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明 1958年生人,字玄父、號亦園散人,海上畫派代表人物吳昌碩先生再傳弟子。一級美術師、中國揚州八怪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揚州八怪研究會會長、江蘇省僑聯(lián)華僑書畫院副院長、揚州華僑書畫院院長,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揚州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南京書畫院、上海書畫院特聘畫師、南京印社理事、中央美術學院姚鳴京教授“山水畫語言研究”訪問學者。 “原創(chuàng)性書法”之濫觴 劉方明 1984年3月在部隊組織的篆刻學習班上,我曾經即興用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真卿的“祭侄稿”之所以被譽為天下第一、第二行書名作,講述堅持原創(chuàng)性作品探索的重要,引起了同行們的反響。幾十年來在篆刻和書法研探中一直奉行此原創(chuàng)性,似有所得,用自己撰寫的內容和自己漸成體系的筆性創(chuàng)作出數(shù)以千計的書印作品。今天來看這個過程,踐行的正是石濤“我之為我,自有我在”之理念。 原創(chuàng)性書法,是一種張揚個性特點的書寫狀態(tài)。書法藝術中的原創(chuàng)性首先表現(xiàn)在對書法內容的要求。唐詩宋詞固然很好,但今人用來書寫是沒有當時詩家詞人的創(chuàng)作情緒的,哪會有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浪漫情懷; 也沒有蘇東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情感纏綿; 更沒有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家仇國恨。因此,要有書法家自創(chuàng)的詩詞、聯(lián)句等,方能有真情實感的內容與美感。當代“草圣”林散之以一本《江上詩存》而名世,故在他晚年特意關照家人欲以自書“詩人林散之” 來作墓碑,說明自撰書法內容的意義。他的絕筆書法“生天成佛” 與弘一法師的絕筆書法“悲欣交集”是現(xiàn)當代兩位書法大師心臟即將停擺前最真實而凝練的表白。 林散之作品:生天成佛 弘一法師:手書“悲欣交集”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刻有《建軍光輝歷程印譜》共20方,其內容是: 南昌起義、秋收暴動、井崗會師、星火燎原、遵義曙光、雪山草地、會師陜北、挺進敵后、艱苦抗戰(zhàn)、遍地烽火、奮起自衛(wèi)、外線出擊、戰(zhàn)略決戰(zhàn)、新式整軍、雄師渡江、解放祖國、進軍西藏、抗美援朝、保衛(wèi)邊疆、建設祖國。該印譜《人民日報》、《解放軍報》都曾登載。九十年代刻有《氣勢篇印譜》共48方,其內容:“氣者,冷熱陰晴之形。勢者,力量之趨向。所謂氣勢,乃形與力相聚。或凝重,沉郁,或飄逸,灑脫,一派天機。激越時,如高山墜石,夏雷滾滾,甚是雄壯,蒼茫。舒緩時,似長河落日,溪流淙淙,不乏簡靜,神雋。窮盡變化,遠望,近觀,其奧妙,玄之又玄,俱歸自然。氣勢有:高低大小之分,善惡美丑之別。面壁者云,氣,若有若無,存吾心中。勢,貫通,順暢,意在必得。于今賞讀,詩書畫印佳構,如感氣,同脈勢,可觀性情,自觸膽魄。愚以為,氣勢,審美之,大象也?!?《建軍光輝歷程印譜》內容先是自撰,后在軍事科學院軍史專家?guī)椭峦瓿?。《氣勢篇印譜》166字內容則是自撰。 2013年8月廣陵書社出版了《摩崖入畫四字聯(lián)》。書中收入113副自撰題畫四字聯(lián)句,并以真草隸篆四體書寫成作品。我亦喜愛創(chuàng)寫嵌名四字聯(lián),留存亦近300幅。 出身于“揚州八怪”故鄉(xiāng)的我,懵懂即受家教影響,讀唐詩宋詞古文,十歲后好用文言記事。