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講的瘀血跟現(xiàn)代醫(yī)學講的瘀血不是同一回事,現(xiàn)代醫(yī)學講的瘀血是有形可見的,而中醫(yī)講的瘀血既可以是有形可見的,也可以是無形的。 無形的瘀血,就好比本來流暢的河道上,河水清澈見底,而到了淤堵的路段,流速緩慢,而且河水渾濁。 雖然是無形的,但是你又確實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它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是真實的。 說到從瘀血立論看病看到極致的,王清任絕對是唯二的存在。一首血府逐瘀湯行走江湖多少年,經(jīng)久不衰。 而王清任所創(chuàng)制的方子中,有一個的價值應該是被低估的。名字叫通竅活血湯。 通竅活血湯:麝香0.15g(包煎)、赤芍3g、川芎3g、桃仁9g(搗碎)、紅花9g、蔥白3根、生姜9g、大棗7個(去核)。用黃酒半斤將后七味藥煎湯一碗,去渣,將麝香入酒內(nèi),再煎5分鐘,睡前服用。 麝香是這個方的靈魂所在,所以先生所創(chuàng)方歌,第一句就是“通竅全憑好麝香”。麝香在開竅藥里面絕對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是鹿科植物麝的成熟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中藥是中醫(yī)手上的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原文中提到,先生強調(diào)就算多花點錢也得買好麝香,能買到“當門子”是最好的。當門子就是指野生麝的香囊,除去囊殼,其中呈顆粒狀者,習稱當門子。麝香辛香,開通走竄,可行血中之瘀滯,開經(jīng)絡之壅遏。不要看麝香分量少,就覺得無足掛齒,那可是起到?jīng)Q定性作用的。 桃仁與紅花是經(jīng)典的活血藥對,兩者總是形影不離。攻逐瘀血,沖鋒陷陣,方里除了麝香,他們就是副將。 赤芍能通順血脈,行血中之瘀滯,輔助桃仁、紅花活血,且其味苦微寒,能緩和方中其他藥物的辛溫之性。戰(zhàn)場上需要勇猛的戰(zhàn)士,但也需要冷靜的謀士,才能掌控全局。 川芎辛溫香竄,功能行氣活血,是血中氣藥,給桃仁紅花一個推動力,加強行血散瘀的作用。也能幫助麝香增強開竅之力。 蔥姜平時都是用于做菜調(diào)味,藥用可通達上下表里的血脈,為通陽活血之品。 而姜棗配合,可以補益脾胃,緩和方中其他辛香過烈之品,保護脾胃不受刺激,并能促進食欲,增強消化功能,利于藥物吸收。 酒是辛散之品,善于行氣血。清代名醫(yī)汪昂說過“用為響導,可通行一身之表,行藥至極高之分。” 此方用于治療人體上部、體表的瘀血問題,頭面七竅是人體上部、肌膚是人體體表。 凡因瘀血所致所致的脫發(fā)、頭痛、耳聾、黃褐斑、酒糟鼻、腦血栓、腦梗塞都是其適應癥。 先生認為白癜風是血瘀于皮里,而紫癜風是血瘀于膚里,使用通竅活血湯無不應效。 怎么去看待有瘀血,唇色黯,兩目黯黑,舌黯紅或有瘀斑,舌底脈絡怒張,這就是瘀血體質(zhì)。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