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痛風的人,脾虛痰濕的人多,但寒濕痹阻的人也不少見。 今天就給你介紹一個小辦法,辦法雖小功效大,能把你痹阻體內(nèi)的寒濕都給你逼出去。 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健脾和胃滲濕利水的茯苓和善散寒溫中的干姜一起配,煮水泡水喝。 干姜辛熱,可散寒溫中,和茯苓一起能益氣健脾,散寒溫中利尿降尿酸 干姜,作為中藥,性味辛熱,歸脾胃心肺經(jīng)。辛溫能散寒,所以干姜功效善散寒溫中,溫肺化痰。 我們知道,水濕痰飲之邪雖異名但同類,都屬于得寒則凝,得溫則化的病理產(chǎn)物。 中醫(yī)脾胃論大家李東垣說:“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所以針對寒濕痹阻的尿酸高,可以用健脾和胃滲濕利水的茯苓,加散寒溫中利水的干姜,一起用可以散寒利水化飲除濕,是調(diào)理寒濕痹阻證常用的藥對。 在《傷寒雜病論》里,用干姜加茯苓藥對組成的經(jīng)方就有9個之多,比如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就是治療寒濕邪氣積聚腰部,阻滯于經(jīng)脈肌肉所致的身勞汗出,所以表現(xiàn)為:“腰中冷,如坐水中”、“腰重如帶五千錢”那樣的病癥 。所以甘草干姜白術湯,就能散寒利濕可去寒濕,則腎著(主要表現(xiàn)為腰部寒冷沉重)自愈。 在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中,干姜為君藥,因為脾主肌肉,既然腰冷重,所以重用干姜,強化辛散之力,以熱溫之,以消除腰間寒濕。用茯苓作為臣藥,強化方子的利水健脾滲濕功效,協(xié)助干姜祛除水濕之邪。 佐以白術強化健脾燥濕恢復脾運的效果,脾運得健則水濕無處可留。 最后加上甘草為佐使藥,來補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 這個方子把干姜、茯苓、白術、甘草,四味藥配伍,讓方劑具有散寒利濕、益氣健脾的功效,解除腰間冷痛,痰飲水濕隨小便而去。脾運得健,停藥后寒濕也不會再生,更不會在體內(nèi)停留。 這個方法,也適合寒濕痹阻型高尿酸血癥的調(diào)理。 經(jīng)方苓甘五味姜辛湯,清肺寒、化痰飲,健脾潤肺效果好 文末再介紹一個以茯苓干姜配伍組成的經(jīng)方,就是苓甘五味姜辛湯,主治寒飲犯肺的咳嗽胸滿證。 方子以干姜為君藥,用以溫肺散寒化痰飲,還能協(xié)助中陽恢復以化解水濕。 以茯苓和細辛為臣藥。茯苓藥性甘淡平,可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化解久留的痰飲,還能杜絕痰飲再生之源。用細辛的辛溫之藥性,來協(xié)助干姜溫散肺中的寒邪,化解凝聚的痰飲。 五味子作為佐藥,可以收斂肺氣而止咳嗽。 最后 用甘草補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 讓全方主要使肺中寒邪得散,痰飲得化,脾氣健運恢復,肺氣得平,則氣機條暢而咳滿自消,疾病愈。 不管你是口瘡、口腔扁平苔蘚,還是尿酸高痛風,都可以參與“口腔黏膜和痛風千名援助計劃”,幫你解讀報告,梳理一對一調(diào)理。方法很簡單,只要您關注@北大醫(yī)學博士后單獨悄悄地回復(別在評論區(qū))我一句:我要參加,留意悄悄給你的反饋即可。 本文參考文獻(圖文來源網(wǎng)絡,侵刪):2012第3期《中醫(yī)藥信息雜志》王世友等文章《經(jīng)方中茯苓配伍芻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