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蘇茲達爾小鎮(zhèn):金環(huán)古城 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東北部,分布著8個歷史古鎮(zhèn),這些城鎮(zhèn)形成了一條曲線,跟莫斯科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旅游環(huán)線,被稱為莫斯科金環(huán)小鎮(zhèn)。在這8座金環(huán)小鎮(zhèn)之中,有一座被稱為“金環(huán)上的鉆石”的小鎮(zhèn),這就是我們今天案例的主角—蘇茲達爾小鎮(zhèn)。 金環(huán)八個城市 蘇茲達爾(Суздале)的意思是“上帝守護的城市”,小鎮(zhèn)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保留著200多個12世紀至19世紀期間建造的宗教和民間紀念建筑。小鎮(zhèn)有33座教堂、5座修道院和17座鐘樓,是俄羅斯教堂和修道院最多的城鎮(zhèn),因此也有著博物館小鎮(zhèn)和教堂小鎮(zhèn)的美譽。 蘇茲達爾(Суздале) 蘇茲達爾常住人口不到1萬人,但年接待游客卻接近200萬人次,是俄羅斯享有盛譽的旅游名鎮(zhèn)。蘇茲達爾以保留著眾多的俄羅斯建筑藝術的古建筑群而成為俄羅斯的文化藝術中心,俄羅斯人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說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頭腦,圣彼得堡是俄羅斯的心臟,那么蘇茲達爾就是俄羅斯的靈魂?!庇纱丝梢?,蘇茲達爾在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傳承方面的卓越地位。 蘇茲達爾距離莫斯科220km,距離俄羅斯歷史文化名城弗拉基米爾約30km。曾經是有著輝煌歷史的古鎮(zhèn),早在1024年已有記載,比莫斯科還早100多年。在12世紀時,是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的都城,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大量的教堂拔地而起,見證了小鎮(zhèn)的輝煌歷史。在13世紀時,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小鎮(zhèn)遭到了嚴重破壞,許多建筑被摧毀。在14世紀時,蘇茲達爾失去了政治地位,成為莫斯科公國的一部分,此后逐漸成為宗教和文化中心。在16世紀,基輔落入立陶宛人手之后,這里又一度成為俄羅斯東正教的首府,宗教地位很高,這一時期,有十幾座修道院建成。1864年,橫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沒有經過蘇茲達爾,而是從弗拉基米爾經過,這顯著的改變了兩個古城的發(fā)展軌跡。 Суздаль 兩座古城 在這150多年間,弗拉基米爾除了幾處歷史遺跡,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新城市;而蘇茲達爾依舊保持著歷史上的風貌,在上世紀也僅有幾家工廠,直到上世紀下半葉,這里被正式認定為博物館城市,小鎮(zhèn)才逐步煥發(fā)生機,逐漸成為今天享譽世界的旅游特色小鎮(zhèn)。 保存完好的歷史古建筑群是蘇茲達爾的最大特色。 保存完好的歷史古建筑群 當地人笑稱,蘇茲達爾的古建筑比常住居民還多。其中克里姆林宮、波克洛夫修道院和葉夫菲米修道院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除此之外,木制建筑博物館也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 克里姆林宮(Суздальский кремль) 是蘇茲達爾最古老的建筑(歷史中心),始建于11世紀,歷史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還要古老,但經過千百年的滄桑,原始建筑所剩無幾,大部分為13至17世紀修復的建筑。 克里姆林宮(Суздальский кремль) “克里姆林”在俄語中被譯為“內城”“城堡”,只要是臨水的城堡都可以叫做“克里姆林宮”。蘇茲達爾克里姆林宮坐落在卡緬河岸的高地上,以氣勢恢宏的白色石墻建筑藝術而著稱,是一個包括了古老堡壘的土城墻、溝渠以及教堂的建筑群。 