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注重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比成才更重要。“以培養(yǎng)孩子心靈為主旨的《傅雷家書》,對于青年人和父母們,都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心靈是窗戶,培養(yǎng)孩子的心靈,對于略顯浮躁的當今社會來說尤為重要。 《傅雷家書》堪稱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家書之一,傅雷先生始終把培養(yǎng)孩子的心靈當成首要任務。如果你也想讓孩子變得更優(yōu)秀,不妨看看《傅雷家書》中這5條教育鐵律。
01 “這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兒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span> 傅雷一再和兒子強調,做人是第一位的。 他希望傅聰成為一個德藝兼?zhèn)?、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傅雷看來,一個人真正的成才,不在于名氣有多大,財富有多少,而是在于內心的教養(yǎng)與修為。第一次見恩德的時候,傅聰聽了恩德彈的琴,直說她彈得不知所云。恩德勸在練琴的傅聰早點休息,傅聰反問:“像你那樣,我還會有成績嗎?”傅雷事后在信中提及此事,他告誡兒子平時說話不能太直白。“教養(yǎng)的本質,一是分寸,二是克制?!?/span> 真正有教養(yǎng)的人,能將心比心地體諒到他人的處境,也能適當地保持分寸感。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刻不容緩的事。1、凡事有交代: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凡事要對人有交代,比如周末去哪和誰一起要告訴父母;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及時給個反饋。2、說話不可太直:說話注意分寸,不可口出狂言,不能因為是熟人或家人就說話口無遮攔。3、常懷感恩之心: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做一些公益活動或做志愿者。比能力和才華更重要的,永遠是骨子里的教養(yǎng)。 02 孩子的“財商”教育,從小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比較容易忽略的一個點。傅雷也是如此,直到傅聰出國留學后,才在信中反復強調理財的重要性。“唯有妥善安排才能不受物質奴役。凡不長于理財的人少有不吃銀錢之苦的。” 傅雷直言十分后悔小時候沒有好好培養(yǎng)傅聰的理財能力。 應該從小給孩子足夠的探索金錢的空間,讓其自己通過“練習”,體會出何為“好的消費習慣”,磨煉出理財的能力。即使偶爾的犯錯,也不要緊,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即可。懂理財,擁有健康消費觀的孩子,長大后,他不會因為一大筆錢不知如何花,也不會一下子敗光或當個守財奴。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實踐:1、給孩子零花錢:每個月給孩子固定數額的零花錢,告訴孩子這些錢他可以自己作主,但是這個月內用完了就只能等下一月了,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購買欲望。2、給孩子開一個賬戶或儲蓄罐:專門給孩子開一個賬戶,存儲孩子自己的錢,比如過年收到的一些紅包,或者獲獎的獎金等等。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儲蓄罐,每天往里面存錢,培養(yǎng)積累的習慣。3、培養(yǎng)孩子記賬的習慣:現在的孩子容易攀比,花錢大手大腳,教孩子學會記賬,可以用Excel表格形式,也可以是本子的形式。養(yǎng)成記賬的習慣后,孩子會更珍惜錢財,合理消費。父母應該主動和孩子談“錢”,培養(yǎng)孩子儲蓄的習慣,讓孩子樹立正確的財富觀。 03 “沒有養(yǎng)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 讀經典,讓人深度思考,開闊眼界,跳出眼前的所有禁錮,提升思辨能力、構建自己的世界觀。 讀書就是跟大師級的人物交流,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甚至改變著我們。沉浸在書的海洋中,世間的一切煩惱都將煙消云散,在書中,我們能找到重新出發(fā)的信心與勇氣,在書中,我們能超脫人生中一時一地的困境。傅雷給傅聰推薦了不少中外名著。在東西文化的熏陶中,傅聰的音樂造詣越來越富有魅力。書籍是有魔力的,它能讓你在困苦中看到希望,在艱難中穿越時空,抵達理想的彼岸,在孤獨中成就自我。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一個郵差。而飽讀詩書的人,即使在家門口,也能看到詩與遠方。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實踐:1、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多帶他去圖書館,坐下來安靜地看一兩個鐘的書,培養(yǎng)閱讀興趣。2、讓客廳變成書房:多給孩子推薦書,多買書,把家里的客廳變成書房,父母平時多看書,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同寫讀后感。3、帶孩子去聽講座:多留意一些講座信息,遇到喜歡的作家、專家的講座,帶孩子多去聽聽,增長見識,讓孩子愛上閱讀與寫作。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是為未來鋪就的路。