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寡婦三更磨豆腐,光棍半夜洗衣服”,究竟說的是什么? 這是一句古代的俗語,那么,這句話是怎么來的呢? 在古代不像現代人一樣,現代人早一點的二十多歲結婚,晚一點三十多歲結婚。尤其現代年輕人生活壓力大,還有很多不結婚的。 近幾年,國家發(fā)布的結婚登記的人數也是一年比一年低,出生人口甚至跌破了一千萬大關,出現了負增長! 古代人不是這樣,他們結婚很早。古代女子到了及笄之年就已經婚嫁了,甚至在古代農村,十一二歲的女子都已經許婚了。可是許婚的女子并不一定能夠每對夫妻都能夠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醫(yī)療條件不像現狀這么發(fā)達。 人們有點疾病就很可能夭折,那在時候人們能活到六、七十歲就算長壽了,皇帝的兒子從生下來能有一半活下來就很好了,何況平民百姓。 成家以后,如果男子半路夭折了,剩下了妻子和孩子,其中的妻子就叫做寡婦。 古代婦女是很沒有地位的,不管丈夫死的時候女子多大歲數,丈夫死了就不能再嫁,這在古代叫做守貞。為丈夫守了一輩子貞潔的婦女,人們會為她立貞節(jié)牌坊。 所以,我們現在出去旅游可以看見許多的貞潔牌坊,就是這么來的,可是在這貞節(jié)牌坊背后有多少的辛酸和無奈恐怕也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失去丈夫的婦女不光是不能再嫁,同樣受封建禮儀的約束,是不能從事生產活動和拋頭露面的。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如果是大戶人家的寡婦,生計尚且不發(fā)愁。 如果是貧民百姓家的寡婦,不光要承擔丈夫的喪葬費、繁重的家務,還有自己要生活,還有孩子要養(yǎng),她們總要為生計發(fā)愁的。 那么,面對生計問題要怎么辦呢?她們只能在半夜三更的時候起來磨豆子、做豆腐。等到第二天一大清早趕到集市上去賣,換得微薄得生活補貼家用。 有時候,賣豆腐的錢不夠,她們也給周圍的鄰居做一些洗衣服、打掃之類的活計,所以就有了“寡婦三更磨豆腐”的說法。 古代大文豪范仲淹的母親就是個寡婦,她就是靠給人洗衣服、賣豆腐供范仲淹讀書、養(yǎng)活家庭。她的生活艱苦到什么地步? 范仲淹在異地上學,每次回來只帶一點米上學,他每天只煮一頓飯,就是米飯,把在鍋底的一份米飯切成四份,每頓飯吃一份。范仲淹就這么生活,一直到他上高中,可見,她們的生活多么清貧。 所以也有家訓說,不管窮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相比之下,我們現在人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白米白面隨便吃,有時候不愛吃就隨便倒掉,下飯店剩下了也就不要了。 這種習慣真的很不好,不管窮富我們都應該節(jié)儉,珍惜糧食。這都是我們的福氣,倒掉了就把福氣也一起倒掉了。節(jié)儉是一種美德,要遵守。 那么,“光棍半夜洗衣服”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在古代不光有寡婦,還有鰥夫。鰥夫是什么意思?就是指那些喪妻沒有再娶的男子。其實不管是光棍還是鰥夫,他們都是家里沒有女人照料的男人。 他們跟寡婦不一樣,他們是可以再娶的。在古代叫做“續(xù)弦”,但是有的就沒有再娶,為什么?有些男子因為家中貧困,妻子死后沒有條件再娶。 也有的是因為跟妻子伉儷情深,在感情上不愿再接受他人。不過即使他們自己過,他們的情況比寡婦實在好太多。 因為在古代婦女地位低下,他們不光是要擔起養(yǎng)家重任。正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她們還要承受周圍人們的閑言碎語,更有甚者看這家沒有男人,在精神上就不看重她們,總是在一些平時雞零狗碎的事情上欺負她們。 但是,鰥夫們就沒有這種事情,他們可以正大光明的從事生產活動,也不必面對那么多閑言碎語,他們可以負擔自己的生活。但是雖然是這樣,畢竟家中沒有女人,有些做飯、洗涮、灑掃的活計也總是要自己去做的。 他們白天從事生產活動,晚上回家要做家務,半夜要洗衣服。所以就有了光棍半夜洗衣服的由來。 不管是寡婦還是光棍,他們都是家中無人照料的人。但是從境況上就可以看出,男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比女人好太多??梢?,封建社會的女子是多么受壓迫。 不過,現代社會已經好了很多,所謂婦女撐起半邊天。不光如此,世界上還有很多女總統在職,很多重要崗位也都有女性擔任,可見女性在世界上的地體越來越高了。 參考文獻 [1] 韓作黎.新華詞典 2013.7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