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象為中醫(yī)辨證的依據(jù)之一,根據(jù)脈搏的動態(tài)和形象可分為浮、沉、遲、數(shù)四大類。 1.浮脈:輕輕搭脈就可以感覺到脈象的存在,重按則脈象減輕。脈象上浮而有力為表實,脈象下浮而無力為表虛。浮脈多見于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等疾病。 2.沉脈:輕輕搭脈沒有感覺,要用力才可以感覺到脈搏,搭脈有力表示里實,搭脈無力則為里虛。多見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身體虛弱,陽氣下陷,則脈沉無力。沉脈多見于臟腑虛弱或氣血虛弱者。 3.遲脈:搭脈后,感覺脈搏每分鐘在60次以下,脈象有力為實寒,脈象無力為虛寒,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遲脈多見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dǎo)阻滯等疾病。 4.數(shù)脈: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一般表示有熱證。邪熱鼓動、臟腑熱盛、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脈快而無力為虛熱。數(shù)脈多見竇性心動過速、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