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介紹 ![]() 伍蘭香 -- 中學語文教師 教學中善于學習,不斷鉆研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教材教法,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曾多次榮獲各級賽課獎項,連續(xù)兩年被評為“優(yōu)秀青年教師”。 作品分享 《裝在套子里的人》課例比較研究 ——以李鎮(zhèn)西、郭初陽、張全民三位特級教師教學實錄為例 內容摘要: 契訶夫的小說是外國小說的經典,其作品《裝在套子里的人》一直是中學語文研究外國小說閱讀教學的有效范本。它歷來也是許多中學教師在比賽、示范課中的常選篇目,而其中也不乏許多著名的語文教師的教學課例。本文選取的課例正是來自李鎮(zhèn)西、郭初陽、張全民三位特級教師所執(zhí)教的《裝在套子里的人》,從教學基本流程、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方面作出比較分析,以期能為教師們在備課、執(zhí)教《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裝在套子里的人》課堂教學課例比較 三篇關于《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課例分別來自李鎮(zhèn)西老師、郭初陽老師和張全民老師,對于同一篇課文,展現(xiàn)了三位老師不同的教學特色。下面就三位老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課堂教學作分析和比較。 (一)李鎮(zhèn)西老師課例介紹 2005年3月29日,李鎮(zhèn)西老師在課堂上執(zhí)教《裝在套子里的人》,李鎮(zhèn)西老師非常注重“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 表1:李鎮(zhèn)西老師課例教學基本流程和主要問題結構展示 ![]() (二)教學內容的確定 王榮生先生曾說“一堂語文課,如果教學內容有問題,或者只有在考試的試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師的教學再精致、再精彩,課堂的氣氛再熱烈、再活躍,價值都極為有限?!睆闹校覀兛煽闯?,教學內容的選擇是課堂成敗的關鍵。 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說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李鎮(zhèn)西老師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首先是引導學生總結別里科夫這個人物形象一些基本特點,對別里科夫形成一個整體的感知。而在跟學生的互相提問答疑的過程中,李老師又引導學生將別里科夫和祥林嫂的形象作比較,這既為分析人物形象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同時也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李鎮(zhèn)西老師主要采用了比較法、討論法、談話法。在一開始老師為大家導入了兩篇很小的小說《一個小公務員之死》《渴睡》點出了小人物的悲哀命運。在這之后,李老師希望大家談談對別利科夫的看法,沒有特殊限制。在李老師看來,剛開始的沉悶也是學生思考的過程,是一種期待,我們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之后有學生開始發(fā)言,老師在適當?shù)臅r候打斷、反問,讓學生一步一步深入思考,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活躍課堂,深入探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四)教學流程的設計 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整個教學流程給人一種“行云流水,舉重若輕”之感,其教學流程的最大特點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堆b在套子里的人》的整個教學流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首先是文章背景知識介紹與了解,其次是學生的自由討論。而第二個部分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李老師“以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同時,李老師也不忘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抓住時機,適時引導學生。雖然李老師在整堂課中只設計了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為什么別里科夫能夠轄制中學和全城整整十五年?”,然而這一問題正好切中文本的重難點。。李老師在突破這個重難點時,并沒有刻意求新,求巧,而是深入淺出地將放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解決。 二、郭初陽老師執(zhí)教《裝在套子里的人》課例分析 (一)郭初陽老師課例介紹 郭初陽老師是語文課程生態(tài)改良的引領者,2007年4月5日,郭初陽老師在浙江杭州外國語學校執(zhí)教《裝在套子里的人》,具有原著意識,注重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細讀文本。 表2:郭初陽老師課例教學基本流程和主要問題結構展示 ![]() (二)教學內容的確定 郭初陽老師的課堂最突出的就是一個“人”字,側重對人物變形的探討。郭老師首先也是引導學生分析別里科夫能夠轄制全城十五年的原因,從而揭露在權力壓榨下眾生變形之象。