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我們比較喜歡的一個季節(jié),綠綠的草,紅紅的花,溫和的春風(fēng)蕩漾著,小野菜們也帶著渾身的鮮嫩,和撲鼻的野菜氣,鋪設(shè)出最清新的自然之味。 在大城市里野菜是可望而不可及,而在農(nóng)村山間林田,那里的野菜是一抓一大把,還是免費(fèi)純天然的綠色蔬菜。 今天老鄉(xiāng)就和大家介紹一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野菜——蘆蒿,你知道是什么嗎?又該怎樣吃有味呢?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看法。 蘆蒿屬于菊科、蒿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別稱有蔞蒿、水蒿、驢蒿等,植株高度大約60-150cm,帶有清香氣味,葉子的質(zhì)地為紙質(zhì)或薄紙質(zhì),頂上有頭狀花序。 蔞蒿的生命力很旺盛,喜溫暖、耐濕耐肥,不耐旱,多生于海拔較低的湖邊河岸、疏林、山坡、路旁等,在中國東北、華北和中南地區(qū)多有分布和種植。 蔞蒿可采用種子繁殖、扦插、分株和地下莖等繁殖法,一般多采用扦插繁殖法。 蘆蒿營養(yǎng)價值較高,蘆蒿因含有側(cè)柏蓮?fù)枷阌?/strong>,而具有獨(dú)特風(fēng)味,每100g可食部分含有能量57千卡,蛋白質(zhì)3.7g,鈣17mg,鉀40mg,維生素C1mg。 此外,現(xiàn)代研究表明,蘆蒿中總黃酮含量比較高,其抗癌元素硒的含量每公斤23Ug,是公認(rèn)抗癌食物蘆筍的十倍以上。 《本草綱目》中記載經(jīng)常適量飲用蔞蒿可以起到明目、生發(fā)、黑發(fā)、降壓、降脂、止血、消炎、解熱及防癌等功效,具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由于蘆蒿在生長期很少發(fā)生病蟲害,是一種高效、無公害的綠色食品,也可以說是一種典型的保健蔬菜。 一般我們食用蘆蒿都是取其嫩莖,但是葉子卻很少有人食用,其實并不是葉子不能吃,而是葉子味道比起莖更加苦澀一些,很多人吃不慣,久而久之就很少有人吃蘆蒿葉子了。 蘆蒿的吃法很多,主要是吃莖桿部分,可以燙水后涼拌,也可以炒菜來吃,還可以腌制成醬菜,作為愛吃野菜的你,可以根據(jù)自己喜好選擇吃法。 蘆蒿的口感很好,比較的清香、鮮美,嘗起來脆嫩爽口,吃起來像番薯桿子,是地道的蔬菜類美食,并且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深受人們的喜愛。 蘆蒿的吃法有很多,像什么涼攔蘆蒿、清炒蘆蒿、蘆蒿炒豆干、蘆蒿炒臘肉、蘆蒿炒肉絲等等,不妨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合適的吃法。 今天老鄉(xiāng)給大家推薦一種做法“蘆蒿炒豆干”,先準(zhǔn)備食材:蘆蒿300克,豆干4塊,紅椒碎少許,食用油,鹽等。 具體做法:先將蘆蒿桿用清水洗凈,切成寸段,豆干切成長條片,炒鍋加入食用油,油熱之后先放豆干,翻炒片刻后,再加入蘆蒿段,一同翻炒,待蘆蒿的顏色變綠至泛熟,下紅椒碎,再加入適量的鹽,混合均勻,就可盛盤食用了。 蘆蒿是比較清脆的蔬菜,但在吃蘆蒿的時候也有一定的飲食禁忌,譬如蘆蒿不能和胡蘿卜一起吃,因為蘆蒿會破壞胡蘿卜中的維生素C,從而降低了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 總之,蘆蒿雖是野生的植物,但其營養(yǎng)價值之高,卻早早就已被古人認(rèn)可了,早在明朝的時候,南京人愛吃蘆蒿已經(jīng)聲名遠(yuǎn)播,朱元璋還曾將蘆蒿列為貢品,可見一斑。 好了,朋友們,今天對“蘆蒿”的介紹就到這里,希望對你的了解有所幫助。 如果喜歡的話,勞駕將文章轉(zhuǎn)發(fā)、分享,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它的價值,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