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有高超的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毛主席的說話溝通,極有技巧,并且處處堅持了“照顧全局、照顧多數(shù),以及和同盟者一道干”的策略。 研究毛主席,通觀下來,在溝通中,這五大技巧,是毛主席比較常用的。 技巧一:用證明、補充來和對方求同、積累共同點。
通過證明對方的論點、補充支持對方論點的信息,就使得對方強烈的感到自己是受到了支持的,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證明和支持對方。此時,之前存在的矛盾,似乎一時間都消失了。 每一次的證明和補充,都是一次積累共同點,最終就有了把對方團結(jié)起來、成為同盟軍的可能性。 比如,
這就是證明對方的觀點,補充說明對方的觀點。 還有一種證明,
這種證明,就被邏輯所吸引,產(chǎn)生了極深刻的影響,比教育和勸說,都要更有力量。 用證明法,往往有奇效,并且不包含針對性,因為邏輯是客觀的。 技巧二:用進攻中的退卻,來獲得事情的推動
通過施行進攻中的部分退卻,往往就能使事情前進一步。尤其是當進攻遇到極大阻力的時候,這個部分退卻,會造成下一次進攻的成功。 比如,
要求必須發(fā)言和報告,這是進攻,但允許不算數(shù)、可以修改,以最后修改的稿子為準,這就是進攻中的部分退卻。 比如,
相信他會回來的,這是一種進攻;五十九年不回來,這是退卻,第六十年他有可能回來,又是一種進攻。 進攻、退卻、進攻,就構(gòu)成了強大的說服力,在對方腦中種下了“可能性”的種子。 比如,
這是進攻中的退卻,協(xié)議要執(zhí)行,是進攻的;今年害怕,就待明年執(zhí)行,這是退卻的,相對于下一句話,則又是進攻的。 進攻、退卻、進攻,就使對方不能拒絕、并且在對方腦中種下了“可能性”的種子。 技巧三:鼓勁無處不在,改錯與鼓勁并存
顧到改錯和鼓勁,這是一種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在這種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下,就能涌現(xiàn)大量可用之才。
這是改錯與鼓勁的一個重要技巧,明的一面,大家都容易看到、并且判斷;但暗的一面,很多人往往看不到,通過指出問題的另一個側(cè)面,就可以改變“走向”,然后指出兩個側(cè)面轉(zhuǎn)化的條件,就指引了行動的方向和目標。這是一種極其重要的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 比如,
失守是一種過錯,但得到的卻是利于我各個殲滅,指出事情的另一個側(cè)面,就給了極大的鼓勁。 比如,
不能守是一種過錯,“以利我再度、三度、四度之殲擊”,這是一種極大的鼓勁。 比如,
通過告訴大家,只要今后仗的好,失地均可收復(fù),就放下了過去全部的過錯、同時給了大家一種極大的鼓勁。 再加上宣傳上的配合,
就這樣,渡過了解放戰(zhàn)爭前面的戰(zhàn)略失城期,通過不斷的證明,就有了戰(zhàn)略上的藐視的可能性。 改錯,難的不是改(改是改不勝改的),難的是放下錯(放下了,自然就能改了),通過指出問題的另一個側(cè)面,再加以證明,就實現(xiàn)了放下錯。 技巧四:揭示歸宿、來源,曉之以理
來源和歸宿是一事物在時間上的兩個側(cè)面。通過揭示一個行動產(chǎn)生的來源、以及它最終的歸宿,就達到了與人溝通、爭取第三方多數(shù)的目的。 比如,
這是指出來源,來源是客觀存在,所以,就有了很強的說服力,同時也制造了一個給對方下的臺階。 比如,
這是指出歸宿,一般人忽視了對歸宿的思考,通過指出歸宿,就有了很強的說服力,同時也制造了一個給對方下的臺階。 比如,
這既是指出來源,又指出歸宿,對第三者來說,有著強大的說服力,這是極大的爭取了多數(shù)。 比如,
這是指出來源,同時又暗含著激將法的成分。 比如,
這是指出歸宿,同時又暗含著激將法的成分。 來源和歸宿,是一個事情在時間上的兩個側(cè)面,通過指出這兩個側(cè)面,就得到了爭取第三方的可能性,同時又縮小了對事情的打擊面,這是側(cè)擊法,側(cè)面攻擊是更有效的進攻方法。 通過指出來源和歸宿,那么,便是打了一個對“現(xiàn)在”或“當前”的殲滅戰(zhàn)。 技巧五:用辯證法組織語言和表達
講話的內(nèi)容,是溝通里的一個側(cè)面;說話里的策略和表達方式,則是溝通里的另一個側(cè)面。 主要的一個辦法,就是每句話包含的辯證法,就是說話時,必須包含矛盾的兩個方面(空間上、時間上),或者同時兼具矛盾的兩個方面。 比如,凡有肯定、必有否定,或者肯定和否定并存;如果上半句是肯定,那么下半句就是否定;如果這句話是肯定,那么下一句話是否定;如果這一段是肯定,那么下一段就是否定。 比如,
這里,就包含了“在”與“不在”的兩種可能,這樣信息就有了完整性,這就達成了有效溝通。 比如,
這里,就包含了“知道”和“不知道”,這樣的語言就雋永有味。 比如,
積極和“惡意”,“惡意”則是一種消極,這樣信息就有了完整性,這就達成了有效溝通。 比如,
這里,肯定了給我們以損失 ,同時也否定了敵人——給了他自己以困難。并且對這個否定,給以邏輯上的證明和發(fā)揮,從而加強了否定。 比如,
這里,否定的是自己的裝備和物質(zhì)條件,肯定的是自己的信心和敵人的強大武裝,這種對比,就展示了意志和決心,這就爭取了對方。 比如,
這里裝備的相同,和臂章的不同,這個相同和不同,就強力的突出了己方的成績和決心,這就有了爭取第三方的可能性。 這種辯證法的語言技巧,并時而在邏輯上加以證明和反對,就有了這樣的效果,
通過正反面的并存,就使說的話有了一個明確的坐標系和界限,就使自己說的話變得通俗、同時對方易于理解和聽起來有味道。 毛主席真是個語言大宗師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