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華”,原是指古代中國婦女長期使用的化妝增白用品。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意象,女子“著鉛華”,自然是十分美麗,唐代詩人鄭史在《贈妓行云詩》中寫道,“最愛鉛華薄薄妝,更兼衣著又鵝黃”;而“不著鉛華”,則顯示的是自然美,是一種返璞歸真,更讓人喜愛,宋代詞人周邦彥在《花犯·小石梅花》中寫到,“疑凈洗鉛華,無限佳麗”。所以,詩詞中出現(xiàn)“鉛華”意象,不管是“著鉛華”,還是“不著鉛華”,都是絕代風(fēng)華。
1. 鉛華洗盡,珠璣不御,道骨仙風(fēng),陸游
晚年的陸游,徹底對南宋小朝廷失望,隱居在老家,經(jīng)常寄情于山水。這首《秋波媚·曾散天花蕊珠宮》,粗略讀起來,感覺有很強烈的求道修仙的思想,但仔細深入讀下去,隱藏在求道修仙的思想下,其實是一顆對南宋朝廷和殘酷現(xiàn)實的失望之情:
曾散天花蕊珠宮。一念墮塵中。
鉛華洗盡,珠璣不御,道骨仙風(fēng)。
東游我醉騎鯨去,君駕素鸞從。
垂虹看月,天臺采藥,更與誰同。

東游我醉騎鯨去
“曾散天花蕊珠宮。一念墮塵中”,“蕊珠宮”,道教仙宮?!吧⑻旎ā?,齋醮儀式內(nèi)容之一。我的前生應(yīng)該是身為道教中天仙,曾經(jīng)在蕊珠宮里散花。因為一念之差,我墮入紅塵中。
“鉛華洗盡,珠璣不御,道骨仙風(fēng)”,如今我終于洗盡鉛華,不著首飾,返璞歸真,脫離俗世,一身道骨仙風(fēng)。
“東游我醉騎鯨去,君駕素鸞從”,我醉了騎鯨東游,你駕著素鸞相從?!按购缈丛?,天臺采藥,更與誰同”,垂虹橋上看月,天臺山上采藥,除了你還能與誰一起呢?
為什么說詩人表達的是對南宋朝廷和殘酷現(xiàn)實的不滿?“一念墮塵中”,當然是對自己多年在朝廷的經(jīng)歷而不滿;“鉛華洗盡”,什么是“鉛華”?當然是詩人曾經(jīng)在朝廷里追逐的那些名利;“東游我醉騎鯨去”,“騎鯨”,指的是詩仙李白,他曾經(jīng)說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詩人當然是像詩仙一樣高傲!
2. 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鉛華,劉敏中
如果“鉛華”用來形容鮮花,當然是指那些顏色鮮艷的花朵,如,紅色的、粉色、紫色的花朵等;而“不著鉛華”的花朵,一般是指那些白色的花朵。元代詞人劉敏中的這首《清平樂·白芍藥》,就是描寫了一種白色芍藥:
何年金屑。飛上玲瓏雪。
一樹風(fēng)情誰解說。只有盈盈夜月。
牡丹紅葉相夸。鉛華各自名家。
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鉛華。
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鉛華
“何年金屑。飛上玲瓏雪”,這種白色芍藥,一般點綴著一些黃色花蕊,就像點點金色粉末,飛灑在空明潔凈如白雪一樣的花瓣上。一個“飛”字,極為生動活潑,顯示出在一片潔白如雪的花瓣中間,星目的點綴著一些金黃色的花蕊。
“一樹風(fēng)情誰解說。只有盈盈夜月”,這一樹白芍藥的風(fēng)情,誰能夠配得上解說呢?只有月光盈盈的夜月,在它皎潔的月光下,才顯得芍藥更加潔白。
“牡丹紅藥相夸。鉛華各自名家”,牡丹和紅芍藥都各自相互夸耀,它們各具顏色,并且有很多名貴品種,就像牡丹,有姚黃、魏紫和粉紅等品種各領(lǐng)風(fēng)騷,它們都憑著顏色取勝。
“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鉛華”,我要慎重地向看花人說到,跟牡丹紅藥相比,白芍藥的特點不在于顏色,而在于它的古樸和高雅,在于它的清香與高潔,就像皎潔的月光一樣。
