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過熱利下重,只是用白頭翁湯這四個藥還不太夠,要再加大黃,這個你們在臨床上加沒有錯的,不用加太多,就擱6克二錢就行了。這里白頭翁應(yīng)該三兩,這幾個藥是等分,全是三兩。遇到熱利,有脈數(shù)下利,有熱,或者渴而下利,脈數(shù),這都是熱利,熱重而且下重,這里正說的是痢疾。
如果有血便呢,下血,這個叫赤痢呀,這我遇到過,解的就是血湯子,沒有糞便,這個病厲害,說死就死,這個情形你要用白頭翁湯加阿膠,《金匱》有,婦人在妊娠的時候,下利兇急,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這個阿膠對這個赤痢非常好,同時加甘草,要是有里急后重的情形,加上大黃也沒問題的,沒有里急后重就加甘草、阿膠,這個方子治痢疾最常用了。
一般的痢疾也有里急后重,我們用白頭翁湯就行,有里急后重可以加大黃,如果現(xiàn)柴胡證,就用大柴胡湯加石膏。
所以張仲景的這部書呀,辨到最后是方證,就是方劑的適應(yīng)癥,你非辨到這個地方不可,所以一般研究仲景的書的人,認為經(jīng)方不好使,不知道哪個方子治什么病,是不了解這個,仲景是讓你辨證,它這個方子都有一定的適應(yīng)癥候,像「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fēng),脈緩,桂枝湯主之」,你用別的方子不行,它非常嚴謹,它辨到最后、最尖端就是方證。
咱們現(xiàn)在辨證,知道這個虛的,那個實的,可到這個頂點,他不辨,他不會辨,頂點就是方證。太陽病發(fā)汗的方子有二十多個,你隨便拿個方子發(fā)汗行嗎?絕對不行。太陽法當發(fā)汗,怎么發(fā),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
王付【釋疑解惑】
①怎樣理解“下重”?
答:㈠辨識“熱利”的臨床意義有二,一是利下肛門灼熱;二是突出病變證機是熱。㈡辨識“下重”的臨床意義有二,一是里急后重即肛門下墜;二是大便不爽,滯澀難下;病變證機是濁熱壅滯,擾亂氣機,經(jīng)氣不利。
②怎樣運用白頭翁湯?
答:運用白頭翁湯主治“下利”,一是主治急性腸胃炎引起的腹瀉;二是主治細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引起的下利赤多白少,合理選用白頭翁湯,都能取得預(yù)期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