與揚州八怪有緣乃“天時、地利、人和”之關聯(lián),八怪十五家皆是詩人,其中一對師徒(金農與羅聘)亦用“詩弟子”為愛稱。之后海上畫派牽牛耳者、師祖吳昌碩先生承續(xù)“詩書畫印融合” 之形式成一代宗師!當代齊白石續(xù)之。這一切讓我在“學有傳承”的創(chuàng)作中對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及文字內容之地位一直高看并孜孜以求,書畫創(chuàng)作,提筆即以自己有感而發(fā)之詩詞、聯(lián)句創(chuàng)作,每畫皆題與畫相融合之詩詞創(chuàng)作。由此,積過往之“腋”與“沙”,成今日之裘與塔。其中含《亦園詞存》四十首、共一千零五十首,逾十萬字、構十三卷,終成《方明詩千首》,現(xiàn)正在北京線裝書局出版社進行三審三校等待付梓?!拔臑樘斓匦摹?從古至今,書法家只有自撰而書的內容,方能完美地創(chuàng)作出“真情、真意、真趣?!?的作品。 2018年5月廣陵書社出版 2023年線裝書局出版:《方明詩千首》 書法藝術中的原創(chuàng)性還表現(xiàn)在對書法“筆性”的界定。董其昌曾言:“筆惟軟而奇怪生焉?!?歷代書法家就是靠這毛筆達而成就,但每位書家使用筆的方法、理念及藝術特點皆各不相同。漢以后,魏晉南北朝書法筆性呈現(xiàn)“風度韻致”雅逸超然的狀態(tài)。唐代尚法,筆性顯現(xiàn)正大氣象。宋代追求意趣,不囿法度的“蘇黃米蔡”各臻其妙是書法筆性最自由的時期。元明清三代偏于形態(tài),書法筆性趨于“靈苗自探”,呈現(xiàn)大家輩出之光景。 今人多從傳統(tǒng)碑帖入手,注重基本功養(yǎng)成,此為正道。對初學者而言是正確的,這對自我“筆性”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然而,齊白石先生對后學之警言:“學我者生,似我者亡” 讓我記憶猶新。我曾想,優(yōu)秀傳統(tǒng)如會發(fā)聲的話,它也會聲明:“不可照著我的樣子寫一輩子?。∫D學多師!要去探索你個人的面貌!” 現(xiàn)實是,很多人把練書法當成就是描摹,越像越好。從筆性中尋找不到一絲一毫的個性,不是傳統(tǒng)的翻版就是其師的嫡傳,造成了一陣陣的”時風書法” 狂飆。 我多年一直欣賞上海趙冷月先生的衰年變法,獨具一格?!囤w冷月八旬書法集》自序中說:我向往“豪華落盡見真淳'的大雅之境,堅持走自己的路,即使書法寫的丑一點,也是真情的流露,書法風格不必東施效顰,每個人應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去發(fā)揮、去創(chuàng)造。冷月先生還老返童,欲去“唐、宋之鉛華”,盡得優(yōu)游之率真,書法筆性發(fā)生神遇而跡化之美感,這是大藝術家之修為,令人仰視。 清代康雍乾時期的“揚州八怪”中的金農和鄭板橋的書法筆性,一個是“截毫臥寫” 寫出了漆寫。一個是以真草隸篆融合,任性而為地寫出亂石鋪街般的“六分半書”。二人“筆性”異中有同,一是均從帖碑中汲取精華,具有厚實的傳統(tǒng)功底。二是從金石氣韻,詩文情懷中找到自我,特立開宗。 吳昌碩先生承傳揚州八怪詩書畫印融合創(chuàng)新形式,是開宗立派的大家。其書法筆性延至石鼓文,自成體系,影響了齊白石,形成民國間的雙子星座。當今具有原創(chuàng)性書法的名家應為不多,像弘一法師、徐生翁、林散之、高二適、啟功、沈延毅等先生,都極具原創(chuàng)性書法特質,青史留存,很值得我們尊崇。 自撰四字聯(lián)作品:探源釋奧,點石成金。 自撰七絕詩: 朝圣歸來何所獲, 清標旨擬道途明。 幽深恬淡純高韻, 自向毫端傳摯情。 己丑中秋前六日曲阜個展歸返揚州,揣思整個行程,得此七絕。 自撰七絕詩: 小詩千首萬般情, 心路歷程精進縈。 五十春秋風雨過, 認知獨領引前行。 壬寅小暑,業(yè)經半年時光努力,將自己所作詩詞用平水韻通稿提升,此詩乃為第一千首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