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常常聽說,成功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積累,把心用到“一”處,達到“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境界,則沒有不會成功的。 “發(fā)憤忘食”也寫作“廢寢忘食”,出自《論語·述而》:“發(fā)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币馑际牵喊讶烤Χ加糜趯W習和工作,連吃飯都忘記了,甚至年齡(歲月)也忘記了。近義詞:廢寢忘食、日盱忘食。反義詞:好逸惡勞、游手好閑。 葉公姓沈名諸梁,是楚國司馬沈尹戌的兒子,沈尹戌戰(zhàn)死后,他的兒子沈諸梁被楚昭王受封到葉城(今河南葉縣南舊城),所以人們又稱他為葉公。 葉公初到葉城(葉邑)的時候,葉城水患嚴重,百姓苦不堪言。葉公決心治理水患,還百姓一片安寧。 ![]()
于是葉公實地考察,親力親為,晝夜研究治理水患的方案。由于竹簡不適合繪制水利施工圖,他只能將自家的墻壁作為圖紙,繪制溝渠。葉公考慮到龍是主管行云降雨的神物,便在每一個出水口畫上一條龍,并稱之為“水龍頭”,以祈求風調(diào)雨順。 在他的治理下,葉城的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他又號召大家開墾農(nóng)田,興修水利,葉城從蠻荒之地變成了一方沃土,魚米之鄉(xiāng)。他也變得有名望起來。 于是,拜訪他的人絡繹不絕??腿说搅怂乙院?,看到滿墻的水利施工圖,不解其意。加上許多人對他的地位、聲譽充滿了嫉妒,離開他家后就在背后議論,逢人便說:“人人皆知龍能騰云駕霧,而葉公獨畫龍而不畫云,可見他并不是真的喜歡龍?!?/span> 就這樣,人們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邪乎。 ![]()
到了漢代的時候,文人劉向根據(jù)這件事,在他的《新序·雜事》一書中,編寫了“葉公好龍”的段子,諷刺那些表面上很喜歡很需要某種事物,實際上并不理解或需要,甚至還有些害怕的事情。 話說其實葉公是個非常愛學習、愛鉆研的人,當他聽說孔子是個很有學問的人的時候,不止一次想要向他請教。所以他才后問子路:“我聽說你的老師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那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子路卻不敢回答,在他的心里,老師是一個偉大的人,他怕回答得不好,有損老師的形象。 倒是孔子無所謂,他呵呵笑道:“你為什么不告訴他,他自個人呀就知道讀書學習,他認真起來,連吃飯睡覺都忘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記了,甚至把歲月年齡都忘記了,如此而已?!?/span> ![]()
在這里,孔子表達了他對讀書學習以及各種活動的態(tài)度,他提倡“專一”,達到“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境界,是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表現(xiàn)出他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鼓勵學生們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發(fā)奮努力,成為各方面有用的人才。 公元前479年,楚國發(fā)生了白公勝叛亂,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葉城已經(jīng)擁有了一定的實力,這個時候,葉公沒有選擇袖手旁觀,而是果斷地率領葉城的軍隊從都城北面進城,率軍勤王,打敗白公勝,救出君主,立下大功一件。 事成之后,楚惠王毫不吝嗇地封葉公為楚國的令尹和司馬,獨掌楚國的文武軍政大權(quán)。 但是葉公并不貪戀權(quán)威,而是把令尹讓給了公孫甯,把司馬讓給了公孫寬,自己退居葉城,安享晚年。 參考資料:《中華成語大詞典》《論語·述而》《全歷史·沈諸梁》 聲 明:本文純屬娛樂,不針對任何個人和團體。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與本文無關,如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