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灰,自然不是一個什么好詞。意思是公公和兒媳婦的不太正常的關(guān)系??墒牵@個詞是怎么得來的呢? 1、說法一:一個有關(guān)大文豪蘇東坡的故事 ![]() 有一日,意興闌珊的蘇東坡先生獨坐在書房。正趕上他的兒子出門,兒媳婦過來給他奉茶。 蘇東坡迷迷糊糊的見有人進(jìn)來,身形婀娜多姿,竟然看呆了。仔細(xì)一看,原來是兒媳婦!只得嘆了口氣。 兒媳婦感覺很咤異,就上前詢問:“爹爹緣何唉聲嘆氣?” 蘇軾這才反應(yīng)過來,感覺失態(tài)。接過兒媳遞來的茶杯之后,伸出食指蘸了茶水,在積滿灰的香案臺上寫下兩句詩: “青紗帳里一琵琶,縱有陽春不敢彈?!?/p> 能嫁到蘇東坡家里的兒媳自然也不是平庸之輩。嫁到蘇家之后,發(fā)現(xiàn)丈夫不及公公半點才氣,心里頗為失望。 今日看到公公寫出這樣曖昧的詩句,卻也來了興致,也蘸了手指寫詩來和: “借給公公彈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p> 寫完之后,羞紅著臉逃出大門。 這首詩如果不是文人杜撰,就有點意思了。蘇軾寫得比較隱晦,用琵琶借指兒媳,《陽春》指的是《陽春白雪》,與那首《下里巴人》相對,都是描寫指男女之情的曲子。雖然說不敢彈,卻表明了有些想法,只是不敢而已。 兒媳婦對的詩就是大白話了,簡直就是直截了當(dāng)。蘇東坡自然看得春心蕩漾,好在這不堪入目的故事終究沒有發(fā)生。他的兒子突然回來了,看著蘇東坡滿面桃花,疑惑的問:“父親在做什么,這么高興?” 蘇東坡心中一驚,急忙用袖子把香案上的的詩句擦掉,說:“沒做什么,我在扒灰?!?/p> 得,“扒灰”這個詞匯就這樣被東坡先生給創(chuàng)造出來了。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據(jù)說是隔墻有耳,或者是蘇東坡的嗓門太大,被有心人聽后記載了下來,傳為笑談。 對于這樣一個故事,我自然是不相信的。蘇東坡這樣的偉人,不可能會做出這樣無恥的行徑。雖然他是一個風(fēng)流才子,雖然有傳說他曾經(jīng)把自己的侍妾送給別人。可他選擇的兒媳婦,定然是大家閨秀,也不會是這樣不知廉恥的人。 烏臺詩案之后,蘇東坡聲名盡毀。這時候,埋汰他的人很多。直到東坡先生仙逝以后,蔡京和宋徽宗等人更是極近侮辱之能事。蔡京把魔爪伸向了死去的東坡,他在民間大張旗鼓地收繳他的詩文予以焚毀。對保存蘇東坡詩文的人也給予懲罰,至使人們不敢公開提蘇東坡的名字以及他的詩文。當(dāng)時的行政法令是“諸士庶習(xí)詩賦者杖一百?!?/p> 到了宣和年間,“申禁東坡文字甚嚴(yán)”。凡石碑上刻有蘇東坡的詩文或他寫的文字,都奉令銷毀,他的著作嚴(yán)禁印行,他在世時一切官銜也全部剝奪。 徽宗禁毀蘇東坡的詩文達(dá)十年之久,不僅他的文稿被收繳焚毀,而且凡有他筆跡的碑刻和屏壁都被拆毀。為了禁毀他的詩文,朝廷還不斷提高收繳“蘇文”的獎金。可是在民間,蘇東坡的文稿收藏卻越來越熱,價值也越炒越高。這也是我們今天還能看到蘇東坡文稿的原因。 古人埋汰名人,用得最多的一個手法就是嫁接。他們會把一些惡人的行徑,原封不動的嫁接到這個人身上。然后動用茶樓酒肆里的賣唱藝人加以宣傳。估計“扒灰”的故事就是這么來的。 2、說法二:和尚扒灰偷錫賣 ![]() 清朝有個文化人,考證的結(jié)果是,過去廟里的香爐里,總有人燒錫紙疊的銀錠,有時候,因為香爐里塞進(jìn)去的錫紙疊的銀錠太多了、太厚了,表面一層燒成灰了,里面卻還剩下許多錫紙并沒有燒透,甚至還頗完好,和尚們就去扒灰,把灰燼扒開,扒出錫紙來賣錢。住在寺廟旁邊的人知道后,也來爐子里扒灰偷錫。因為“錫”“媳”同音,于是“扒灰”和“偷媳”,就成了老公公偷兒媳的代名了。 扒灰怎么就成了習(xí)俗呢?都是文人惹的禍。 3、說法三:王安石與兒媳 ![]() 王安石的兒媳婦是守寡的,于是詩就變成了這樣: 王安石寫給媳婦的詩作,“五更早朝日西斜,看見床上玉琵琶,有心上前彈一曲,還怕別人說閑話?!眱合眿D回詩,“你孤獨來我守寡,凄苦伶仃度年華,雙起雙落何不為,別人閑話莫管他。” 都知道蘇東坡與王安石有著糾纏不清的私人恩怨,一對政敵,都鬧出“扒灰”這么丟人的亂倫戀,連兩人寫的“扒灰詩”都差不多。最大的可能,不過是各自圈子里的人對政敵的攻擊罷了,一方先編排出這段香艷故事?lián)p毀政敵的名譽,另一方不甘示弱,也依葫蘆畫瓢編到對方身上了。 4、說法四:紅樓夢 ![]() 《紅樓夢》第七回醉酒的焦大大在門口大罵“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爺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牲來!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yǎng)小叔子的養(yǎng)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 僅此一句,僅此一次,“扒灰”,名揚天下。 如皋本地剛好有一句話,對應(yīng)著焦大的言論——公爹爹扒灰叔摸嫂,一家老小和和好??础都t樓夢》是如皋人寫的,又多一項鐵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