度眾生的圣方,幫助了不知道多少的中國人。 而且,即便是到了當代,此方也被廣泛地應用。尤其是身體局部疼痛、雷諾氏綜合征、冠心病、脈管炎、坐骨神經(jīng)痛、凍瘡、產(chǎn)后身痛等問題,都有用到它的機會。當然,前提,必須是符合當歸四逆湯的應用指標,即血虛寒凝。 文老師,告訴你這些,有啥意義? 我是想讓你知道,中醫(yī)學,從來都是有溫度的。它是古代先賢給我們的饋贈,帶著濃濃的牽掛和呵護。我們后世子孫,有幸得到它的庇護,是一種偏得。 當歸四逆湯,非專業(yè)人士,應在中醫(y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其中的細辛,一般主張應用不過錢(3克),但是入煎劑時,醫(yī)家對其用量又爭議頗多。普通人,要提高警惕。 全文完。我感謝你的閱讀。 |
|
來自: 開心就好j5oc1t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