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巨大的須彌山含有許多微小的芥子,同時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納巨大的須彌山。旨在表達這個世界,大與小是相對的,得與失也是如此,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得中有失,失中也會有得。 正如歷史上一句話,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痹谌松?,需要看淡名利,懂得放下,自然心量也會更廣闊,心中的世界也會更精彩。 對于“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這句話的理解 一、學(xué)習(xí)佛教要懂得辯證思維 近代歐陽競無與太虛法師之爭,從不同的角度,讓我們對佛教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他們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其實給我們的思考是一樣的,那就是對佛教要用辯證的思維去認識。 二、人的視野決定人的成就 一個人的心胸其實就如芥子,雖看上去很小,但一座須彌山也能藏得下。因此,我們不管是學(xué)習(xí)佛教,還是其他生活學(xué)習(xí),我們要有包容世間一切的度量。每個人只要有足夠的氣度,心中就能包容萬物,那你的成就自然也如須彌。 擴展資料: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故事 白鹿洞書院,是我國歷史上一所非常著名的書院,唐代的李渤兄弟曾隱居于此讀書。李渤養(yǎng)有一只白鹿,終日相隨,故人稱白鹿先生。后來李渤就任江州刺史,在修建亭臺樓閣,疏引山泉,種植花木,成為一處游覽勝地。 有一次他問智常禪師道:“佛經(jīng)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納那么大的一座須彌山呢?是在騙人吧?”禪師聽后笑著問道:“人家說你涉獵書籍逾萬,人稱李萬卷,可有這回事?”“當(dāng)然!我讀過的書豈止萬卷!”李渤得意洋洋地回答。 禪師問,“那么你讀過的萬卷書如今何在?”李渤指著頭說:“都在這里啊!”禪師問:“奇怪,你的頭顱只有一顆椰子這么大,如何將那萬冊書卷放進這小小的腦袋里去呢?莫非你也騙人嗎?”李渤聽后,腦中轟然一聲,當(dāng)下心中大悟。 |
|
來自: 昵稱6426492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