在所有改變自己的方式中,門檻最低的,大概就是閱讀了。 04 細節(jié)決定成敗,態(tài)度決定高度 米開朗基羅說: 傅雷是一個對細節(jié)要求極其嚴苛的人,他自己如此,對待兒子傅聰也如此。 在家書中,他曾多次提醒孩子,要注意生活中的各種小習慣和禮節(jié)。比如,他會注意到傅聰偶爾的信中字體潦草、信封上的字太大,或信封上不干凈等問題。傅雷事無巨細地叮囑傅聰,包括吃飯時手怎么擺放才符合禮儀,出臺行禮或謝幕禮等等。他告訴傅聰,要學習的不僅僅在音樂,還要在舉動、態(tài)度、禮貌各方面都要多學他人的長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為人與修養(yǎng)。平時多注意一些小細節(jié),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品味與能力。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在不經意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為人。所有的細節(jié),都是平時日積月累的習慣,好的習慣方能成就一個人,壞的習慣,則會毀了一個人。關注細節(jié),養(yǎng)成好習慣,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實踐:1、關注生活上的細節(jié):告訴孩子一些待人接物的要領,發(fā)現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要及時提出來。盡量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拾房間、洗碗、洗衣等,在實踐中關注細節(jié)。2、關注學習上的細節(jié): 告訴孩子“慢就是快”,多關注細節(jié)上犯的小錯,不怕麻煩,不怕慢,學細一點,把基礎打牢了,日后才會學得快,學習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3、鼓勵孩子做事有始有終:交給孩子的事,家長要監(jiān)督,讓孩子做到有始有終,努力完成每一件小事。從小關注細節(jié),養(yǎng)成好習慣,做好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長大后方能成大事。 05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傅雷深受他自己的苦難童年的影響,不經意間竟把兒子的童年也過成了他小時候的模樣。 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敢于向兒子道歉,他后來在信中寫道:“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得到的少?!?/span> 傅雷對傅聰真誠的道歉以及語重心長的教誨,終于讓父子倆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并且志趣相投。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懂得自省的父母,方能與孩子共同成長。孩子是父母的老師。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發(fā)現自己的一些錯誤,看到自己的不足。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局限,并努力爭取做得更好,讓孩子看到父母的真誠與坦率,增進親子間的感情。1、堅持做“成長型父母”:父母想要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自己也要變得優(yōu)秀起來,堅持做成長型父母、學習型父母。允許自己的不完美,懂得自省與反思,知錯就改,與孩子坦誠溝通。2、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閃光之處,父母要去發(fā)現并鼓勵孩子。允許孩子犯錯,指導他如何避免這一類錯誤,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3、做孩子的心靈按摩師:在孩子受到委屈,心靈受傷的時候,給予孩子及時而溫情的撫慰,讓孩子重拾信心與勇氣。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系,莫過于,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長,亦師亦友。▽ 《傅雷家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浸透著作為父母的汗水與智慧,這是傅聰成長的養(yǎng)料。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教材,父母唯有不斷進取、自省,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喚醒孩子的心靈。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注重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比成才更重要。點亮文末【在看】,愿你我都能與孩子共同成長,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照亮孩子的一生。作者:青梅才雋。本文首發(fā)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臺,聽海量必讀名著、必背古詩詞。百萬父母的教育寶典,更多教育干貨文章,歡迎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