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shù)不勝數(shù)。并且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zhèn)館之寶”,展示著在不同歷史背景中的文化內涵。那么這些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都是什么,你了解嗎?大開眼界的國寶揭秘,趕緊收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 ![]() 《清明上河圖》 中國國家博物館 ![]() 《四羊方尊》 ![]() 《后母戊鼎》 南京博物院 ![]() 《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 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是乾隆官窯創(chuàng)制的特有瓶式,工藝極為復雜,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此瓶底施湖綠釉,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湖南博物館 ![]() 《素紗襌(dān)衣》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辛追夫人古尸,“千年不腐”的她為世界醫(yī)學提供無雙范本,文化貢獻巨大。除了辛追夫人遺體這一國寶外,在她的墓葬中還有一件知名度很高的文物,素紗襌衣。 素紗襌衣是迄今所見最早、最薄、最輕的實物衣服。這是一件西漢早期的織繡長袍,距今2200多年了,是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芍^“薄如蟬翼”、“輕若煙霧”, 且色彩鮮艷,紋飾絢麗。 湖北省博物館 ![]() 《越王勾踐劍》 ![]() 《曾侯乙編鐘》 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甘肅省博物館 ![]() ![]() 《馬踏飛燕》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 《鑲金獸首瑪瑙杯》 ![]() 《舞馬銜杯紋銀壺》 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8.5厘米,扁圓腹,蓮瓣紋壺蓋,弓形提梁,一條細鏈連結著壺蓋與提梁。壺底與圈足相接處有“同心結”圖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條結。 圈足內墨書“十三兩半”,是壺的重量。壺腹兩側用模具沖壓舞馬圖,馬肥臀體健,長鬃披垂,頸系花結,綬帶飄逸。該壺構思巧妙,工藝精細,古今未見類同者,堪稱國寶。 河北省博物館 ![]() 《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1968年滿城縣陵山漢墓出土了兩件金縷玉衣,一件是中山靖王劉勝墓的金縷玉衣,另一件是竇綰墓的金縷玉衣,這兩件金縷玉衣后被收藏于河北博物院。滿城漢墓出土的這兩套金縷玉衣,是我國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金縷玉衣。 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1100克,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克,其制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十分驚人。 天津博物館 ![]() 《雪景寒林圖》 山西博物院 ![]() 《晉侯鳥尊》 晉侯鳥尊體現(xiàn)了鳥與象這兩種西周時期最流行的肖形裝飾完美組合,鳥尊的蓋內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可證明為宗廟禮器。晉侯鳥尊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裝飾精致、豪華,使之成為中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珍品。 河南博物院 ![]() 《春秋蓮鶴方壺 》 春秋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蓮鶴方壺為一對兩件,兩壺的主體部分為西周后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部,器身上下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 內蒙古自治區(qū)博物館 ![]() 《匈奴王冠》 黃金制成,重1394克,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匈奴單于金冠。金冠由金鷹和冠帶兩部分組成,上面浮雕有羊和狼的圖案,雄鷹站在半球形金冠頂上,俯視著冠帶上狼與羊搏斗的情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