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xué)家泰勒斯有句名言叫“水是萬物之源”,類似的思想在中國古代典籍《管子》中也有闡述。在“水地”篇中,管子(即管仲)認(rèn)為水是萬物生長的本原與根基,“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水者,地之血?dú)?,如筋脈之通流者也。”在他看來,水“集于天地而藏于萬物”“集于草木,根得其度,華得其數(shù),實(shí)得其量”“鳥獸得之,形體肥大,羽毛豐茂”,水可謂是派生萬物的“神”。

《水》
【唐】張籍
蕩漾空沙際,虛明入遠(yuǎn)天。
秋光照不極,鳥色去無邊。
勢引長云闊,波輕片雪連。
汀洲杳難測,萬古覆蒼煙。
水只是水嗎?
它還可以是——
澤漾淵湍潭涯濤瀾澗雨雪霧冰露霜泉河渠江湖海
1.水匯聚的地方叫澤

無論是“湖澤”“水澤”,還是“深山大澤”“水鄉(xiāng)澤國”,都是此意。而古詩里的“澤”就更多了,“春水滿四澤”正是當(dāng)下可見的景致,“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說的是洞庭湖的美景,“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是“詩經(jīng)式”的愛意表達(dá)。
《四時(shí)》
【晉】陶淵明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
秋月?lián)P明暉,冬嶺秀寒松。
2.水面微微波動(dòng)叫漾

以前寫作文,常會(huì)使用“湖面漾著微波”這樣的句子,描述的正是水面微微波動(dòng)的樣子。時(shí)值春日,我們不難看到“鴛鴦蕩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的場景,也會(huì)被“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美到。
《正月三日閑行》
【唐】白居易
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鴛鴦蕩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
借問春風(fēng)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
3.水很深叫淵

說到“淵”,你可能會(huì)想到“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也可能背得出“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也大概率熟悉“天淵之別”這個(gè)成語。
《歸園田居·其一》
【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4.水很急叫湍

若要用“湍”組詞,大多數(shù)人首先想到的應(yīng)該就是“湍急”,而詩詞里的“湍”就更多了,比如陸游的“初才淅瀝灑窗戶,俄已湍瀉鳴溝溪”,寫的是下雨后的水勢。
《后一日復(fù)雨》
【宋】陸游
一雨三日水抹堤,南村北村云凄凄。
天公約束龍返穴,不忍嘉谷沈涂泥。
日光清薄潦未縮,起視又嘆行云西。
初才淅瀝灑窗戶,俄已湍瀉鳴溝溪。
豐兇相乘若翻手,振救小緩輒噬臍。
窮閻腐儒不預(yù)此,且收芋栗寬兒啼。
5.深的水池叫潭

說到“潭”,一下就讓人想到李白的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文人們還很愛把“潭”和“魚”寫在一起,比如語文課本上的背誦篇目《小石潭記》里就有“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又有秦系的“久是煙霞客,潭深釣得魚”,等等。
《張建封大夫秦系為校書郎因寄此作》
【唐】秦系
久是煙霞客,潭深釣得魚。
不知蕓閣上,遺校幾多書。
6.水的邊際叫涯

聯(lián)系“涯”字的意思,“天涯海角”“一望無涯”“學(xué)海無涯”這些成語是不是都有畫面感了?在古詩詞里,“涯”常常用來表達(dá)離別和相思,比如《古詩十九首》里的“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以及李冶的“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相思怨》
【唐】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shí)斷。
7.大的波浪叫濤

從“驚濤駭浪”這個(gè)成語,就不難看出濤的意思,在許多詩人筆下,“濤”也帶著洶涌之感,比如李白的“濤卷海門石,云橫天際山”,杜牧的“濤驚堆萬岫,舸急轉(zhuǎn)千溪”,陸游在觀潮的時(shí)候更是用“濤頭洶洶雷山傾”寫出了潮水的浩大聲勢。
《觀潮》
【宋】陸游
江平無風(fēng)面如鏡,日午樓船帆影正。
忽看千尺涌濤頭,頗動(dòng)老子乘桴興。
濤頭洶洶雷山傾,江流卻作鏡面平。
向來壯觀雖一快,不如帆映青山行。
嗟余往來不知數(shù),慣見買符官發(fā)渡。
云根小筑幸可歸,勿為浮名老行路。
8.山間流水的溝叫澗

“山澗”“溪澗”都是很常用的表達(dá),含有這個(gè)字的古詩詞,也常常和美好的意境掛鉤,比如王安石的“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司空曙的“后峰秋有雪,遠(yuǎn)澗夜鳴泉”,白居易的“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讀來都讓人覺得心里一動(dòng)。
《鐘山即事》
【宋】王安石
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
9.從云層降向地面的水叫雨

