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蔣小華 主筆/子夏 在管理中,有一種非常高的境界,叫“說軟話,做硬事”! 就是說軟話,做硬事,目的達到,還不傷和氣。 而糟糕的管理者恰好相反,說硬話,辦軟事。 經(jīng)常張牙舞爪,但關(guān)鍵時候卻硬不起來。 01 說話要軟,軟在語氣。 真正傷人的,從來不是刀子,而是語言。 在管理的過程中,難免會與他人發(fā)生沖突。 這時,情商低的人很容易被情緒所左右。 不經(jīng)思考,一吐為快。 晚清名臣曾國藩,就曾在說話上吃過虧。 早年在京為官的他,因不太會說話。 總逞一時之快,盛氣凌人。 使得同僚敬而遠之,甚至還得罪了當(dāng)時的皇帝。 為自己的日后發(fā)展埋下了隱患。 而真正聰明的管理者,婉轉(zhuǎn)含蓄。 他們說話不會太硬,懂得尊重,會考慮他人感受。 凡事留有周旋的余地。 曾國藩在嘗到苦頭后,他開始反省自身的言行。 當(dāng)覺察到是自己口無遮攔后,曾國藩則下定決心,好好說話。 在“說軟話”上,他下足了功夫。 并寫下“慎言”二字掛于書房。 加以提醒,使之奉行。 此后,他語氣謙和,懂得尊重他人,逐漸在官場上吃得開。 曾國藩曾告誡子侄:說話不可口不擇言,要考慮他人感受。 “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 作為管理者,要上傳下達,還要通過團隊去拿結(jié)果,而不是孤軍奮戰(zhàn)。 這時,講話則變得尤為重要。 有意見不起情緒,也不逞口舌之快。 要想做到這一點,姿態(tài)放低,尊重下屬,多換位思考。 尤其00后進入職場,他們更注重的是態(tài)度上和語言上的尊重與鼓勵。 管理者不能一味以“嚴父”的形象來說教——多一點夸獎,多一點輕言細語。 當(dāng)然,管理者有時也是必須要說硬話的。 但需考慮說話的藝術(shù),選對語氣和語境,懂得適可而止。 這樣才能更好地“拍打”下屬,又不會讓他覺得丟失面子。 02 做事要硬,硬在原則。 做事要硬,硬在原則。 這里的原則是企業(yè)的核心價值觀、工作底線、任務(wù)標(biāo)準等。 有句話說的好:“心軟是病”。 而好的管理,必須“心慈刀快”。 這里的心慈不是讓你心軟。 而是要有菩薩心腸、霹靂手段。 講規(guī)則時,千萬別談感情。 比如,有員工違反公司制度。 你會不會說:“下不為例”? 而厲害的管理者,就沒有下不為例。 一旦管理者好脾氣、老好人的形象深入員工心中。 但凡有一點不順?biāo)麄兊囊?,就會立刻面帶不滿,隨意提出要求。 要想保持管理者的威嚴,就要做一個公事公辦、快刀斬亂麻的人。 不是說讓管理者不體諒員工,而是心軟要用在對的地方。 比如,關(guān)心員工的生活,給予成長的空間。 在原則問題上,如果管理者心軟,也就無法樹立威嚴。 這樣很容易破壞規(guī)則。 正所謂“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心軟是管理者的大忌。 從古至今很多優(yōu)秀領(lǐng)導(dǎo)者,基本都是個性很強的人物,比如劉邦、朱元璋。 無一不是殺伐果斷、善于管理自己情緒的心志堅定之輩。 總之,真正厲害的管理者,必須做到“軟”“硬”兩手抓——“說話軟,做事硬”。 為人謙和不軟弱,處事干脆有原則。 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高層次、大格局的管理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