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芙巧克力在國內做了很多廣告,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句廣告詞,“雨下這么大,聽說,下雨天,吃巧克力和音樂很配哦”。這里其實告訴我們,下雨,音樂和巧克力最配。我這個人,腦洞比較大,聽到這句廣告詞,就不由得聯(lián)想到,在詩詞中,應該是“鮮花”和“雨”最配吧?要么,怎么會有那么多“鮮花”帶“雨”的詩詞呢?
1. 梨花帶雨
要說到“鮮花”帶“雨”的詩詞,最有名的一定是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的名句,估計連日本人都會背: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話說,晚年的玄宗皇帝思念楊貴妃,臨邛道士作法,在海上仙山中的樓閣中,玄宗終于見到了貴妃,只見她秀麗的臉上一片落寞,淚水縱橫,就像春天里,一支盛開的梨花,還帶著往下直滴的雨水。
從此,“梨花一枝春帶雨”,就成了形容美女傷心落淚,惹人憐惜的最高境界。而明代詩人唐伯虎的“梨花帶雨”,則又是另外一層境界,他在《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中寫道:
雨打梨花深閉門,
忘了青春,誤了青春。
賞心樂事共誰論?
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
千點啼痕,萬點啼痕。
曉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
“雨打梨花深閉門”,梨花盛開,正是人生的青春年少,大好時光,卻只能被風吹雨打,無人欣賞,那真的是“忘了青春,誤了青春”。思婦的大好青春年華,卻只能空守閨房,就像“雨打梨花”,青春年華,就這樣被時間一點點消磨。
相同的意境還有元代詞人張可久在《人月圓·羅衣還怯東風瘦》中寫道:
羅衣還怯東風瘦,不似少年游。
匆匆塵世,看看鏡里,白了人頭。
片時春夢,十年往事,一點詩愁。
海棠開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樓。

梨花暮雨,燕子空樓
一句,“海棠開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樓”,三種意象,都象征了人生的青春離去,白了少年頭。
2. 杏花帶雨
除了“梨花帶雨”的意象用得多,“杏花帶雨”的意象用得也不少。最有名的當數(shù)宋代志南和尚的《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沾衣欲濕杏花雨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得有多么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寫得出這樣美的詩詞來:帶著杏花香味的細雨,若有若無,灑在身上,欲濕不濕;吹動楊柳曼舞的春風,吹在臉上,似寒不寒。
這就是春雨,這就是春風,這就是春天。
無獨有偶,大詩人陸游也有“杏花帶雨”的名句,他在《臨安春雨初霽》中寫道: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詩人躺在江南小樓里,想著國仇和自己的不得志,一夜未眠;聽著外面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了一個晚上;想象著,明天早上,雨停了,太陽出來了,杏花開得正旺,賣花人挑了一擔杏花,還滴答著晚上的雨水。
杏花是美的,而滴答著雨水的杏花更美,只是詩人憂心國事,一晚未眠,還有心思欣賞這春天的美嗎?
3. 菜花帶雨
一場雨后天晴,油菜花盛開,那滴著雨滴的菜花,顯得特別嬌艷,那是春天的活力。宋代詩人郭思在《村居·移家楊柳灣》中寫道:
移家楊柳灣,小筑田家塢。
一宵春雨晴,滿地菜花吐。
一宵春雨晴,滿地菜花吐
“移家楊柳灣,小筑田家塢”,詩人把自己家遷移道一個充滿了楊柳的水灣上,在一個四周是田家的小塢上小筑起自己的房子,把一家安頓下來。
“一宵春雨晴,滿地菜花吐”,昨天晚上,下了一晚上的春雨,早上起來,天晴了;一打開大門,就看見四面八方的農田里,菜花吐蕊,盛開正艷。
在農家,菜花既美麗,又宏大,更是豐收的象征。對于農家來說,在春天,“菜花”和“春雨”最配,最美!
一句,“一宵春雨晴,滿地菜花吐”,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
4. 海棠帶雨
在傳統(tǒng)文化中,“海棠”的意象是年輕貌美的女孩,她們的臉頰特別的紅潤。最有名的就是蘇軾的“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里,“梨花”代表的是白發(fā)蒼蒼的老者,真的有點委屈了“梨花”,但“海棠”代表了年輕貌美的女孩,卻是名副其實。
而“海棠帶雨”,則暗示了女孩收到了滋潤的意思。明代大才子唐伯虎在《妒花·昨夜海棠初著雨》中寫道: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shù)點輕盈嬌欲語。
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化紅妝。
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聞語發(fā)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
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日伴花眠!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shù)點輕盈嬌欲語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shù)點輕盈嬌欲語”,昨天晚上下了一場春雨,海棠正要開花的時候,正好經(jīng)歷了雨水的滋潤;在早上天晴以后,就有數(shù)枝開放了,還帶著雨水欲滴,就像一個輕盈的女孩,嬌羞欲語一樣。
這句詩其實是一個雙關語,表面上是說,“海棠初著雨”,實際上是說,“佳人”初次得到了丈夫的滋潤?!皵?shù)點輕盈嬌欲語”,表面上是以“美人”來比喻海棠,實際上也是在說,“佳人輕盈嬌欲語”,得到了滋潤的“佳人”更加嬌羞,眉目傳情。
這就為后面的故事打下了基礎,如“問郎花好奴顏好”,“佳人聞語發(fā)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以至最后的,“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日伴花眠”,這都是“佳人”幸福的樣子!
5. 牡丹帶雨
“牡丹”,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種花,被稱為“國色天香”。詩豪劉禹錫就在《賞牡丹》中寫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如果把一個人比喻成“牡丹”,那么這個女孩,也一定是“國色天香”。唐代詩人元稹在《鶯鶯詩·殷紅淺碧舊衣裳》中寫道:
殷紅淺碧舊衣裳,取次梳頭暗淡妝。
夜合帶煙籠曉月,牡丹經(jīng)雨泣殘陽。
低迷隱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
頻動橫波嗔阿母,等閑教見小兒郎。
牡丹經(jīng)雨泣殘陽
“夜合帶煙籠曉月,牡丹經(jīng)雨泣殘陽”,“夜合”,合歡之別稱,又名“合昏”,《太平御覽》稱“夜合,葉晨舒而暮合,一名合昏”。
崔鶯鶯的身體,就像晚上閉合了的“合歡花”,還在煙霧朦朧中,在朦朧的月光照耀下,更增加了一種朦朧美;而她的臉,就像剛下過雨后盛開的牡丹,在夕暉下閃動著晶瑩的水珠如同垂淚。
“牡丹”象征了雍容華貴,詩人在暗示崔鶯鶯不是小家兒女,而是大家閨秀。而“牡丹經(jīng)雨”,既是象征了眼淚,表達了兩人的依依不舍;又暗示了牡丹被雨的摧殘,象征了兩人的愛情沒有結果。
6. 楝花帶雨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二十四番花信風,到了“楝花風”,就基本上宣告春天的結束,夏天的開始。初入夏天,天氣稍稍有點炎熱,但剛剛下過雨卻不一樣了,雨后的一絲清涼,把本來就不太熱的初夏的一絲熱氣帶走。這時候,濕漉漉的“楝花”,特別好看。明代詩人楊基在《天平山中》中寫道:
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花送到家。