3.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最著名的妃子是楊妃,它對應(yīng)的花神是牡丹,詩仙李白曾描寫楊妃,“云想衣裳花想容”,可見其美麗是“自得鉛華”;而李隆基的另一位有名的妃子是梅妃,梅妃對應(yīng)的花神是梅花,那自然是“不著鉛華”。李隆基本人的詩作,《題梅妃畫真》,則映證了這一點: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時態(tài),爭奈嬌波不顧人。

霜綃雖似當時態(tài),爭奈嬌波不顧人
這首詩寫于“安史之亂”后,兩個妃子都已經(jīng)離他而去,他對楊妃的思念,有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里面的大段描寫;而他對梅妃的思念,則由他自己的這首小詩來表達。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回憶起往昔,嬌小的梅妃在紫宸宮的時候,她不用施粉化妝,也用穿金帶銀,自自然然,就顯得天真爛漫。
“霜綃雖似當時態(tài),爭奈嬌波不顧人”,在畫里,她簡簡單單的穿著白色絲綢,雖然很像她當年的樣子,只是無奈,她眼睛里的嬌波卻不看人了。
一句,“鉛華不御得天真”,玄宗是真的想念她;一句,“爭奈嬌波不顧人”,他是真的心碎!
4. 一樹鉛華春事了,元好問
對于鮮花來說,“著鉛華”是指那些靚麗顏色的花兒,而“不著鉛華”,則指那些白色的花兒。金代大家元好問的這首《清平樂·香團嬌小》,則是寫給“著鉛華”的楝花的,楝花花開紫色,可以說是“著鉛華”:
香團嬌小。拍拍春鑠和。
一樹鉛華春事了。
消甚珠圍翠繞。生經(jīng)鬧簇枯枝。
只愁吹破胭脂。
說與東風(fēng)知道,杏花不看開時。

一樹鉛華春事了
“香團嬌小。拍拍春鑠和”,“拍拍”,是充滿了的意思?!拌p和”,有光彩的意思。楝花花開香氣撲人,而花朵則嬌小,充滿了春天的光彩。
“一樹鉛華春事了”,一樹楝花,花開紫色,非常星目,只是楝花開后,春天也就結(jié)束了。詩人遠遠看到這一樹紫色鉛華,就知道春天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一年的春光到此為止了,就像天上的煙花,在那一燦爛的剎那,就結(jié)束了。
“消甚珠圍翠繞。生經(jīng)鬧簇枯枝。只愁吹破胭脂”,楝花雖然是“一樹鉛華”,但又很平凡,沒有什么貴婦人在它身邊環(huán)繞,而它的開花是從枯枝開始的。而且它心態(tài)很好,一點都不因此而不平,只是有點擔(dān)心東風(fēng)吹來,吹得花落一地,就像滿地胭脂一樣。
“說與東風(fēng)知道,杏花不看開時”,我要跟東風(fēng)說說,讓它知道,不要嫌楝花小,要知道,杏花好看在于它含苞待放的時候,而不是完全開放的時候,而含苞待放的杏花,也和楝花一樣大小。
一句,“一樹鉛華春事了”,充滿了對春天,對人生的感悟!
5. 洗盡鉛華,但抱心如水,不知多苦,姚燮
這首清代詞人姚燮的《三姝媚·賦白蓮有贈》,是寫給白蓮花的。蓮花,向來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褒獎,而這里的白蓮花,則更有“洗盡鉛華”,孤芳無人賞的含義:
仙妝輕約素。
慢制得晶屏,隔欄回護。
洗盡鉛華,但抱心如水,不知多苦。
淚點盈盈,須受遍、殘更風(fēng)露。
漿遠歌遙,時節(jié)秋深,黯然誰語。
莫分棲鷗巢鷺。
傍翠葉銀塘,亂煙無數(shù)。
一種難忘,影凄涼,愁向月邊描取。
夢恐成云,休再問、湘江前路。
縱有明珰,更倩那人寄與。
洗盡鉛華,但抱心如水,不知多苦
“仙妝輕約素”,說明白蓮花的清新脫俗和無盡淡雅?!跋幢M鉛華,但抱心如水,不知多苦”,“如水”,指的是蓮子,有“蓮子清如水”的說法,所以說,“抱心如水”。白蓮花,像一個麗人,洗盡了鉛華,但心里如蓮子一樣苦。
“淚點盈盈,須受遍、殘更風(fēng)露”,時不時,有露珠從白蓮花賞花落,就像一個美人淚光盈盈一樣,那是它受遍了秋風(fēng)風(fēng)露之苦。特別是,到了“時節(jié)秋深,黯然誰語”,大好的時光已經(jīng)過去,它心中的黯然,能向誰訴說。
“一種難忘,影凄涼,愁向月邊描取”,到了秋天,百花早謝了,所以白蓮花是“支影凄涼”,只能跟明月一起相互安慰?!翱v有明珰,更倩那人寄與”,縱然有美麗的白蓮花,像明珰一樣,但又能寄給誰呢?
