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主觀測評中,國產屏幕和三星打的有來有回 ![]() 差友們,時代好像變了,這幾年國產屏幕的進步速度真的遠超我們的想象。 ![]() 國產旗艦機型紛紛用上了國產屏幕,甚至成為宣傳的焦點。
此外, Redmi 推出的 K60 系列,由于搭載了華星光電的首款柔性 2K OLED 屏,更是在高端領域直接和三星在各項數(shù)值上 battle 得有來有回。 ![]()
![]() 國產屏幕真的崛起了嗎?從一些數(shù)據(jù)上來看,好像有點東西。 從之前的 “ 無三星不旗艦 ” ,到現(xiàn)在國產屏幕走向旗艦機型已經是一種大趨勢了。 ![]() 再加上今年手機市場的頹勢下,代表中高端屏幕的的 OLED 市場上,中國廠商占比反而突破到了 30% ,比去年的 20% ,多了一半。 ![]() 好像國產屏幕逐漸在高端 OLED 領域拿回話語權了。 ▼甚至開始向三星反向輸出了 ![]() 這差評君就開始納悶了,為什么前兩年還被噴的要死的國產屏,突然就站起來了? 于是,差評君特意找到了華星光電的工程師朋友,咨詢了一下這個行業(yè)的內幕,我才了解到近幾年國產手機屏的突飛猛進,其實是產業(yè)鏈降成本,和 “ 技術逼近 ” 后雙重進步的結果。
![]() 但是距離最頂級的屏幕,還是差了最后一點點的距離。 不過一個好消息是,排在咱們的前頭就只有三星這個難啃的 “ 硬骨頭 ” 了。 那么什么時候咱能不做第二了呢?這還得先弄明白咱們和三星的差距在哪里。 先說一個冷知識,雖然咱們的面板工藝落后了挺多年的樣子,但在代表了目前手機屏幕最高水平的 OLED 領域,其實咱們比三星還要早進入 OLED 領域。 ![]() 2001 年,來自清華的一批研究人員成立了維信諾,開始布局 OLED 。次年就拉出了 OLED 產線,滿打滿算比三星都要早了 1 年。 不過,一個是國內初創(chuàng)小公司的蹣跚摸索,一個是韓國財閥的大踏步推進,差距還是客觀存在的。
![]() 所以, 20 年后在 OLED 領域三星世界第一,維信諾出貨量第四( 取自 2021 年整年數(shù)據(jù) )。核心問題就出在沒錢上。 沒錢那就融資唄,在當時的背景下,最合適的合作伙伴是地方政府。
2005 年,深圳大力發(fā)展面板產業(yè),京東方表示愿意提供技術支持。但是合作之初,由于溝通出現(xiàn)問題讓夏普鉆了空子。夏普對深圳方面表示京東方技術有限,不如與我合作。 ![]() 誰料在京東方出局后呢,夏普轉而和南京合作,擺了京東方一道。 此后,夏普又故技重施,多次狙擊京東方與各地政府的合作。 直到 2008 年,遠走西南的京東方才和成都市政府合作,建設了西南地區(qū)首條 4.5 代線。 中國屏幕僅因為一個夏普就落后了 3 年。 不過,本來只是一些時間上的差距,加把勁可能就追回來了。 但是三星可不會傻呵呵的等著你,在日韓阻擊中國屏幕事業(yè)的同時,三星正埋著頭搞技術升級,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 在 OLED 制造環(huán)節(jié)中,有一種設備名為蒸鍍機,它負責將 OLED 有機發(fā)光材料 “ 蒸鍍 ” 到基板上,因此這個過程也成為 OLED 面板制造過程中極為關鍵的一步。而能夠制造高精度蒸鍍機的廠商,只有日本 Tokki 。 不過在新技術探索時期,往往是艱難的。OLED 屏幕的初期的良率低,成本高,大量廠商紛紛退出, 2006 年, Tokki 甚至虧損 48 億日元,一度面臨破產。 但是架不住三星眼光獨到,大力押注 OLED ,繼續(xù)向 Tokki 增加訂單,苦苦堅持了 12 個月以后, Tokki 活了下來。 ![]()
同樣,三星利用前瞻的投資視角和雄厚的財力,囊括了包括 “ 大日本印刷 ” 掌握著的 2K 分辨率金屬掩模板技術、日立金屬的 “ 超因瓦板 ” 等的面板產業(yè)鏈上游的某些材料的全部產能和獨家合約。 從關鍵設備到關鍵部件再到關鍵材料,三星在 OLED 產業(yè)鏈條的各個關鍵節(jié)點,幾乎都拿到了優(yōu)勢。 簡直就是 OLED 面板領域的 “ 六邊形戰(zhàn)士 ” ,競爭對手就差把 “ 絕望 ” 兩個字寫在臉上了。 不過,幸好咱們的面板企業(yè)并沒有被這種差距嚇到,而面板的發(fā)展也比芯片要幸運許多,我們也很快走上了面板行業(yè)的快車道。 ![]() 一來是最近二十幾年以來,咱們通過人口紅利、制造業(yè)追趕,大家的兜里都有了些積蓄,有錢就能大力搞研發(fā)。 而日韓呢,一個是日本消失的十年帶來的長遠影響,一個是經濟體量小,更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干擾。
