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演義143:劉姥姥信口開河,薛寶釵先喜后悲 且說那平兒替王熙鳳要螃蟹,被李紈留在大觀園吃喝。等眾人都散了才與襲人一同出來。 襲人因這個月的月錢沒放,詢問平兒是什么緣故,才引出王熙鳳一直借月例銀子在外放高利貸的隱秘事。 ![]() 這里平兒說完便回去,只見那劉姥姥正由周瑞家的和張材家的陪著說話,地上放著一些瓜果菜蔬在那里,便清楚這姥姥又來打抽豐了。 平兒陪著說了會兒話,劉姥姥見鳳姐一直不回,便以要去為借口,催周瑞家的再去通傳。不想周瑞家的回來竟拍手說她好造化,老太太因聽說竟要見她。 劉姥姥這次來,一方面是感恩。另一方面也是上次的錢又花完,還想著再來碰碰運氣。但也不想鬧大。 她雖是莊戶人家,也知道自家只因女婿與王家曾聯宗而沾了那點親戚,實在不該三番兩次來賈家求助。 能得王熙鳳見面賞賜銀子已是天降之喜,哪敢再見賈母?是以百般推脫,終究卻不過情面,硬著頭皮去見了賈母。 賈母既有心接納,便引著她閑話。劉姥姥也是個有機變的,便也忖度著一些話,說給賈母并賈家眾人聽。 ![]() 賈母見她說話風趣,便吩咐要留這劉親家住兩天,也逛逛大觀園,還說正想著吃劉姥姥帶來的菜瓜的。 賈母如此表達便是有意給王夫人面子。借她的歡喜,給劉姥姥以親戚身份。 如此一來,劉姥姥便也與賈家正式攀上關系。待她去時,王夫人因她討了婆婆歡心而賞賜資助,也就有的放矢不怕人閑話了。 劉姥姥哪里知道賈母因她而起的那層心事。她先是吃了飯,又被帶下去洗澡,換了一身干凈衣服,就又過來賈母這邊陪著說話。 你想她一個莊戶老太太,自然只能講一些農家人的話,來給這些太太小姐們解悶。就算沒有便也編出一些故事來。 于是,劉姥姥信口開河,給賈母她們講的那第一個故事,是一個“雪下抽柴”的奇怪故事。 ![]()
要說這火讓劉姥姥很沒意思,才說“雪下抽柴”的故事,便引起賈家南院馬棚起火。 賈母最是怕火,便不讓再說這故事。她只得又再想了另外故事,斟酌著討好。 文中暗表這劉姥姥講“雪下抽柴”故事,可是一個大關目,最是不能忽略。 這個故事不但是日后賈府敗亡之讖,更是薛寶釵處境之寫照。 原來那薛家在護官符中便有“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似鐵”之說。 這個故事中凡是與“雪”有關者,便要注意與薛家有關之事。 ![]() 劉姥姥雖說只為討好講的故事,卻成為重要隱喻伏筆,影射日后緊要事件。 如今這“雪下抽柴”故事引發(fā)南院馬棚起火,便是日后賈家的兩樁故事。我們不妨先簡說一二。 第一個,這“雪下抽柴”說的是那大姑娘去別人家里“偷柴”,柴就是財。 就像如今劉姥姥來賈家打抽豐,何嘗不也是“偷財”? 那薛姨媽帶著薛寶釵來賈府圖謀金玉良姻,何嘗不也為“分利”而來? 上午幾個婆子因螃蟹嚼舌根,說薛家配不上賈府,又拿螃蟹贊助史湘云只為巴結。 賈母也借當年枕霞閣落水故事暗示薛家“請客”是別有用心,都說明薛家如今敗落來賈家“分利”攀附之企圖。 那“偷柴”的女兒,不就是整日在大觀園圍著賈寶玉轉的薛寶釵? 盡管前兒寶玉被打,薛蟠說寶釵掛念寶玉而冤枉了他,引發(fā)寶釵之委屈??蛇^后她卻只得強打精神再次于賈母跟前奉承。 此情此景,與此時劉姥姥搜索枯腸奉承賈母和賈家眾人也沒什么區(qū)別。 那薛家的螃蟹與劉姥姥背來的瓜菜,也是一樣無二。 至于劉姥姥故事中,那個雪下抽柴女兒就是薛寶釵之具象,最怪異的還是她的穿著。 “極標致的一個小姑娘,梳著溜油光的頭,穿著大紅襖兒,白綾裙子”是不合常理的。 當時的小姑娘除非結婚,不會穿“大紅的襖”,更何況下邊還穿著“白綾裙子”,紅白于一身也不吉利。而“梳著溜油光的頭”,往往便指的是婚禮打扮。 ![]() 其實這個雪下抽柴故事,真正的解釋還要從劉姥姥那一句“老壽星”說起。 原來日后那賈母終究不能百歲。她老人家病入膏肓之時,賈寶玉為了人倫大節(jié),以續(xù)弦之禮娶寶釵為妻。不想當天老太太撒手而去,終究還是不贊同寶釵入門。 因婚禮當天遇到大喪服孝,便成了“大紅的襖和白綾裙子”的妝扮。寶玉和寶釵更因此不能圓房,以“小姑娘”形象示人。 當然,日后情節(jié)還要復雜。那賈母因何而病,林黛玉彼時在哪里也要交代,這里先不贅述。 你想賈母是這賈府的定海神針,她老人家一去,可不就是樹倒猢猻散,賈家的大難轉瞬而至。 還記得當初講甄士隱家的故事,就說關聯了日后賈家之敗。 那甄士隱家因一場大火燒了個干凈,此后敗落。 劉姥姥才說雪下抽柴故事作為賈母之死和金玉姻緣之讖,隨后便馬棚起火,可不就是賈家之難的寫照? 尤其賈家以寧榮二公軍功起家,偏偏又是“南院馬棚起火”。都預示著賈家日后之禍在南方,且與軍事有關。此處先暫且不論。 講完雪下抽柴故事,下一回再說一說那賈寶玉聽了這個故事的反映,更與薛家有關。 正是:劉姥姥信口開河,薛寶釵先喜后悲。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以上故事或有虛構,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改編和推論。 文|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清代畫家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
|
來自: 福清盛華圖書館 > 《《紅樓夢》賞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