6. 凈洗鉛華清到骨,不惜影香俱瘦,鄧嘉縝
庚子年1900年閏八月,這首清末詩人鄧嘉縝的《金縷曲·庚子閏月賦》,描寫的就是1900年閏八月的景象,一般來說,八月有桂花和菊花兩種,而這首詞中描寫的,應(yīng)該是菊花:
天上春常有。
笑人間、驚寒怯暖,嬌花弱柳。
凈洗鉛華清到骨,不惜影香俱瘦。
更何怕、雨僝風(fēng)僽。
一夜花奴催羯鼓,
待侵晨、便放孤芳秀。
出幽谷,慢回首。
沈沈密靄生春晝。
半模糊、姚黃魏紫,頗知名否。
鎮(zhèn)日闌干成暝色,競把綠章輕奏。
錯記了、海棠時候。
喚醒春魂香國午,盼園林依舊花如繡。
迎皓月,人長壽。
凈洗鉛華清到骨,不惜影香俱瘦
“凈洗鉛華清到骨,不惜影香俱瘦”,雖然菊花以黃色居多,不屬于“不著鉛華”,但菊花又有樸素自然的含義,象征著返璞歸真,所以,也就可以說是“凈洗鉛華”。“影香俱瘦”,菊花以清瘦著稱,女詞人李清照說過,“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就是說菊花的清瘦。
菊花清新自然,就像一個美女凈洗鉛華,返璞歸真,簡直是清新到骨子里,甚至是它的影子,它若有若無的暗香,都是清瘦的。
“更何怕、雨僝風(fēng)僽。一夜花奴催羯鼓,待侵晨、便放孤芳秀”,“一夜花奴催羯鼓”,指一夜的風(fēng)吹雨打。而且菊花很堅強,不怕風(fēng)雨交加的摧殘,就算是一夜的風(fēng)吹雨打,等到了凌晨,就開放了孤芳。
“半模糊、姚黃魏紫,頗知名否”,“姚黃魏紫”,原指名貴的黃色和紫色牡丹。這里是指黃色和紫色的菊花?!坝┰?,人長壽”,八月十五中秋月圓之夜,當然是皓月當空,而“人長壽”,則是九九重陽,賞菊花,喝菊花酒,象征長壽。
7. 清露濕鉛華,捧心寂無語,王立道
菊花一般是黃色,自然是“著鉛華”。明代詩人王立道的這首《粉西施·那得東籬下》,將菊花比作成西子,而且是一個楚楚可憐的西子:
那得東籬下,忽逢浣紗女。
清露濕鉛華,捧心寂無語。
清露濕鉛華,捧心寂無語
“那得東籬下,忽逢浣紗女”,菊花有很多意象,其中“東籬下”,自然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颁郊喤?,歷史上最有名的浣紗女,莫不過于西施。不曾想到,在像大詩人陶淵明家的東籬下,忽然就看到了像西施一樣美麗的菊花。
“清露濕鉛華,捧心寂無語”,“捧心”,相傳春秋時美女西施有心痛病,經(jīng)常捧心而顰(皺著眉頭)。清晨的露水打濕了菊花的黃色花朵,就像西子的眼淚盈眶欲滴一樣;西風(fēng)吹來,把菊花都吹得搖頭了,就像捧心的西子一樣,楚楚可憐,而且寂寞無語。
一句,“清露濕鉛華,捧心寂無語”,一般描寫菊花,要么寫它的隱逸特點,要么寫它不畏嚴寒,這里卻寫菊花的風(fēng)華絕代,就像不世的美人西施一樣,所以,就顯得別具特色。
8. 刻玉雕瓊作小葩,清姿元不受鉛華,龔大明
