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佛經(jīng),如登喜馬拉雅山 文/燦川
郭繼承教授說:“如果說西方哲學是2000米的高山,孔子是5000米的高山,老子是7000米的高山,那么,佛陀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馬拉雅山!” 如今,正在跟幾個一起讀書的朋友攀登喜馬拉雅山的最高峰——《楞嚴經(jīng)》。 世界上最難登的山,就是珠穆朗瑪峰。有幸多年之前去了喜馬拉雅山下營地,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它海拔5200米,一直引以為榮。按我的體力,我的認知,這個高度已經(jīng)足夠高,畢竟,此地氧氣稀薄,人煙稀少,也不是一般體力的人能到達的高度。那晚,我看到最浩瀚的滿天繁星;清晨,看到了金色的珠穆朗瑪峰。那種震撼,時常在回味中……
曾看過視頻,在登珠穆朗瑪峰的路上,有很多尸體,他們是挑戰(zhàn)這座最高峰8848.86米時候,因體力不支、缺氧、信念不夠、裝備不足等等原因,永遠的留在了那里??墒?,他們腳下的高度已經(jīng)很高。而珠穆朗瑪峰8848.86米的高度,全世界登頂?shù)娜瞬欢啵梢灿泻芏嗳说巧狭隧敺濉?/p>
早在三十多年之前,通過電視看到我國的登山運動員,登上頂峰,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在珠峰上。佩服他們是真正的勇者,是敢于挑戰(zhàn)世界最高峰的人。也曾看過很多成功人士,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去挑戰(zhàn)這座高峰,用他們的堅強毅力,挑戰(zhàn)生命的極限,以完成對生命的認真思考。
讀《楞嚴經(jīng)》無疑是在挑戰(zhàn)世界最巨像的高峰———珠穆朗瑪峰,亦覺得比喻恰當。因為,《楞嚴經(jīng)》是一部可以讓人開悟的經(jīng),巨大的篇幅,難懂的詞匯,拗口的語言,無不讓人望而生畏。而我們能有幸遇到并且讀之,確實有天大的福報啊。
我以為,更應該加上一點的是,讀《楞嚴經(jīng)》,還應該與實修結(jié)合起來。這個也尤其重要,假如即使把《楞嚴經(jīng)》背的滾瓜爛熟,缺乏實修實證,也只是在字面的解釋而已。而實修才是最難登的頂峰。因為需要身體氣脈的轉(zhuǎn)化,需要入定,需要證得禪……盡管我還沒有得到那一步,可已經(jīng)走在路上。
這就好比說修佛、修道可以修出神通一樣,我們平凡人,都覺得是神話,可是,讀了經(jīng)且實修實證后,才不會覺得那是神話,一切,皆是真相。
執(zhí)著下去則有,不執(zhí)著則無。如果想確認是不是真,還是要實修實證,不能只停留在眼睛看到的山峰,必須親自登一登,親自領略一下山頂?shù)娘L光~寒冷、無人、缺氧、無人企及的風光等等。這等風光,你描述給沒登到山頂?shù)娜?,無人相信,無人共鳴,甚至會被人認為有些癡人說夢??傊?,我已經(jīng)走在了珠穆朗峰登山的隊伍當中了。
估計世界上最難讀,最難懂的經(jīng),佛經(jīng)是其中之一。過去曾聽一個老師說:《楞嚴經(jīng)》在佛經(jīng)中屬于研究生級別的經(jīng)了。
世界上讀研的人不多,那么,可以想象,能讀過《楞嚴經(jīng)》的人很少,而百八十遍的讀的人,更是少只又少。
在這一場登頂?shù)穆猛局?,需要體力,毅力,信念,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顯有人一個人登頂,團隊的力量,可以讓人克服一切困難。我輩,只是起一個領頭羊的作用,一起互相鼓勵督促的作用,這無形的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說過去三年的讀書是馬拉松長跑,大量的書在三年讀完。那么這次三年精讀佛經(jīng)道家經(jīng)典,則是在登山,而且是世界上被公認的最高的山。
佛家經(jīng)典與道家經(jīng)典的幾部經(jīng)典。百遍千遍甚至萬遍的讀,期待通過讀,并且實修實證,開悟明心見性。
自然,一路難以預測的事情太多,且荊棘會更多,山更陡,能往上登的人,確實不會太多,畢竟,山太高,太難登,也太險。沒有一定的愿力,難以完成。
但即便如此,可正如汪國真的詩云: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既然已經(jīng)開始,就要堅持下去。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
荀子有言曰:“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p>
一點一點的讀,一天一天的理解,一天一天的進步,一天一天的靜心與凈心,或許終有一天能到山頂?;蛟S,愚公移山的精神,在這次讀經(jīng)的旅途中,顯得更為重要。 算下來讀經(jīng)十幾部之多,有人說:“念經(jīng)就好比看地圖,記下了地圖中的名稱、方向,按圖索驥,我們才知道應該遵循的方向。讀誦經(jīng)典的最終目的是:“因定發(fā)慧”;就是要開發(fā)我們自性中的無量智慧?!?/p>
《愣嚴經(jīng)》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睂嵭迣嵶C與讀經(jīng)揉到一起,才能生無量智慧,才能看破紅塵,見生命、見天地、見宇宙的本來面目,盡而人才能心如宇宙,與天與地與人,同悲同喜。達到開悟之大極樂!
在每一天的讀中,顯示出登山的毅力與非凡,也就足以!
2023/2/20上午燦川于北海隨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