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 Wanx Lanfgar yif “傳說中勇敢智慧的彝家姑娘咪依嚕死后化作了鮮艷如火的馬櫻花,她也成為滇中高原彝族女子的代名詞,這些女子有著如花容顏、與花相伴而生,并在賽裝場上展示花衣,釋放鮮花一樣的生命力?!?/em> 前兩篇《高山頂上茶花開 | 中部方言彝族服飾》和《粉藍衣裳藍茵茵 | 中部方言彝族服飾》為大家介紹了彝語中部方言羅羅頗土語的彝族服飾,本篇將繼續(xù)為大家介紹彝語中部方言另一土語——俚頗土語的彝族服飾。 俚頗土語彝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楚雄州的大姚縣、永仁縣,大理州的賓川縣,以及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仁和區(qū)、涼山州的會理市等地。此外,分布于云南省楚雄州武定縣、元謀縣和昆明市祿勸縣一帶的俚頗人,經(jīng)民族識別過后身份更改為傈僳族,因此俚頗語又稱傈僳語東部方言,這一部分人亦被稱為“東傈僳族”。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民族身份為彝族的俚頗人服飾,東傈僳族的服飾暫不進行介紹。 大姚縣彝族 俚頗土語彝族的服飾款式較多,僅大姚縣就有四種款式,而大姚縣也是俚頗土語彝族人口最多的縣。大姚縣是彝語中部方言區(qū)傳說中最美麗、勇敢、智慧的彝家姑娘——咪依嚕的故鄉(xiāng),在當?shù)貍髡f中,咪依嚕死后化作了鮮艷如血、燦爛如火的馬櫻花,當?shù)厝艘舶疡R櫻花叫做“咪依?!薄?/p> 曇華彝族 每年農(nóng)歷的二月初八,大姚曇華山區(qū)的彝族人民都要過“插花節(jié)”,以此來紀念美麗勇敢、舍生取義的咪依嚕姑娘。 ![]() △插花節(jié)上互相插花、贈送祝福的人們 曇華山位于大姚縣曇華鄉(xiāng),這里的彝族服飾明艷、亮麗,曇華彝族女性喜歡在衣服上繡大朵的鮮花圖案,一般是當?shù)爻R姷鸟R櫻花、山茶花等花樣。每到插花節(jié)時,曇華彝族婦女們都會將鮮艷的馬櫻花插在包頭、衣衫上,更加顯得衣比花艷、人比花嬌。 ![]() ![]() △ 大姚曇華彝族女性服飾(老裝與新裝) 曇華彝族婦女包黑布包頭,包頭的兩個角有精美的繡花圖案,包包頭時以一圈鑲銀泡的細窄黑布為基底,包好后繡花的兩個角自然垂下,形似兩個羊角,因此在當?shù)乇环Q為“羊角包頭”。 上衣有兩種款式,一種為白色麻布或帆布制成,衣領、衣襟、袖口處無繡花,用黑布條、花布條、花邊作裝飾;另一種用藍色、黃色等布料制成,衣領、衣襟、袖口處有繡花圖案,用黑布條、花布條、花邊作裝飾。婦女圍腰為尖頭幾字形,外圍一圈有絲線繡馬櫻花、山茶花、鳥紋圖案,圍腰飄帶上有挑花刺繡的方塊花、八角花、流蘇紋、蝴蝶紋等圖案。 傳統(tǒng)的長褲為花布制成,無繡花和花邊裝飾,后改穿黑布或藍布繡花長褲。 ![]() ![]() △ 大姚曇華彝族女性傳統(tǒng)款式服飾 ![]() △ 新款的曇華彝族女裝繡花圖案增多,并改絲線繡花為毛線繡花,花邊裝飾也變多了 三臺彝族 大姚縣除了插花節(jié),還有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于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八日舉行,這個節(jié)日就是賽裝節(jié),又叫賽衣節(jié)。大姚縣賽裝節(jié)的舉辦地在三臺鄉(xiāng),三臺鄉(xiāng)的彝族服飾形制與曇華鄉(xiāng)的大致相似,男性盛裝時穿羊皮褂,女性盛裝配色鮮艷明快,將大朵的花樣圖案繡于服飾之上。每到賽裝節(jié)時,身著鮮艷花衣三臺彝族女性就是當?shù)刈盍聋惖囊坏里L景線,盡情展現(xiàn)三臺彝族服飾之美。 ![]() ![]() △節(jié)日中盛裝的三臺彝族女性 三臺彝族婦女喜歡包碩大的黑布包頭,包頭為方形,一角用刺繡的山茶花、馬櫻花、火鐮紋等圖案,以及花邊、流蘇等裝飾,包好后呈圓盤狀,繡花等裝飾位于頭頂處,流蘇自然垂下。 上衣為大襟衣,傳統(tǒng)上衣繡花較少,或無繡花,僅在衣襟、后擺、手袖等處用黑布條搭配花邊、盤線裝飾。圍腰是服飾中繡花最集中的地方,分平頭和尖頭兩種,心靈手巧的三臺彝族婦女喜歡在圍腰上用絲線繡平繡花朵圖案,在圍腰飄帶上挑蝴蝶、羊角、菊花等紋樣。下穿花布褲,無過多裝飾。 大姚一帶的彝族,不論男女,都會背麂子皮挎包,挎包上綴毛線和用琉璃珠串成的麂子皮流蘇,挎包中心一般有一塊麂子皮圓片裝飾,整個包看起來十分具有古樸野性美,現(xiàn)已十分罕見。 ![]() ![]() △ 三臺彝族女性傳統(tǒng)服飾 ![]() ![]() △ 三臺彝族婦女盛裝時還會在包頭外圍一圈縫制著紐扣、海貝、彩色串珠、流蘇、骨牙的帶子,顯得頭飾更加隆重。 ![]() △ 大姚彝族的麂子皮挎包 鐵鎖彝族、賓川彝族 大姚鐵鎖鄉(xiāng)位于大姚縣西北角,與大理州賓川縣毗鄰,賓川縣的拉烏、古底、鐘英、平川幾個鄉(xiāng)鎮(zhèn)的彝族也屬于俚頗支系,這一帶的彝族服飾與三臺鄉(xiāng)的大致相似,僅頭飾差別較大。鐵鎖彝族女性包純黑包頭,在包頭外縫一圈銀泡,綴串珠、毛線穗;賓川彝族女性除這種頭飾外,還有一種形似眉勒的頭飾,頭飾上也縫一圈銀泡,在腦門正前方綴毛線穗。 上衣與三臺彝族基本一致,少有繡花圖案,僅用花邊、布條作勾邊裝飾。鐵鎖彝族婦女的圍腰繡花與三臺、曇華基本一致,賓川彝族婦女的圍腰花樣與大姚的有一定差別,繡花圖案比較細碎、不規(guī)整。 ![]() △ 大姚鐵鎖彝族服飾 ![]() ![]() △ 賓川彝族婦女的兩種頭飾 ![]() △ 不同樣式的賓川彝族婦女服飾 桂花彝族 以上三種服飾雖然形態(tài)各異,但形制大致相同。在大姚縣桂花鎮(zhèn)大村和小河村一帶還有一種彝族服飾,款式十分獨特,與大姚縣乃至整個楚雄州的各類彝族服飾差異都很大,是彝族服飾中的一朵奇葩。這一支彝族在有的文獻資料上被認為是俚頗支系,也有部分文獻資料上稱其為羅羅頗支系,筆者暫時把這一服飾款式放到俚頗土語篇進行介紹。 ![]() ![]() △ 大姚桂花彝族女性服飾 桂花彝族婦女戴魚尾帽,帽頂上綴多串彩色線綁成的流蘇,帽子邊緣處有繡花和銀泡裝飾。上穿前短后長斜襟或對襟上衣,用各色拼布和貼布繡圖案裝飾衣襟、衣袖和衣服后擺,后擺長至臀部下方,圖案包括水波紋、網(wǎng)狀紋、銅錢紋、方格紋等,遠遠看上去好似老虎斑紋,據(jù)說跟彝族古老的虎崇拜象征有關;盛裝時綁長腰帶,腰帶上亦有貼布繡圖案。下穿彩色拼布百褶長裙,以黑布為底,彩色布條環(huán)繞成條紋狀圖案裝飾;婦女還要穿貼布繡腿套,圖案與上衣類似。 ![]() △ 桂花彝族成年和幼年女性服飾 ![]() △ 桂花大村彝族刺繡圖案 ![]() △ 桂花鎮(zhèn)小河村彝族女上衣,繡花圖案要比大村的細小、密集很多 永仁縣彝族 楚雄州境內(nèi)有兩個賽裝節(jié),一個是大姚縣三臺鄉(xiāng)賽裝節(jié),又稱賽衣節(jié),于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八日舉行;還有一個是著名的永仁縣直苴村賽裝節(jié),于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直苴村位于永仁縣中和鎮(zhèn),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村子,但隨著當?shù)刭愌b節(jié)逐漸出名,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日直苴村都有許多游客慕名前往觀看賽裝盛會。 ![]() ![]() △ 永仁直苴彝族賽裝節(jié)上的青年男女和中老年婦女 永仁縣內(nèi)彝族服飾的款式比較統(tǒng)一。盛裝時男子穿對襟陰丹藍布上衣,外套黑山羊皮褂子。年輕女子戴雞冠帽,永仁彝族雞冠帽的形狀特別,用各色線縫制邊沿,并用一簇簇的毛線作裝飾,帽子兩面刺繡有牡丹花、山茶花、蝴蝶花等花樣,雙面圖案稍有差別,底端有兩排紐扣勾邊裝飾,內(nèi)部用白麻布作里襯;中老年婦女包黑布包頭,包好后頭頂上有繡花圖案,并綴彩色毛線流蘇串裝飾。 除頭飾外,青年婦女與中老年婦女的服飾形制大致相同。上穿斜襟長袖衣,系尖頭幾字形繡花長圍腰和長腰帶,圍腰長至膝蓋上方,上衣的衣領、衣襟、袖口,還有圍腰、飄帶和長腰帶上都有大面積的繡花圖案,圖案與帽子上的相似。下穿長褲,膝蓋以下有大面積繡花圖案,除了花卉紋樣外,還有挑花的結串流蘇紋。 ![]() ![]() △ 永仁彝族青年女子服飾 ![]() △ 插畫師德珍筆下的永仁彝族女子形象 ![]() △ 永仁彝族青年女子雞冠帽,除繡花、毛線簇外,還會用骨雕吊墜裝飾 ![]() △ 永仁彝族婦女長腰帶,一般以貼布繡銅錢紋和鋸齒紋作裝飾 ![]() △ 永仁彝族和大姚彝族挎包,一個用平繡花樣裝飾,一個用挑花圖案裝飾 ![]() ![]() △ 永仁彝族新款帽子和女性服飾,絲線繡花改為毛線繡花,圖案也發(fā)生了變化 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qū)彝族 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qū)與永仁縣相鄰,仁和區(qū)的部分轄區(qū)也是從永仁縣劃過去的,所以仁和區(qū)的彝族大部分也屬于俚頗土語,與永仁彝族的語言文化、服飾等各方面都很接近。仁和區(qū)的迤沙拉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號稱“中國彝家第一村”,這個古村落內(nèi)雖然全村2000多人中有96%都是彝族,但當?shù)匚幕瘏s有彝漢交融的特色,這里的彝族俚頗支系服飾也可作為四川俚頗土語彝族的一個縮影和代表。 迤沙拉華彝族 ![]() △ 傳承百年古樂的迤沙拉彝族人 迤沙拉彝族的傳統(tǒng)服飾與云南楚雄大部分地區(qū)的彝族服飾相似。年輕女子戴雞冠帽,帽子形狀、繡花和配飾都與永仁彝族的相似,區(qū)別在于永仁彝族一般是橫著戴帽子,迤沙拉彝族是豎著戴;中老年婦女包黑布包頭,無繡花。迤沙拉彝族最傳統(tǒng)的服飾是白色麻布衣,婦女后改穿陰丹藍布大襟衣,裝飾很少,僅有少量花邊和盤布條裝飾,有的婦女會穿一件無袖小馬甲;系繡花圍腰,圍腰和飄帶上的繡花圖案與楚雄彝族的基本一致;下穿黑色長褲,無裝飾或裝飾很少。婦女平時也會背繡花挎包,挎包形狀與永仁彝族的相似,但圖案有所不同。 ![]() △ 迤沙拉彝族最傳統(tǒng)的麻布衣 ![]() △ 迤沙拉彝族女性所穿的藍布上衣和雞冠帽,雞冠帽上的繡法為打籽繡,而永仁彝族一般用平繡針法 ![]() △ 向老人學習刺繡技藝的迤沙拉彝族青年女性 ![]() △ 隨著時代發(fā)展,老年人的衣服上繡花圖案也越來越多 本篇是中部方言彝族服飾系列的最后一篇,也是單獨介紹俚頗土語彝族服飾的一個篇章。實際上如果把俚頗人看作一個單獨族群的話,武(定)祿(勸)元(謀)一帶的傈坡服飾也非常值得介紹,并且筆者本身作為武定人,也非常想為大家介紹家鄉(xiāng)的民族服飾。但介于俚頗人民族身份分屬兩個民族的特殊情況,這里暫時先埋下伏筆,大家敬請期待筆者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吧! |
|
來自: 傳統(tǒng)服飾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