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桓公十五年(4)——人盡可夫

 有物書齋 2023-03-10 發(fā)布于河南
公元前697年,甲申,周桓王二十三年,魯桓公十五年,齊襄公元年,晉武公十九年,秦武公元年,楚武王四十四年,鄭厲公四年。
01

周天子姬林二月“求車”,三月駕崩,但沒人理他,因為中原小霸王鄭國又出事了。
?“五月,鄭伯突出奔蔡。鄭世子忽復歸于鄭?!?/span>
《春秋》
注意:此時鄭莊公已經(jīng)崩了4年,鄭厲公鄭突為國君。《春秋》先說鄭伯突出奔蔡國,又說鄭世子忽復歸于鄭,讀書稍微馬虎點的人就會認為鄭忽是鄭突的兒子,其實兩人是兄弟。《春秋》屬于微言大義,主要就體現(xiàn)在對人的稱呼和動詞的運用上。
《公羊傳》就說:“鄭世子忽復歸于鄭。其稱世子何?復正也。曷為或言歸或言復歸?復歸者,出惡歸無惡。復入者,出無惡,入有惡。入者,出入惡。歸者,出入無惡。五月,鄭伯突出奔蔡。突何以名?奪正也?!?/span>
(鄭國世子忽重新回到鄭國。為什么稱他為世子呢?因為他是來恢復他作為正嫡的君位,屬于復國,是正道。為什么有的書上說“歸”,有的書上說“復歸”
“復歸”的意思是:出奔的時機或出奔的行為本身是不對的,但回來的時機或行為是正確的;
“復入”的意思是:出奔的時機或行為是正確的,但回來的時機或行為是不對的;
“入”的意思是:出奔和回來都不對;
“歸”的意思是:出奔和回來都沒有罪惡。)
我是這么理解的,“入”帶有強迫的意思,比如現(xiàn)在西北有些地方罵人的時候還帶“入”這個音,而“歸”就可以理解為“眾望所歸”
復歸就是看你頭也不回的離開,我等著你回來,死鬼!
復入就是當初是你要分開,分開就分開,現(xiàn)在又要用“真愛”把我哄回來,我不愿意!
那么“復”是個什么意思呢?有一種說法跟《易經(jīng)》有關。
復字從“彳”(chì,為行貌,走路的樣子;從“復”,象征走原路,有去有來,寒來暑往之意。《地雷復》為一陽五陰,陽爻在下,五陰在上。上卦為坤,下卦為震,出震而入坤。坤為順,震為動,動而順,故陰邪不能傷害。震卦一個陽爻出現(xiàn),意味著其他陽爻慢慢都會來,陰爻不能阻擋。所以《地雷復》卦的爻辭是: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地雷復》是初爻陽爻動而形成,故《彖傳》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span>
所以,“復”本身就有“出入”的意思,而“入”“歸”反而是用來修飾“復”的。這是古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之處。
02

既然鄭厲公得國不正,為什么稱呼鄭厲公鄭突為鄭伯呢?《谷梁傳》說:“譏奪正也。”(譏諷鄭厲公得位不正)。為什么稱呼鄭厲公姬突為“鄭伯突”就可以譏諷他呢?《谷梁傳》接著說:“禮:諸侯不生名。”(按照禮制,諸侯只稱呼爵位,是不直接稱呼名字的。)
《公羊傳》“稱名”這件事又多了一層闡發(fā):
“明祭仲得出之,故復于此名,著其奪正,不以失眾錄也。”
(說明鄭厲公是在權臣祭仲逼迫下而出奔的,故寫上他的名字,彰顯其得位不正的事實,同時也表示他并不是完全失掉了鄭國的民心。)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鄭國實際上已經(jīng)分了兩派,這對一個要繼續(xù)發(fā)展的諸侯國來說,危險了。
祭仲為什么要逼迫鄭厲公離開呢?當年鄭厲公登位不是得到了祭仲的支持嗎?《左傳》記錄了一個故事。
“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奔乐贇⒂杭m,尸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毕模瑓柟霰疾?。六月乙亥,昭公入。”
“蔡”,在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一帶。
(祭仲專權,鄭厲公姬突很忌諱祭仲,擔心祭仲控制朝政。姬突就派祭仲的女婿雍糾去殺他。得令后,準備在郊外宴請祭仲,把祭仲引出城,趁機殺之。雍姬知道后,對她母親說:“父親與丈夫哪一個更親近?”她母親說:“任何男子,都可能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父親卻只有一個,怎么能夠相比呢?”于是雍姬就告訴祭仲說:“雍氏不在他家里而在郊外宴請您,我懷疑這件事有問題,所以告訴您?!奔乐亳R上意識到有危險,反殺雍糾,并且把尸體擺在周氏的池塘邊。鄭厲公看大勢已去,就裝載了雍糾的尸體逃離鄭國,離開的時候說:“做大事和女人商量,死得活該!”夏季,鄭厲公逃亡到蔡國。六月乙亥(二十二),鄭昭公姬忽又回到新鄭即位了。)
這事有兩個地方要說一下:
第一就是鄭厲公姬突為什么要找祭仲的女婿雍糾去殺祭仲?因為鄭厲公鄭突的母親是宋國大族雍氏家族的,當年宋莊公綁架祭仲,逼祭仲立鄭突,雍氏又綁架鄭突,借以索取財物。這兩件事里,鄭突可能是跟雍氏演了雙簧?,F(xiàn)在鄭厲公跟祭仲鬧矛盾,第一反應肯定是找舅家人。但問題是舅家人雍糾娶的老婆是祭仲的女兒。鄭厲公讓女婿去殺老丈人,可見其確實是無人可用了。
第二鄭厲公為什么走的時候還要裝上雍糾的尸體?因鄭厲公是雍氏的外孫,將來復國可能還要借助雍氏的力量,故而帶上雍糾的尸體,以示好于雍氏。
這是“人盡可夫”的本來意義,丈夫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而父親與自己有血緣關系,從血親角度考慮,自然是幫父不幫夫,這是先秦時代樸素的價值觀。而且女人在春秋時代地位較男人低,其在夫家的地位往往來源于其父親的地位,如果父親死了,家族不存在,對夫家來說,很容易就棄之如敝履。需要的時候,就是小甜甜,不需要的時候,就是牛夫人。

