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19 篇原創(chuàng)文章 -  我讀過一本書叫《高效閱讀法》,作者本田直之是這樣說的:「在使用金錢上,我認為再沒有像書籍這樣棒的投資對象了?!?/span>他在書里是這樣算賬的:一本1500日元(約人民幣77元)的商業(yè)書籍,如果活用到商場上,有100倍的投資回報率,那么就能把1500日元變成15萬日元,相當于7700元。我們暫且不去關(guān)心這個回報率的真假,他說的讀書之后收到回報是一定要有的,否則就沒有必要讀書了,尤其是一些致用類書籍。你也可以給自己算一筆賬:你每年買了多少本書?這些書變成你的資產(chǎn)還是負債?是資產(chǎn)的話,它回報率是多少?負債的話,又損失了多少錢?你算賬的意義是,辨別自己買回來的書,到底是資產(chǎn)還是負債。當我有這個意識之后,買書就很慎重了。如果我要買的那本書,只是為了顯擺或?qū)碛锌赡茏x到,而不是一定要讀,我就不會買。因為這樣的書多少錢買來都是一個負債項,哪怕只花10塊錢它也是負債。以前我可不是這樣想的。我認為買一本書不過是二三十塊錢的事,把格局放大一點不要去糾結(jié)這點錢,看到不錯的書買來就是了,反正書不怕多,即使不看扔掉了也不可惜。你可能也會說,一個月買四五百塊錢書,一年才五六千,這點負債算什么?買買買,好書可遇不可求,說不定以后買不到了,反正買書是不會虧的。后來我才意識到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看它到底有沒有用。如果沒用處的話,我為什么要花這筆錢呢?畢竟花一分錢也是負債。那么把書買來了,如何讓它變成資產(chǎn)?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作者是這樣說的: 付錢購買的動作卻不過是真正擁有一本書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 如何才能把書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就是寫下來——做筆記。 寫筆記只是第一步,它還不算是一種資產(chǎn),至少不是那種直接能用各種收益來衡量的資產(chǎn)。簡而言之,最好把讀過的書變成錢。怎么變呢?讀書變現(xiàn)的方式就太多了,你在網(wǎng)上搜索就有一大堆。我還是贊同本田直之說的,讀商業(yè)書籍并用到商場上,用知識換取10倍乃至100倍的收益,這個才是最直觀的。你不讀商業(yè)類的話,讀與自己工作相關(guān)的書也可以做到的。比如你目前從事的是銷售行業(yè),通過讀銷售類書籍來提升你的業(yè)務(wù)水平和銷售技巧,那么你的收入自然翻了幾倍。假設(shè)你是銷售新手,每月除了底薪,就是可憐的銷售提成,加起來還不到5000。可是你買了一本50塊錢的書來讀,并活用書里的知識,讓你一個月多了5000的銷售提成,是不是有了100倍的回報了?有些行業(yè)還不止這點提成,你甚至有可能拿到五萬,五十萬,那么你讀這本書的回報將有上千、上萬倍。再說你由讀書學(xué)到的銷售技巧不是一次性的,你還可以靠它再拿幾年的提成。這便是這本書帶給你的資產(chǎn)。 
那么,除了閱讀這類商業(yè)相關(guān)的書籍之外,文學(xué)類、思想類等看似不太實用的書如何變成資產(chǎn)呢?可以分兩種情況去看待。 一是功利地變現(xiàn)。比如你讀了一本書,寫書評去投稿拿稿費,或者寫讀書筆記發(fā)在公眾號上收到讀者的贊賞等,都是可以直接用現(xiàn)金來衡量的。二是內(nèi)在的提升。當你讀了一本思想類的書,讓自己醍醐灌頂,提升了自己的認知水平,那么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各類問題的時候,就能應(yīng)對自如,你將變得更加強大。第二種雖然看上去是無形的,卻潛移默化地影響你做事的方式,你甚至可以靠它翻身,那么這本書對你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資產(chǎn)。 一旦你對自己買來的書有了資產(chǎn)與負債的區(qū)分,就知道如何處理這些書了。你再看書架上有哪些三五年內(nèi)沒動過的書,它們也不在你的閱讀計劃之內(nèi),那么這些書就只是一堆爛紙,是你付出之后卻產(chǎn)生零回報的負債項,還占據(jù)了你的書架。那么你就可以毫無顧慮地把它們處理掉,送人也好,直接扔掉也罷,它們都跟你不再有任何沒關(guān)系。而那些你有可能讀到,并且有把它們讀透并用上的書,就是你的資產(chǎn),值得用心閱讀。我建議在沒有讀完這部分書之前,還是不要輕易買新書。你可以把這些可稱之為資產(chǎn)的書全部列出來,一本接著一本地精讀,爭取全部榨干。你可以靠這些書升職加薪,直接變現(xiàn)或者提升自己的內(nèi)在,總之要把有用的知識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只有這樣,你讀書才有意義,而這些書也才是你真正的資產(chǎ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