在傳統(tǒng)文化中,茉莉花深受國人的喜愛,白色的茉莉花,當然是“不著鉛華”,它象征了一種質(zhì)樸的情感。宋代詩人龔大明在《茉莉·刻玉雕瓊作小葩》中寫道:
刻玉雕瓊作小葩,清姿元不受鉛華。
西風(fēng)偷得馀香去,分與秋城無限花。
刻玉雕瓊作小葩,清姿元不受鉛華
“刻玉雕瓊作小葩,清姿元不受鉛華”,茉莉花潔白,被比作“玉”和“瓊”是非常恰當?shù)?。茉莉花,像是用美玉雕刻成的小花朵,它的清絕之姿,根本不需要鉛華來裝飾。
“西風(fēng)偷得馀香去,分與秋城無限花”,茉莉花花香濃郁,即使是被西風(fēng)偷偷吹走的那一點余香,也使得秋天的城市充滿了無限的花香。
一句,“刻玉雕瓊作小葩,清姿元不受鉛華”,表現(xiàn)了茉莉花清絕的本質(zhì),它質(zhì)樸不著鉛華,深受人們喜愛!
9. 洗盡鉛華不著妝,趙長卿
這首宋代詩人趙長卿的《鷓鴣天·洗盡鉛華不著妝》,是寫給荼蘼花的。荼蘼花開白色,當然是“不著鉛華”,所以詩人說,“洗盡鉛華不著妝”,全詞如下:
洗盡鉛華不著妝。一般真色自生香。
飄飄何處凌波女,故故相迎馬上郎。
尋譜諜,發(fā)詩囊。絕勝梅萼嫁冰霜。
故山寒食依然在,句引東坡旅興忙。
洗盡鉛華不著妝。一般真色自生香
“洗盡鉛華不著妝”,荼蘼花開白色,就像一位美女洗盡鉛華,不著妝扮,一樣的返璞歸真?!耙话阏嫔陨恪?,它講究的是真色示人,而且活色生香。
“飄飄何處凌波女,故故相迎馬上郎”,荼蘼花熱情大方,衣袂飄飄,就像一位凌波仙子,特意迎接她騎馬而來的情郎?!敖^勝梅萼嫁冰霜”,它是那么熱情,絕對勝過那冷若冰霜的梅花。
“故山寒食依然在,句引東坡旅興忙”,典出自大文豪蘇軾的《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荼蘼洞》,其中有“長憶故山寒食夜,野荼蘼發(fā)暗香來”。荼蘼是那么的暗香襲人,引得無數(shù)詩人為之傾倒,像大文豪蘇軾就有著名的荼蘼花詩作。
10. 從來只說映山紅,幻出鉛華奪化工,楊公遠
從來映山紅都是紅色的,鮮艷的紅色,但大自然就是這么奇妙,居然也有白色的映山紅,當然了,白色的,再叫映山紅就不合適,該叫“白杜鵑花”。宋代詩人楊公遠在《白杜鵑花·從來只說映山紅》,就描寫了這種白杜鵑花:
從來只說映山紅,幻出鉛華奪化工。
莫是杜鵑飛不到,故無啼血染芳叢。
莫是杜鵑飛不到,故無啼血染芳叢
“從來只說映山紅,幻出鉛華奪化工”,人們從來都把杜鵑花叫成映山紅,因為它就像幻化出來的鉛華,巧奪天工,讓從古到今的人們無比喜愛。
“莫是杜鵑飛不到,故無啼血染芳叢”,杜鵑花,也叫映山紅,據(jù)說是望帝變成了杜鵑鳥,非常悲切,啼血從而染紅了杜鵑花,因此,杜鵑花也叫映山紅。而這種白色的杜鵑花,一定是這里杜鵑鳥飛不過來,因此沒有辦法把這里的杜鵑花染紅。
一句,“從來只說映山紅,幻出鉛華奪化工”,映山紅固然是幻出鉛華,巧奪天工,那白杜鵑花一定是不著鉛華,清艷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