同時,郭老師也是一個“近乎偏執(zhí)的原文主義者”,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原著意識,因此,他在課堂上運用原文選文比較的方法來挖掘別里科夫的“性愛觀”,并由此引導學生深究人性的根本問題。郭初陽老師在課堂上設計的問題并不多,但其內容都指向了文學作品中的“人”,這就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人”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郭老師主要采取的也是談話法,在課堂間穿插討論、探究與發(fā)現(xiàn)。但是郭初陽老師的談話與張全民老師又各有千秋,郭老師以簡單的“別里科夫的套子里面裝了什么?”這樣的簡單問題開始,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進而引出原著,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文本。在閱讀原著時加入小組討論,篩選出十個關鍵詞進行探究,通過對“解釋、生活化、性與愛、女人”等十個關鍵詞的探究與思考,讓學生去闡述自己的觀點,把握文章主題,在課堂中得到提升。 (四)教學流程的設計 郭初陽老師從最開始的檢查預習情況入手到問卷調查中的釋疑,再到重難問題的合作突破、最后到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整個教學流程都很完整,并且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設計得比較清晰合理。其中,課前的問卷調查和課中學生上黑板展示環(huán)節(jié),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探究以及表達自我的能力。 三、張全民老師執(zhí)教《裝在套子里的人》課例分析 (一)張全民老師課例介紹 2013年,張全民老師在長沙市明德中學舉辦的第九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上執(zhí)教《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對象為高中生。該課例榮獲一等獎。 表3:張全民老師課例教學基本流程和主要問題結構展示 ![]() (二)教育內容的確定 傳統(tǒng)小說文本的教學主要圍繞小說三要素為突破點,而張全民老師卻突破了“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的陳舊藩籬,將別里科夫形象的塑造方式、“我們”的意義、華連卡姐弟在作品中的意義作為主要教學內容,旨在幫助學生理解敘事方式夸張的目的、敘述人稱的反諷意味、敘述形象的象征意義,由此構建一種新的小說閱讀圖式。張全民老師能另辟蹊徑,運用敘述學的知識,大膽創(chuàng)新地挖掘《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敘述價值,為小說閱讀的教學提供了新思路。文本的敘述價值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除了張全民老師所選取的內容,這個文本的敘述層次也值得我們探討。小說實際上采用了“故事套故事”式的結構:外層是獸醫(yī)伊凡尼奇與中學教師布爾金因打獵誤了時辰,借宿在某村莊的堆房,二人的一番對話;內層則是布爾金講述的別里科夫的故事。這種敘述技巧很隱蔽,也很獨特,同樣值得探討。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張全民老師主要采取了小組探究的方式,兼有朗讀法等。在感知別利科夫形象時主要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方法,完成別利科夫人物的人生簡歷。靈感來自于網頁設計,在以生為本的理念基礎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采取朗讀法朗讀文本,讓學生親近文本,做深入的交流。 (四)教學流程的設計 整個教學流程,張全民老師基本上是用幾個主要問題串聯(lián)起來的,從形象的塑造方式到敘述人稱的意義再到敘述想象的象征意義,整堂課的設計思路是非常清晰,層層深入。但從細節(jié)處看,張老師的課從最開始的“感知”一下子就跳入到主要問題的探究,這中間的銜接略顯突兀。此外,張老師雖有設計小組探究活動,但學生的探究效果并沒有很好地落到實處,后面的教學有點偏向把教師的個人解讀教給學生。 四、《裝在套子里的人》課例比較對教學的啟示 縱觀三位特級教師的課例,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使用和教學過程的開展上各具風格,其教學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筆者從中獲得了幾點啟示。 (一)抓獨特之處,確定教學內容 小說閱讀教學往往圍繞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展開,他們都具有教學價值,然而我們卻很少進一步思考文本所獨有的核心教學價值,也就是其他文本無法取代的價值?!堆b在套子里的人》在最新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屬于必修下的第五單元,這一教學單元所選篇目均為小說,且都反映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具有社會批評性。本單元重在了解作品如何運用藝術手法實現(xiàn)創(chuàng)作意圖,品味小說在形象、情節(jié)、語言等方面的獨特魅力,欣賞小說不同的風格類型。因此,這五篇小說都各具特色?!蹲8!芬耘f中國社會最底層的勞動婦女為主要題材,揭露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質,彰顯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意義?!