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慢慢要熱起來了,冷天兒里可以藏著捂著點兒的問題,但在夏天的高溫下終于難遮掩,這便是腳汗。因汗久會發(fā)臭,也叫腳臭。腳汗嚴重的,還會汗出如珠,似水流淌,得名多汗癥。 腳汗是天生的嗎? 中醫(yī)認為,腳汗的發(fā)生可因飲食不節(jié),脾胃失調(diào),濕熱蘊蒸腎。或是身體陰虛內(nèi)熱,郁而蒸騰。還有因久病大病之后體弱陽虛,不能固表而致。 清代醫(yī)書《嵩崖尊生》礬葛散,主治腳汗。 組成:白礬四兩,干葛四兩。此是多劑總量,每日用每樣20~25克也可。 白礬,為硫酸鹽類礦物明礬石經(jīng)加工提煉制成。其性味酸澀寒。入肺脾肝大腸經(jīng)。酸味本就有收斂固澀作用,即酸收。加上還具收斂固澀作用的澀味,以及寒氣解熱、抗菌、消炎。外用能療毒殺蟲,燥濕止癢。 《御院藥方》治腳膝風(fēng)濕,虛汗少力,多疼痛及陰汗?jié)癜W: 燒礬作灰,細研成末,將一匙多礬末用沸湯投入,淋洗痛處便可。 干葛,是葛根的干燥制品,性味甘辛平,入脾胃經(jīng)。質(zhì)輕揚,能升發(fā)陽氣,治外感證初起有汗,透發(fā)麻疹等。 《新中醫(yī)》(1983 年第 11 期)載有此方并附驗案: 白礬(打碎)25克,干葛 25克,水煎2次,煎出液共約1500毫升,倒盆內(nèi),待溫度適宜浸洗患腳,1劑藥液可洗2天,6天為1個療程。藥液不得用鐵制器皿裝盛。用藥前禁食生蔥、生蒜、生姜等辛辣之品。 臨床療效:此法治腳汗癥74例,痊愈67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3例。 注:本文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yī)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