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有白斑、不愛吃飯、身材偏瘦、休息磨牙、腸胃不舒服,說起這一系列癥狀,許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肚子里有蟲”。如果是家長發(fā)現孩子有這種癥狀,回想起小時候吃寶塔糖的經歷,更有可能已經把打蟲藥安排上了。 可是,有很多人打蟲藥吃了,癥狀卻沒好。有人覺得是打蟲藥沒選對、效果不好,其實是因為這些癥狀未必是寄生蟲惹的禍。 這些癥狀都不是寄生蟲的典型特征 兒童臉上出現白斑多是單純糠疹的表現,也叫白色糠疹,病因不完全明確,注意皮膚保濕、清潔、防曬,避免濫用藥物和摩擦刺激,通常能自愈。成年人臉上出現白斑的情況更復雜些,可以咨詢皮膚科醫(yī)生。沒有證據表明皮膚上的白色斑點和寄生蟲有直接聯系。 體內有寄生蟲生長,會和人體爭奪營養(yǎng),也會影響睡眠質量。有些寄生蟲病的患者存在不愛吃飯、身材偏瘦、休息磨牙、腸胃不舒服的表現,但出現這些癥狀也不代表一定消息了寄生蟲。多種腸胃病均可引起腹部不舒服與食欲不振,身材偏瘦除了疾病影響也有運動和個人體質原因(沒錯,說的正是那些吃不胖的人),休息磨牙的原因除了寄生蟲還包括精神壓力大、情緒緊張激動、遺傳、牙齒咬合聯系有問題、缺鈣、消化不良等。 打蟲藥不建議用于預防疾病 體內沒有寄生蟲就吃藥驅蟲,不僅是吃了個寂寞,還有可能給身體帶來危害。 認為吃打蟲藥能做到有蟲則打、沒蟲防病,實則是一種誤會。過去我國寄生蟲消息率高,逐一排查寄生蟲消息難度大,采取大規(guī)模服藥驅蟲的措施是一種權宜之計。而現階段我國公共衛(wèi)生條件越來越好,公眾的防病意識與健康認識也在提高,寄生蟲的檢出率已經越來越低,不需要全民驅蟲,反而是打蟲藥的副作用需要引起關注。在沒有寄生蟲的情況下吃打蟲藥,就有可能要承受藥物副作用。 人體消息寄生蟲的高危因素 要預防寄生蟲,不妨從容易消息寄生蟲的途徑入手。以下情況都容易導致寄生蟲消息: 1.吃生魚片、半生不熟的魚肉海鮮等 未經充分烹煮的生鮮食品容易消息寄生蟲,特別是深受喜愛的生魚片。有人認為蘸著芥末、就著酒吃生魚片可以害傷寄生蟲,事實上高度數白酒都無法害傷生魚片當中的肝吸蟲囊蚴,芥末也只能給生魚片增添一些口感罷了。 為健康考慮,不建議食用生魚片或生蝦蟹等食物,如已食用,因剛吃完很難檢出寄生蟲,一個月以后可到醫(yī)院消息科做便常規(guī)和寄生蟲抗體的檢查,判斷是否有寄生蟲。 2.衛(wèi)生習慣差 有些人不愛洗手,偏愛吃手,還有的人習慣喝生水,于是環(huán)境當中的寄生蟲蟲卵就跟著進了肚子,可謂病從口入。平時應該做到勤洗手、不喝生水,如幼兒有吃手習慣,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洗干凈手,并在1歲以后逐漸改掉這個習慣。 (圖片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