读纸填^風雪山神廟》最具特色的教學價值就是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洞倏棥贰蹲冃斡洝纷钔怀龅木褪嵌纪ㄟ^人的異化,寫人化為蟲的故事來展現(xiàn)對社會現(xiàn)實深沉的批判。而《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作品主題、精湛的藝術技巧都具有一定的教學價值,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只是對于其核心教學價值,我們往往都探究得還不夠深,而張全民老師的課例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他挖掘到了《裝在套子里的人》中所獨有的“敘述”價值,打開了文本的隱蔽之門,讓學生產生更高層次的閱讀體驗,激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閱讀思考,這就為教師在今后的小說閱讀教學中思考如何確定教學內容提供了一個新的突破口。 (二)巧設主問題,激活思維支點 在教學過程中,一堂精彩的好課離不開教師對主問題的精心設計,主問題是聯(lián)結文本、教師和學生的核心紐帶,主問題的設計影響著學生能否對文本進行思考、品析、探究,是學生由“淺閱讀”走向“深閱讀”的必經之路。能夠將教學重難點和具體學情結合起來設計出的主問題,往往在教學中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對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從這三個課例的主問題設計來看,李鎮(zhèn)西老師和郭初陽老師都緊緊抓住了隱藏在文本深處的“別里科夫這樣一個小人物為什么能轄制全城?”這一矛盾點。在問題設計點的選擇上,結合了具體學情,這種層次性和邏輯性的問題把學習內容和核心教學內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時也將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結合起來,從而深入挖掘小說主要人物形象的內質,也讓學生對小說主題的理解更為深刻。而張全民老師透過文字見他人之未見,設計主問題時,引導學生思考容易被忽略的“我們”在作品中存在的作用,從而理解敘述人稱反諷的意義。這啟發(f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也可以之為支點,激活學生思維,進一步讓學生穿透文本發(fā)現(xiàn)隱藏在文本背后的“俄羅斯套娃式”的敘事結構,讓其品味到文本的獨特魅力。 (三)以學生為本,構建高效課堂 衡量一堂課的好壞,最根本的標準應該是是否促進的每位學生的發(fā)展。要構建高效課堂,就要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上三位特級教師在執(zhí)教文本時都關注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閱讀交還給學生并引導學生感悟感言,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操,落實了新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李鎮(zhèn)西老師的課堂,他敢于把課堂交給學生,對課堂既“放”又“收”,能根據學生的提問審時度勢,靈活應變,用娟娟細語,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無法預約的美”。此外,在細讀文本時,尤其是在教學節(jié)選版或是選讀版的文本時,要有原著意識。郭初陽老師在課例中所采用的原文與選文比較閱讀的方法,不僅讓學生進一步貼近文本,感受原汁原味的閱讀,還能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 雖然這三位特級教師在教育內容的選取和課堂組織的方式上各有不同,但都很好地從不同方面引導學生品味經典,激發(fā)學習欲望,發(fā)展思維,讓學生有所收獲,那么這三堂課就是成功的,值得我們借鑒。 參考文獻: [1]謝政滿.《裝在套子里的人》研究綜述和教學建議[J].中學語文教學.2015. [2]黃厚江.《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實錄[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1999. [3]劉祥.《裝在套子里的人》課堂實錄[J].江蘇教育.2018. [4]李鎮(zhèn)西.李鎮(zhèn)西:我的語文課堂(上、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 [5]張全民.《裝在套子里的人》課堂實錄 [M].第九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2013.7 [6]賀衛(wèi)東. 中學語文教材研究與教學設計 [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7]何丹.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文本接受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6. [8]孫健.今天,我們該怎樣教小說?——從爭議獲獎課例《裝在套子里的人》談起[J].語文教學通訊.2014. [9]趙新藝;何曼曼;趙瑩.從敘事學角度解讀《裝在套子里的人》[J].語文建設.2018. [10]王榮生.小說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圖文:伍蘭香 編輯:謝藝琳 審核:李 進 |
|
來自: 新用戶5690995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