基督誕生大教堂(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й собор) 基督誕生大教堂(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й собор)是克里姆林宮的核心建筑,建于13世紀的白石建筑,但只有刻有浮雕的下部是13世紀保留下來的,教堂上部是16世紀重建的。它是蘇茲達爾唯一一座前蒙古時期的建筑。 蔚藍色圓頂上面畫著金色的星星 這座教堂是白色基底,蔚藍色圓頂已成為蘇茲達里的標志,圓頂上面畫著金色的星星,星星的總數為365個,和一年天數相同。在陽光的照耀下,白墻藍頂再配上小金星點綴,非常好看。教堂的繪畫展廳里,陳列著蘇茲達爾各教堂集中到這里的幾十幅圣像,每一幅圣像都以超凡的神態(tài)、流暢的線條、鮮明的色彩向游人展示畫匠精湛的藝術。15世紀是俄羅斯油畫藝術的輝煌時代,圣像繪畫是獨具特色的畫種之一。教堂的前庭是1230年當地工匠打造的貼金銅門,它是用金箔包貼在銅版上制成,銅版上鑄有古老的繪畫圖案,帶有哲理性和生活氣息。如今這種大銅門的制造工藝已經失傳,非常的珍貴。 圣尼古拉斯教堂 (Никольская церковь) 位于克里姆林宮西邊的圣尼古拉斯教堂 (Никольская церковь) 是一座18世紀的木制教堂,它原來坐落在弗拉基米爾州的一個村莊,1960年被“搬運”到蘇茲達爾,“入戶”克里姆林宮。這座教堂最大的特色建造過程中沒有使用鐵釘,木教堂造型樸素,但圣尼古拉斯教堂不乏協調比例和建筑美感。 波克羅夫修道院Покро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波克羅夫修道院 (Покров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 是一座女修道院,是蘇茲達爾大公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在 1364 年修建的。在16-17世紀是俄羅斯最大的修道院,歷史上這里曾用來囚禁俄羅斯的皇后。16世紀伊凡三世、伊凡四世等沙皇把這里作為皇室的“冷宮”。彼得大帝的第一人妻子也在此被囚禁長達19年。十月革命以后,修道院被取締,設置為博物館,蘇聯解體后,這里又歸還給教會。現在,修道院既承擔著宗教朝圣的功能,還是著名的旅游景點、除此之外,還承擔著教育孤女的社會慈善功能。 葉夫菲米修道院 (Спасо-Евфимиев Монастырь) 葉夫菲米修道院 (Спасо-Евфимиев Монастырь) 始建于1352年,是由貴族和商人們發(fā)展起來,現在是蘇茲達爾最大的修道院。17世紀被立陶宛波蘭聯軍破壞,復建后依然保留了高約8米,長約1.5公里的城墻。修道院內共有4座教堂,內部都繪有水彩壁畫。修道院的鐘樓每逢整點,都會準時響起樂曲,無論是游客還是朝圣的信徒在滄桑的銅鐘聲中,感受俄羅斯悠久的東正教文化。 木制博物館(Музей деревянного зодчества) 木制博物館(Музей деревянного зодчества)是位于小鎮(zhèn)南部郊外的古建筑群,坐落在卡緬(Kamenka)河畔。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它是俄羅斯17-19世紀鄉(xiāng)村生活的真實寫照。這里所有的木制建筑都是工匠從弗拉基米爾州的各個角落一點一點收集起來并最終放置在蘇茲達爾的,各種木制建筑組成了高一個古老的村落,這里有民宅、商店、水井、水車、磨房、風車等各種設施。 形態(tài)各異的木制民居展示了歷史上不同階層居民的居住環(huán)境:底層貧民居住的農舍的典型布局是一間小屋、一個天棚和一個籠子;中上層的農戶居住的則是土木結合的房屋,房屋內外都有精美的雕刻裝飾,各種家居配置一應俱全。這里的建筑完全對外開放,每座房屋都有身著民族服裝的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游客講解。游客也可以換上民族服裝,親自動手操作紡織機等傳統(tǒng)家庭作坊用具,體驗俄羅斯傳統(tǒng)農人生活。夏季,木制博物館變身慶?;顒雍凸?jié)日的場所。每個人,無論是小孩、青年還是老年人,在這里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娛樂方式。在這里有面向兒童的各種比賽,游客可以在這里學習編制皮鞋、制作傳統(tǒng)菜肴、織布、木雕等傳統(tǒng)手工技藝。 舒羅沃定居點(Музей Щурово городище)博物館 舒羅沃定居點(Музей Щурово городище)博物館是了解古代俄羅斯生活和文化的小型主題公園,占地僅有1公頃。