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的一種常見病,是指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癥。其發(fā)病原因不一,可因嗜酒、喝濃咖啡,或因膽汁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引起。本病以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為最常見,多有食欲不振、食少等消化不良癥狀。藥膳調(diào)理不僅可以祛病療疾,而且可收“淡食以養(yǎng)胃”之功,一舉兩得?,F(xiàn)介紹幾款慢性淺表性胃炎常用藥膳如下。 白術(shù)豬肚粥 白術(shù)30克,豬肚0.25公斤,粳米0.1公斤,生姜適量。將豬肚洗凈切成小片,白術(shù)、生姜加水1000毫升,煎沸30分鐘,去藥渣取汁約600毫升,再加豬肚、粳米同煮成粥,早晚2次分服。每日1劑。 功效:補(bǔ)虛損,健脾胃。適用于慢性淺表性胃炎之脾胃虛弱的食欲不振、脘腹作脹、大便滯下等癥。 包心菜粥 包心菜0.5公斤,粳米0.1公斤。先將包心菜洗凈、切碎,加水800毫升,大火燒開,小火再煮20分鐘,將菜撈出后,入粳米慢火煮粥。溫?zé)岱?,也可早晚分食,每?劑。 功效:健脾養(yǎng)胃,緩急止痛。適用于胃部隱痛、惡心、嘔吐等。 馬鈴薯糊 馬鈴薯0.25公斤(不去皮),蜂蜜適量。將馬鈴薯洗凈、切碎,加水煮成糊即可。服用時(shí)加蜂蜜。清晨空腹食用,連服15日為1個(gè)療程。一般連用1~2個(gè)療程即有明顯效果。 功效:健脾利濕,和中養(yǎng)胃,寬腸通便,緩急止痛。適用于胃脘隱痛不適、食后脹滿、脾虛食少、疼痛加重等。 陳皮香附汁炒雞 陳皮20克,香附15克,佛手10克,嫩公雞肉0.1公斤,蔥白、生姜等調(diào)味品各適量。雞肉洗凈,切小塊備用。將生姜切成米粒狀,蔥白切碎。將陳皮、佛手洗凈,醋炒香附,三者放入砂鍋中加水煎取藥汁200毫升。將雞肉先用熱油鍋炒,然后兌入藥汁,加適量清水,先以旺火煮沸,再以文火燜至藥汁干涸,放姜、蔥、料酒、醬油炒拌而成,每日1次,連吃3~5日。 功效:調(diào)中開胃,理氣降逆,燥濕化痰。適用于慢性淺表性胃炎之脾胃虛弱,腸胃氣滯證,癥見脘脅脹痛、食少不化、噯氣、惡心嘔吐、二便不利等。 甘松粥 甘松10克,粳米0.1公斤。先加水將甘松煎煮,取汁150毫升,另將粳米煮成稀粥后,入甘松汁,煮5分鐘即可,分早中晚3次空腹服。每日1劑。 功效:理氣止痛,醒脾健胃。適用于氣悶胸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胃寒呃逆、嘔吐的慢性胃炎患者。 玉竹粥 玉竹20克,粳米0.1公斤,冰糖適量。先將玉竹洗凈,加水1000毫升,水煎去渣取濃汁約500毫升,再加粳米煮為稀粥,加冰糖調(diào)味,分3~4次溫服。每日1劑。 功效:養(yǎng)胃生津,滋陰潤(rùn)肺。適用于胃陰不足、胃火熾盛或陰虛內(nèi)熱、胃脘隱痛、口干咽燥、大便秘結(jié)等。 桂皮山楂湯 桂皮6克,山楂10克,紅糖適量。先加水將桂皮、山楂煎煮15分鐘,后濾汁加入紅糖,調(diào)勻即可,趁熱飲服。每日分2次服。 功效:溫胃消食,散寒止痛。適用于胃脘冷痛、喜溫喜按、消化不良、打嗝噯氣等。 蘇子粥 蘇子15克,大米0.1公斤。將蘇子、大米淘洗干凈,一同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置旺火上燒沸,再改用文火煮40分鐘即成。早晚佐餐食用,每日1次。 功效:解表散寒,行氣止痛。適用于胃寒怕冷、胸腹脹滿、惡心嘔吐等。 神曲粳米粥 神曲15克,粳米0.1公斤。先將神曲搗碎,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分早晚2次溫服。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積。適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食積難消、噯腐吞酸、脘悶腹脹等癥。 文字來(lái)源:《醫(yī)藥星期三》 配圖來(lái)源:網(wǎng)絡(luò) 編輯:彭海波朱德珍曹琤媛 |
|
來(lái)自: 子孫滿堂康復(fù)師 > 《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