詩人汪國真說:“雨有一種神奇:它能彌漫成一種情調(diào),浸潤成一種氛圍,鐫刻成一種記憶。”杜甫的“好雨知時(shí)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王維的“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等等,無不體現(xiàn)著雨的溫潤與美好。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10.凝結(jié)后飄落下來的水叫雪

雪是潔白的、輕盈的、美好的,提到雪就會(huì)想到潔白無瑕,想到瑞雪兆豐年。范云的“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韓愈的“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張孝祥的“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都是對雪的贊美。即使在“大雪滿弓刀”的惡劣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也并沒有對自然環(huán)境怨天尤人,而是抒懷人類戰(zhàn)天斗地的決心。
《春雪》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11.凝結(jié)后懸浮的微小水滴叫霧

霧,似有形而又無形,變幻莫測,給群山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霧的美很仙,像層薄紗,虛幻縹緲,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讓人的眼前分不清一切事物。在文人的筆下,霧也是別具一番風(fēng)采。
《霧中早行》
【宋】嚴(yán)粲
行人模糊畫中影,高樹夭矯空際云。
樓臺幾處半隱見,三島夢斷猶紛紜。
12.凝結(jié)成固體的水叫冰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冰是堅(jiān)韌的象征,晶瑩剔透的冰象征光明磊落的心性,如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美好詩韻道出了“清如玉壺冰”的心志和忠貞高尚的品格。冰,由水凝之,而寒于水。冰純凈無瑕、晶瑩剔透,故古人借冰的這種特性,來比喻人的心靈的純潔高尚。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span>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3.凝結(jié)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體表面上的水叫露

《說文》中說“露,潤澤也?!奔纯梢姟奥丁钡谋玖x是露水?!稘h書·晁錯(cuò)傳》中說“覆露萬民?!边@里是由本義露水引申為潤澤之義。露雖為自然之物,文人騷客將其融入自己的詩篇,寄情寓感。如虞世南的“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秦觀的“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等等。
《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shí),又豈在朝朝暮暮。
14.水汽在地面物體上凝結(jié)成的白色冰晶叫霜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解釋說,霜是“在氣溫降到零攝氏度以下時(shí),靠近地面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體上凝結(jié)成的白色冰晶?!苯?jīng)霜打的楓葉,鮮紅似火,給晚秋增添了爛漫的色彩。唐代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就是寫霜葉的千古名句,為世人傳誦而經(jīng)久不衰。另外“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杜甫《寄韓諫議》也是寫霜的名句。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5.從地下流出來的水叫泉

《說文解字》中說:泉,水原也。泉鳴芙蓉、泉流無竭、文思泉涌等成語對泉的本義進(jìn)行了美好的引申。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的“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楊萬里的“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等詩句讓我們更加感受泉水的溫柔與美好。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6.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叫河

小河清澈見底,大河波瀾壯闊;有時(shí)波光粼粼,有時(shí)波浪滔天。發(fā)于點(diǎn)滴,行于心田,融于交流,盛于久遠(yuǎn)。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7.人工開鑿的水道叫渠

農(nóng)田灌溉常利用江河之水,通過地面上所開之“溝”,引入農(nóng)田。水渠是人工開鑿的水道,有干渠、支渠之分。閱讀“蘭蕙緣清渠,繁華蔭綠渚”“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墻頭數(shù)點(diǎn)山”“青櫪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dāng)?shù)家分” 這些詩句仿佛使我們看見了渠水的潔凈與明澈。
《秋日題竇員外崇德里新居》
【唐】劉禹錫
長愛街西風(fēng)景閑,到君居處暫開顏。
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墻頭數(shù)點(diǎn)山。
疏種碧松通月朗,多栽紅藥待春還。
莫言堆案無馀地,認(rèn)得詩人在此間。
18.大河叫江

江,其本義專指長江,后用為大河流的通稱。中國的大江有長江、珠江、黑龍江、松花江、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漢江等。悠悠江水,寄托了多少文人的深情厚意,人生的短暫與宇宙的永恒。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9.被陸地圍著的大片積水叫湖

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湖是自然風(fēng)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自己天性的深淺。”
《望洞庭湖贈(zèng)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20.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叫海

海是博大的、寬廣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心胸似海”都是對海的品質(zhì)的贊美。張九齡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shí)”,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蘇軾的“云散月明誰點(diǎn)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仿佛讓人看到了大海的美麗景色。曹操的《觀滄?!?/span>既刻畫了大海的壯闊,吞吐宇宙之氣象,更表達(dá)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jìn)取精神。
《觀滄?!?/span>
【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