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被稱為“美國高考”的ACT(American College Test)成績出來了,40多萬考生中只有58人獲得了滿分。而克里斯托弗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住在肯塔基州一個人口只有3000多的城市里的少年獲得了當地廣泛的關注。一時間,克里斯家門口涌入了很多媒體。 記者們問得第一個、也是最多的問題就是“他參加了哪些考前培訓課程?”或者,用我們熟悉的話就是“他上得是哪家輔導班?” 可克里斯的父母給出的答案卻出乎意料。 “我們的兒子沒有參加任何培訓班。唯一給他上的課程就是每天為他朗讀30分鐘?!?/span> 很震驚,對不對?但這就是真實案例,他恰好來自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這本書。也正是因為看了這個故事,才對這本書愈加喜歡。 這本書就是《朗讀手冊》。 作者吉姆·崔利斯是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和推廣專家,他被評為國際閱讀組織評為20世紀80年代對閱讀推廣最有貢獻的人之一。 這本書自1982年出版以來,早已成為百萬暢銷書。而且,每隔幾年就會依據時代進步和研究更新進行修訂。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的很多疑惑和顧慮都解開了。 比如“從什么時候開始給孩子朗讀?” “孩子能夠自主閱讀后,還需要父母朗讀嗎?” “聽音頻算閱讀嗎?”等等。 在寫下面的話之前,請所有家長(無論是媽媽,還是爸爸)先來回答幾個問題,或者說是反思一下。 第一,你會給孩子讀書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請回答下一個題。 第二,你給孩子讀書的頻率是多少?每天都讀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如果答案是前者,請回答下一題。 第三,當孩子已經是學齡兒童了,你還會給孩子朗讀嗎? 如果這些問題,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這本書你真的要好好閱讀了。 《朗讀手冊》這本書會幫你解決很多疑慮。如果你的孩子還在幼兒園,那么趕緊把這本書讀起來! 首先,作者會告訴你“為什么要給孩子大聲朗讀”。通過活生生的數據,你會發(fā)現,閱讀在提高學術水平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從1971年至2008年,美國各州有一半的時間在進行教育改革,但學生的閱讀成績卻只提高了1分。 作者會告訴你,即使你的孩子能夠進行自主閱讀,你也需要每天給孩子進行朗讀。 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孩子到了四年級,就會出現一個分水嶺。孩子們開始對閱讀產生消極態(tài)度,這種現象被稱作“四年級滑坡”。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來給孩子朗讀,讓他們繼續(xù)在閱讀的路上前行。 因為 “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strong> “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strong> 從今天開始,每天抽出30分鐘,與孩子享受美好的閱讀時光吧!在慢慢地積累中,你會發(fā)現孩子的進步! 最后把作者引用的一首詩送給大家。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 育兒路上溫柔堅定、不雞不佛的海淀媽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