原來是作為一個以沙皇為主題的電影拍攝場地,電影拍攝完成以后,人們覺得這里和蘇茲達爾博物館城市的概念非常契合,因此決定永久保留。博物館完全重建了基輔羅斯時代的一個傳統(tǒng)村莊:有一個鍛造廠、一個軍械庫、小屋、防空洞、飼養(yǎng)著活山羊和豬的牛圈,甚至還有一個小菜園,游客可以在這里沉浸式的沙皇時期的俄羅斯生活,非常適合家庭度假。 黃瓜節(jié)(Праздник огурца) 黃瓜節(jié)(Праздник огурца)是小鎮(zhèn)最盛大的節(jié)日。自12世紀黃瓜從印度被引進俄羅斯,蘇茲達爾就成為了俄羅斯最大的黃瓜出產地。蘇茲達爾世代以種植黃瓜為生,黃瓜是他們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們的“守護精靈”,因此,每年黃瓜大收獲的季節(jié),都會舉辦美味的“黃瓜節(jié)”。每年7月20日,眾多來自芬蘭、波蘭、日本、墨西哥、瑞典的游客,大家專門來到蘇茲達爾,品嘗這獨一無二的黃瓜盛宴。 節(jié)日期間,蘇茲達爾的家家戶戶都用黃瓜裝飾起來,各種精靈古怪的黃瓜造型的吉祥物展現著當地人們的生活創(chuàng)意。這一天,游客們將能品嘗到蘇茲達爾當地各式各樣做法的黃瓜:咸的,甜的,腌制的,填餡兒的,淋奶油的,甚至還有機會品嘗到黃瓜做的飲料、餡餅、冰糕和果醬。 “吃黃瓜”比賽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動。在大飽口福之外,游客還可欣賞到各種各樣的文藝演出,所有的街頭表演和舞臺演出,都離不開黃瓜這個“主角”:人們戴著黃瓜面具、穿著黃瓜造型的服飾參加最佳化妝舞會競賽或狂歡、空中放了系著黃瓜木偶的巨大氣球,整個街頭成為黃瓜的海洋,熱鬧非常。 小鎮(zhèn)的貿易長廊(Gostiny Dvor) 小鎮(zhèn)的貿易長廊(Gostiny Dvor)是小鎮(zhèn)最繁華的區(qū)域,位于中心區(qū)域,建于 1806-1811 年,歷史上這里曾經是沙俄時期前往歐洲重要的貿易通道,現在仍是小鎮(zhèn)的商業(yè)中心:咖啡館、各種工藝品小店、餐廳在這里一間挨著一間。長廊外的街道上則形成了一個露天集貿市場,每天都有各種小販在這里售賣各種特色農產品。 富有古韻的生活氛圍彰讓古老的小鎮(zhèn)更顯神秘。蘇茲達爾小鎮(zhèn)不通火車,也沒有機場,來往的車輛也不多,在街上隨處可見馬車,小鎮(zhèn)上所有公共設施及民房幾乎都是木質結構的,當地居民依舊使用著原始的打鐵工藝,路的兩旁是樹林或草地,居民的住宅疏疏落落的就在這些樹木的掩映之下。民居大多都是用粗大的原木建造而成,屋檐和窗欞上鑲嵌著木質刻花裝飾,小院開滿鮮花,蘋果掛滿枝頭。靜靜的卡緬卡河,它就像一條玉帶,蜿蜒曲折的流過小鎮(zhèn)。 小鎮(zhèn)外面,是大片的樹林、草地、田園,這些要素構成了一幅恬然自得的田園生活畫面。蘇茲達爾雖然有三處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筑,但小鎮(zhèn)整體卻沒有很濃厚的商業(yè)化氛圍,這也是小鎮(zhèn)的獨特魅力之所在。 數量眾多而歷史悠久的宗教建筑、傳統(tǒng)古樸的小鎮(zhèn)風貌、復古鄉(xiāng)村生活場景、安逸清閑的生活氛圍和富有創(chuàng)意的黃瓜節(jié),塑造了蘇茲達爾小鎮(zhèn)獨一無二的魅力。 案例思考與總結: 蘇茲達爾小鎮(zhèn)的成功,主要源于兩方面的因素: 一是對傳統(tǒng)風貌的整體保護,塑造品牌。小鎮(zhèn)不僅僅保護自身的傳統(tǒng)歷史建筑,更是收集周邊木制傳統(tǒng)建筑材料,打造木制博物館。這些新老建筑,共同塑造了博物館之城的品牌。 二是金環(huán)小鎮(zhèn)線路的助力。莫斯科塑造的金環(huán)小鎮(zhèn)品牌,讓8個古鎮(zhèn)連成一條旅游線路,金環(huán)小鎮(zhèn)則憑借獨特的宗教文化和古色古香的風貌而獨占鰲頭。 通過蘇茲達爾小鎮(zhèn)案例的分享,也讓我們思考如何平衡古村落開發(fā)過程中商業(yè)化和原生態(tài)氛圍的保持。古村落、古鎮(zhèn)的旅游開發(fā)離不開資本的投入,而資本追求回報,必然會推進商業(yè)化設施的開發(fā),這就會對古村落、古鎮(zhèn)的氛圍造成破壞,進而影響其吸引力和旅游體驗。因此,在發(fā)展過程中,需要注重二者的平衡,尤其是在規(guī)劃過程中,注重商業(yè)化設施的建設比例。
|
|
來自: 鄉(xiāng)村集結號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