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 草書之體,發(fā)軔于漢,南朝宋王愔稱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隸體,兼書之,漢俗簡惰,漸以行之是也?!卑l(fā)展至東晉,時人以漢世舊草為章草,新體草書為今草,進而分今草為狂(大)草與小草,遂而成章、小、狂(大)三脈。繁而衍之,門派滋生,風格多異,因其形簡而神邃為歷代書家所珍愛。 綜而言之,蓋草源自隸書。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guī)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chuàng)之,謂之草書。草書者,其形縱,其神聚,易習而難精也。故李志敏稱:“臨于池,酌于理,師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書妙境。”歷代習是書者眾,而精通者鮮。漢末張芝,晉之王羲之,唐之孫過庭及張旭、懷素,宋之黃山谷,明之祝枝山、徐文長、黃道周、倪元璐、王覺斯,以及現(xiàn)當代林散之、高二適諸家,皆以草書名世。《書譜》《十七帖》《自敘帖》素為后世習草者初學之必歷門徑。 去歲十月中旬至十一月末,為山東外事2021級書畫藝術(shù)專業(yè)“草書一”課程時間。月余之內(nèi),諸生探賾求源,循源導流,不拘一格,上下求索,旨在辨別異同,體悟精神,明析草理,錘煉技法。初習孫過庭《書譜》,繼而臨王羲之《十七帖》及懷素《自敘帖》,以此夯實基礎,進而旁及歷朝及近現(xiàn)代諸草書類型,各成習作近百數(shù)。雖為初涉,亦各有所得。為加強交流,促進互動,特舉辦山東外事2021級書畫藝術(shù)專業(yè)草書作業(yè)展。因每位學子作品數(shù)量較多,類型不一,各有所長,難以割舍一二。故無法將全體學子作品濟濟一堂同臺敬獻。為免遺珠之憾,遂以個展及小組聯(lián)合展之形式分批陸續(xù)推出。 ![]() 王中毅 2003年出生于山東省淄博市 山東外事職業(yè)大學2021級書法專業(yè)在讀 ▲臨王羲之《孔侍中三帖》 28*14cm ▲臨王羲之《都下帖》 28*20cm ▲臨王羲之《寒切帖》 28*24cm ▲臨王羲之《得示帖》 28*20cm ▲臨王羲之《喪亂帖》 34*40cm ▲臨王獻之《中秋帖》 44*28cm ▲臨賀知章《孝經(jīng)》 34*30cm ▲臨張旭《古詩四帖》 28*32cm ▲臨懷素《食魚帖》 34*54cm ▲臨空海《風信帖》 23*46cm ▲臨楊凝式《神仙起居法》 34*28.5cm ▲臨蘇洵《致提舉監(jiān)丞》 38*50cm ▲臨蔡襄《虹縣帖》 38*48cm ▲臨蔡襄《離都帖》 28*40cm ▲臨蔡襄《致彥猷侍讀》 31*28cm ▲臨蔡襄《京居帖》 28*38cm ▲臨蔡襄《貧賢帖》 28*32cm ▲臨蔡襄《入春帖》 21*28cm ▲臨蔡襄《腳氣帖》 34*40cm ▲臨蔡卞《雪意帖》 34*40cm ▲臨米芾《元日帖》 28*56cm ▲臨吳說游絲書 28*35cm ▲臨張即之《溪莊帖》 28*20cm ▲臨宋徽宗《草書千字文》 34*36cm ▲臨文天祥《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28*32cm ▲臨范成大《垂海帖》 34*24cm ▲臨薛紹彭《大年帖》 28*56cm ▲臨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傳》 34*70cm ▲臨鮮于樞《石鼓歌》 34*54cm ▲臨鮮于樞《秋興雜詩三首》 28*32cm ▲臨鮮于樞《論張旭懷素高閑草書》 34*60cm ▲臨趙孟頫《陶淵明五言詩》 28*34cm ▲臨趙孟頫《違遠帖》 34*48cm ▲臨趙孟頫《致民瞻書札之二》 30*40cm ▲臨趙孟頫《民瞻十札》 34*30cm ▲臨趙孟頫《致民瞻書札之三》 34*28cm ▲臨趙孟頫《致石門函并感事詩》 65*30cm ▲臨趙孟頫《臨王羲之十七帖》 34*30cm ▲臨康里巎巎《張旭草書筆法卷》 34*26cm ▲臨祝允明《曹植詩四首名都篇》 34*110cm ▲臨董其昌《杜甫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詩軸》 34*24cm ▲臨張弼《懷素上人草書歌》 34*50cm 34*30cm ▲臨王寵《雜書帖》 34*25cm ▲臨王寵《李太白詩卷》 34*50cm ▲臨解縉《草書千字文》 34*50cm ▲臨王鐸《草書詩卷》 34*50cm ▲臨王鐸《張抱一草書詩卷》 34*50cm ▲臨王鐸《不減憂灼今復爾》 34*134cm ▲臨王鐸《丹果無稠疊》 34*134cm ▲臨高二適《祝孤桐老人壽詩》 28*20cm ▲臨高二適《章草急就章》 34*42cm ▲臨高二適《章草書譜》 32*70cm ▲作者微信
|
|
來自: 朝歌淇水悠悠 > 《臨創(chuàng)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