細雨茸茸濕楝花
“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初夏,下著細雨,天氣就不冷不熱。細雨細濃稠密,打濕了盛開的楝花,使得它更加紅得發(fā)紫;一陣陣南方吹來,每一棵樹上的枇杷都熟了。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花送到家”,在山里滿滿行走,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只記得一路上,都是鶯歌燕語,又是山花爛漫,就這樣,一路就回到了家里。
一句,“細雨茸茸濕楝花”,在初夏時節(jié),“楝花”跟“雨”最配!
7. 槐花帶雨
在傳統(tǒng)文化中,“槐花”跟仕途相關。周代把太師、太傅、太保稱為三公,三公之位稱為“槐位”, 三公的官署或宅弟稱“槐府”。 唐代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試的年頭稱“槐秋”,舉子赴考稱“踏槐”,考試的月份稱“槐黃”。因此,讀書人都很喜歡“槐花”。大詩人白居易在《答夢得聞蟬見寄》中寫道:
開緘思浩然,獨詠晚風前。
人貌非前日,蟬聲似去年。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聽罷無他計,相思又一篇。

槐花新雨后
“人貌非前日,蟬聲似去年”,雖然今名的蟬聲跟去年一樣,但人卻不同了,你被貶謫在外,我也老了很多。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一場新雨過后,槐花上水珠晶瑩剔透,更使它艷麗秀潤,香氣濃郁。柳枝經(jīng)雨水的沖刷,清新澄碧,已經(jīng)快到秋天了。我們彼此分別,又是一年了。
一句,“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中,“柳影欲秋天”,當然是指時間又快到了秋天了,看看又是一年了;而“槐花新雨后”,是否在暗示朝廷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只是“蟬聲似去年”,那些權貴還在,所以詩人“聽罷無他計”,也沒有什么辦法。
詩人以“槐花”代表仕途,在歷代詩人詞不少見,大文豪蘇軾有詩云,“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中的“舉子踏槐”,是希望科舉高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