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永遠(yuǎn)都是人類世界當(dāng)中不可改變的主題。 當(dāng)你上了一定的年紀(jì),手腳沒有年輕人利索的時候,老板就會拋棄你。當(dāng)你跟不上時代的節(jié)奏,依舊抱著老黃歷做人的時候,時代會拋棄你。 哪怕是退休后的老年人,也會因為某些問題,被身邊的至親厭惡、拋棄,無法享受到所謂的“天倫之樂”。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么“拋棄”是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呢?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是自然的真相。適合環(huán)境的,就生存下去。不適合環(huán)境的,就被淘汰了。 當(dāng)下,隨著競爭的加劇,生活消費的提高,家庭壓力的增大,那上了年紀(jì)的老人,就特別容易被年輕的子女背叛,落得孤獨終老的結(jié)果。 這幾類老人,會在60歲到70歲這十年,被親人拋棄,下場不太好。 一、把錢財存款都給了子女的老人。 有心理研究者認(rèn)為,人與人之間,永遠(yuǎn)都做不到“感同身受”。 老人覺得,只要我把錢財都給了孩子,孩子就肯定會感恩父母,履行“養(yǎng)兒防老”的道德義務(wù)。但是,孩子,真的可以跟老人“感同身受”嗎? 由于兩代人的文化、觀念、道德和經(jīng)歷各不相同,所以子女根本無法理解老人的想法,就不要說感同身受了。 那些把全部錢財,以及自己的養(yǎng)老金都給了孩子的老人,只會面臨一個結(jié)果:剛退休那幾年,孩子特別孝順。這幾年過去了,孩子逐漸變得冷漠起來,讓父母寒心。 有錢財?shù)讱獾臅r候,父母還能拿捏孩子,讓他們聽話。等父母失去了錢財?shù)牡讱猓抖紱]有的時候,那又有誰會聽這些老人的話呢? 這世上最冰冷的,就是錢財,但它很忠誠。而這世上最溫暖的,就是人性,但它很善變,會逐漸從溫柔的一面,變成薄情狠辣的一面。 二、跟子女靠得太近的老人。 網(wǎng)絡(luò)上有一個說法,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好要保持一碗雞湯的距離。所謂的一碗雞湯的距離,就是既不過分疏遠(yuǎn),也不過分親近的距離。 如果父母跟子女住在一起,這兩代人絕對會因為某些隔閡,而鬧出矛盾。不是子女認(rèn)為父母不好,就是父母覺得子女毫無孝心。 靠得太近,住在一起,抬頭不見低頭見,就會讓人放大某一方的缺點,而看不到對方的優(yōu)點。如此下去,家庭真的能夠和諧嗎? 在心理學(xué)當(dāng)中,有一個刺猬效應(yīng)。大致意思是,每個人都像是一只身上帶刺的刺猬,靠得太近,擁抱在一起,就只會互相傷害。 外人會受到刺猬效應(yīng)的影響,親人也會受到刺猬效應(yīng)的影響。要知道,“人性”不會因為某些關(guān)系和感情而發(fā)生本質(zhì)上的改變。 人老了,可以時不時見一見子女,但不能與之太過于親近,不然就會反目成仇。 三、任勞任怨,活得卑微的老人。 很喜歡這么一句話:人格的尊嚴(yán)不是別人給予我們的,而是我們自己爭取而來的。 你是家中的老人,年輕的時候辛苦賺錢養(yǎng)家。到了晚年,孩子叫你做什么,你都任勞任怨,絲毫沒有任何的底線和怨言,那你就會被子女欺負(fù)。 所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就是這個道理。人這種生物,無論面對誰,都是欺善怕惡,欺軟怕硬的。 村口的一位老人,明明為孩子付出了多年,就跟牛一樣任勞任怨,但孩子就是瞧不起這個老人,認(rèn)為他懦弱無能,丟了后代的臉。 老人自己也很無辜,我為你們付出了半生,為什么你們非要這么對待我呢?其實,不是老人做得不好,而是老人缺乏了一定的原則。 身為家中的老人,要提前表明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孩子所要求的事,我們不一定要答應(yīng),而要有拒絕的勇氣。不然,如果孩子想要了我們的命,我們也傻傻的答應(yīng)嗎? 四、多管閑事,被人討厭的老人。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兒孫自有他們自己的福氣,我們又何必為了他們做牛做馬呢?或許,我們的一廂情愿,換不來我們心中想要的結(jié)果。 這件事,本來跟你沒有關(guān)系,但你非要去插一腳,還跟孩子說,我?guī)土四?。你覺得,孩子真的會感激你嗎?肯定是不會的。 一切多管閑事的行為,只會引起他人的叛逆和反感。直白一點來說就是,別人認(rèn)為,我的事兒跟你無關(guān),你別管太多。但是,你管了,那你豈不是跟別人唱反調(diào)了嗎? 與其多管孩子的閑事,不如多想想自己的晚年。他們還年輕,自然有他們的一套。父母老了,早已無法抵御生活的風(fēng)險了。后者,才需要小心謹(jǐn)慎去做人。 人老了,被身邊的至親拋棄,這肯定是有緣由的,要么是錢財?shù)膯栴},要么是距離的問題,要么是言行舉止的問題。反正,晚年,才是生活考驗的開始。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