當然,這個理論在男性為主的社會肯定是沒有市場的,甚至是要被批倒批臭的。因此,“人盡可夫”這個詞的含義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人盡可夫”。杜預在《左傳》中作注的時候,就說:“婦人在室則天父,出則天夫。女以為疑,故母以所生為本解之。”這是“三從四德”東晉版的解釋,最后一句也正說出了當時的社會,正值“女人應該以何為綱”的思想碰撞期,也“以夫為綱”“所生為本”之間并沒有定論。
也正因為中國的男性從先秦時代開始對女性的權利不重視,才有了鄭厲公姬突找女婿殺岳父的奇葩操作。中國歷代的解釋是雍糾做事不密,讓妻子輕易探知此事。而我則傾向于鄭厲公對女性個人權利過于忽視,對雍糾個人性格了解不足,兩個因素綜合起來,才導致清君側(cè)事件的失敗。
那么反過來想,也正說明在先秦時代,中國女性并不像明清時代,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而是可以有自己的選擇,比如丈夫和父親都掉水里,救誰?《左傳》告訴我們:救父親!
03

回過頭來講鄭厲公出奔,鄭昭公復國這件事,《公羊傳》《谷梁傳》都從道德層面肯定了姬忽“正位”的合理性,《左傳》則說的比較全面。
杜預說:“突既篡立,權不足以自固,又不能倚任祭仲,反與小臣造賊盜之計,故以自奔為文,罪之也。例在昭三年(前539年)。忽實居君位,故今還以復其位之例為文也。稱世子者,忽為大子,有母氏之寵,宗卿之援,有功於諸侯,此大子之盛者也。而守介節(jié),以失大國之助;知三公子之強,不從祭仲之言,修小善,絜小行,從匹夫之仁,忘社稷之大計,故君子謂之善自為謀,言不能謀國也。父卒而不能自君,鄭人亦不君之,出則降名以赴,入則逆以大子之禮。始於見逐,終於見殺,三公子更立,亂鄭國者,實忽之由。復歸例在成十八年(前573年)?!?/span>
鄭厲公鄭突不自量力,鄭昭公鄭忽則以小仁而亂大義,這兩人在治國上都有致命的缺陷。鄭莊公英明神武,但兩個兒子卻無法延續(xù)其輝煌。春秋五霸亦是如此,一代雄主之后往往是一代庸主,然后再過一兩代,運氣好的話,會出一位中興之主,再創(chuàng)輝煌。
上周末我與一位國內(nèi)五百強企業(yè)主聊這個事情,聊了一天。他也是眼看著祖輩留下的基業(yè)在自己手中慢慢縮小,而下一代到目前都沒有能夠接盤的人才出現(xiàn),憂心忡忡。雖然我告訴他,再過一代,他的孫子輩里會有可用之才,但他依然放心不下。世人喜盛不喜衰,知道未來可以好是一方面,現(xiàn)在確實不好是另一方面,心情著實可以理解。古云:君子之澤,三世而竭,五世而斬。古代那些能夠保持幾百年的名門望族,著實是不簡單。
---   End   ---

歡迎理性探討,怒發(fā)沖冠、一葉障目及鳴翠柳者不回復。
E-mail:youwushuzhai@126.com

???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