再加上在經濟下行期間,科技企業(yè)會優(yōu)先裁撤短期看不到未來的創(chuàng)新業(yè)務,日韓進入科技收縮的階段。 而手機行業(yè)本就是一些高迭代的產業(yè),核心技術不斷變化,需要高研發(fā)、高投入維持優(yōu)勢地位。于是,在 2000 年之后的近 10 年里,日韓科技企業(yè)的發(fā)展普遍減速,甚至敗下陣來。 ![]() 形象的說,這還是國家的實力為咱科技企業(yè)的發(fā)展爭取了一點時間。 二來,日韓通過技術與專利,制造的產業(yè)壁壘,并不是鐵壁銅墻。 OLED 產業(yè)鏈上的各大巨頭們,各有各的小心思。 長期受制于三星的蘋果,想培養(yǎng)新供應商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有分析師指出,蘋果如果要擺脫這種局面就必須要扶植一家供應商與三星抗衡。 ![]() 從目前來看,這個候選者可能就是京東方。 而韓國 LG 的心思主要在大尺寸 OLED 上,在小尺寸柔性 OLED 手機屏幕上沒有明顯優(yōu)勢,于是退出了手機屏幕的競爭。 這就給了國內廠商追趕的空間。 而隨著三星和各大原材料商的壟斷性合約逐漸在 2017 、 2018 年到期。 OLED 屏幕最核心的發(fā)光材料專利也在 2021 年陸續(xù)失效。 ![]() 一直緊追不舍的中國面板企業(yè)們終于看到了趕超的機會。 先進的材料、設備陸續(xù)開始擁抱國內企業(yè),使得國產屏的市場地位逐漸提高。甚至反過來掌握話語權,然后拿到更好的設備。 尤其是在 2018 年,由于國產 OLED 屏的發(fā)展,三星 OLED 的出貨量受到影響,減緩了在 OLED 方面投資的步伐。 原先被三星包圓的蒸鍍機出現(xiàn)富余,( 2017 年 Tokki 蒸鍍機生產了 7 臺,三星買下 5 臺,京東方買了一臺,韓國拿到一臺 )京東方、華星光電等才陸續(xù)買到了蒸鍍機,國產屏幕才有了更多突破。 ![]() 再通過國內更好的成本控制搶占市場拿到更多話語權,實現(xiàn)了良性循環(huán)。 以至于近年來,日韓的面板企業(yè)的焦點逐漸轉向供應鏈的中上游,在終端屏幕領域競爭力早已不及當年。
![]() 更值得考慮的是,第三代顯示技術( OLED )的發(fā)展,其實呈現(xiàn)了與第二代顯示技術( LCD )一樣的類似歷史進程: 在 OLED 初期,咱們落后,日韓更快的形成了成熟的產品,吃上屏幕更新?lián)Q代的第一桶金。 在 OLED 的成熟期,咱們通過產業(yè)鏈優(yōu)勢壓縮成本;日韓則通過專利授權、原材料和設備,鎖定產業(yè)中更多的利潤。 OLED 核心供應鏈的中國企業(yè)屈指可數(shù)。 以此推理的話,我們很難保證:三星等企業(yè)不會拿著上游技術優(yōu)勢賺來的錢,去搞下一代顯示技術,重新復制這一模式。 所以,在這種現(xiàn)狀之下,國產屏確實能夠和三星屏掰掰手腕了,但是遠不到可以慶祝的時候。
比如,同樣是屏下鏡頭機型,國產屏幕和三星屏幕相比,三星居然有著劣勢,同時期的三星和小米 MIX4 的屏下攝像頭顯示效果一比,顯然三星屏下顯示技術遠不如小米和華星光電共同研發(fā)的結晶。 ![]() 甚至,在中尺寸的 OLED 屏幕( 多用于平板電腦 )研發(fā)方面,三星由于前期投入剛性 OLED 屏的成本太多而無法輕易轉向新的技術;而國內由于起步較晚,卻往往能選擇更符合當下需求的柔性屏路線。
回顧中國手機面板的發(fā)展,就像一次次賽跑。 在 LCD 技術上,日韓到了終點,我們才開始起跑。在 OLED 技術,日韓和我們卻先后達到了終點。 這 20 年的努力,使得我們幾乎和三星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然后等著第四代顯示技術的發(fā)令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