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碧樹西風 孔子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思就是老百姓行,就讓他上,不行,就教育他讓他行。 董仲舒改了,改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行之。就是他不應(yīng)該學習,只應(yīng)該學會服從命令。 為啥這么改? 入學剛開始和心學一樣,只在士大夫群體里傳播,何年能成為網(wǎng)紅? 孔子教了三千弟子,賢者才七十二,轉(zhuǎn)化率太低。 既然大多數(shù)人學不會知行合一,那就簡單粗暴好了,臣聽君的,兒子聽爹的,不服就揍。 理解:復雜的不易于傳播,要總結(jié)歸納為順口的口號。 董仲舒的做法適應(yīng)了當時的需求,古代一個家族動輒數(shù)百人,族長只有一個。需要這么多人學知行合一么?不需要。家族里能出一個士大夫就很了不起了。 對于族員來說,認得餅和棍子就行了,其他的讓你干嘛你干嘛。 所以儒學一改,反而成了爆款。但你會發(fā)現(xiàn)自古以來族長們和族員們學的不是一套教材,族長學什么?學史,就是案例。 為啥這么學?讓他通過案例以期達到知行合一。 理解:穩(wěn)定是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多數(shù)人,如果大多數(shù)人都領(lǐng)導者掌握同樣的知識,甚至還比領(lǐng)導者知道的更多。怎么管理?聽誰的?這可能就是古代的統(tǒng)治方式。 王陽明的心學為啥沒流行? 因為就是族長之學,只有少數(shù)士大夫看得懂,那當然不行。近代什么導致他的流行?因為環(huán)境變了。獨生子女涌現(xiàn),這孩子一出生他就是船長就是族長,所以不得不去按照族長的方式培養(yǎng)。 所以說穿了,,如果你想通了,孩子長大了讓他進富士康,每天清晨出操,喊“加油,加油,好哈干”,然后干12個小時,睡覺,第二天重復。 那就不需要搞得這么復雜,他不需要這么累,你也不需要花這么多心思。 因為他只需要明白,干,有獎金,不干,扣工資,黑和白,只需要兩種淹死就可以應(yīng)對世界。 可如果你想不通,你非要讓孩子過一個所謂中產(chǎn)階級的生活,特別是在大城市里。那他一定很累,什么累?學習累,思考累。 思考: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所以今天小號給你聊什么?就給你聊如何累,如何很累的生活。 我們都知道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一天就24個小時,如果不想影響生活品質(zhì),那最多也就是拿出8~10個小時來學習工作。 怎么樣才能在人人相同的時間內(nèi),比別人更出彩,更出色呢? 這個問題很值得展開,所以我們今天全篇就聊這一個話題。 我們先來看一個電影場景: 《鹿鼎記》里韋小寶要進宮,可是他不會武功。 這時候呢,陳近南就丟給他一本書,說是絕世武功。 他說這么一本書,看看都要個把月,陳近南指著地上一堆書,告訴他,你手里那本知識絕世武功的目錄,地上那一堆才是絕世武功的秘籍。 我是看了三年,練了三十年,才有如今的功力。 韋小寶就發(fā)呆,那我還有多久呢? 答案就是,我還有一晚。 思考:只有一晚,學不會招式,也學不會心法,另尋他路。 電影里的故事其實在生活中,天天都在發(fā)生。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就是每個行業(yè)的大咖們都會告訴你,任何一個領(lǐng)域都要遵循一萬小時定律。 但是,現(xiàn)實沒有給我一萬小時啊。 當一個機遇發(fā)生的時候,時間窗口非常的短,而我的對手是從9000小時起跑,我呢,卻是從0起跑。 事實上,更悲催的是,當我真的投入了一萬小時之后,,很悲慘的發(fā)現(xiàn),機會窗口已經(jīng)關(guān)閉了,甚至,這個行業(yè)都淘汰了。 這是現(xiàn)代人無人可以避免的一個絕境,叫做韋小寶絕境。 辦法其實非常簡單,咱們稍作分析,你就會清晰的看到處理這個問題的脈絡(luò)。 第一步:放棄。 你不要覺得好笑,人生絕大部分困難,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處理。 搞不定,不搞了唄,只要你能夠平靜的接受這個結(jié)果,沒什么不可以的。人生不是所有問題都必須解決。解決不了,就佛系一點。 人生不值得,讓它過去好了。何必呢,睡一覺,等三分鐘熱度過去了,明天照樣過。 你想做個決定,很簡單,問自己,究竟是不是真的想要,有多想要,你到底愿意為此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思考:放棄也是一種選擇。用投資的角度去看,就是投入和產(chǎn)出是否成正比,承擔的風險有多大,是否值得去冒險。還有就是超出自己當下能力太大的事情,不得不放棄。還有另外一個方法是與人合作。 如果你告訴我,你鐵了心了,那進入第二步。 第二步: 我們來分解下,大咖說一萬小時是門檻對吧。 好,按照每天8小時,一萬小時就是1250個工作日,也就是4.8年。 有人首先會想到雙休日加班或者不眠不休,那咱不干這個,這是笨學生。 我問你,一個常人,他所謂的每天學習工作或者工作了8小時,難道8個小時里都有全力以赴么? 每個小時里每分鐘都有全力以赴么? 每分鐘里,每秒鐘都有全力以赴么? 我告訴你,不會的。 以我的觀察,絕大部分人,包括所謂的努力了一萬小時的人,他每天的那個8小時里,能有一半時間在集中思考就不錯了。而即便是那一半的4個小時里,每個小時,梅分鐘,里面還能有一半在全力以赴,就很不錯了。 這個折扣打下來,他所謂的8個小時,撐死了也不過是2個小時的努力。 你不信么? 思考:數(shù)學學得好也是優(yōu)勢,可以從層層的數(shù)據(jù)中找到關(guān)鍵數(shù)據(jù)。 這就是事實。 我們說大部分人的腦子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空轉(zhuǎn),空轉(zhuǎn)的時候,人的大腦只會思考一個問題。 思考: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大部分大腦的工作效率是很低的。如果做復雜的工作,很快就會焦頭爛額。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由于工作有些復雜,常常會下班后還在處理工作上的事情,想要擁有安靜的下班時光,想要做點其他的事情很難靜下心來。再加上身心的疲憊,精神的疲憊,基本上沒有什么精力來處理其他的事情了。 就是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比如你會想,她對我是不是有意見, 正常人,都這樣,這叫做什么?這叫做白日夢。 人是一種社會的動物,只要大腦未經(jīng)訓練,它一定會不停的走神,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你小時候班里課堂上,很多同學都在發(fā)呆,他們不一定能夠迅速捕捉到老師的關(guān)鍵詞。 如果你沒有白日夢的習慣,如果你的大腦是全力以赴的在運轉(zhuǎn)。同樣是8小時,同樣是工作日。你最起碼也是別人的4倍效率。 人家4.8年,你只要1.2年。這是不是就夠得上時間窗口了呢? 思考:時時刻刻只做一件事,只想一件事,想到就去做,不拖延,效率就自然提升了。 當然夠得上了。 我們來看看那,大腦不做白日夢的人,大概是什么樣子。 為了形象起見,咱們?nèi)匀慌e一個極端的例子。 比如我讀小學的時候,就聽過一個高一學生那世界奧利匹克數(shù)學競賽金牌的故事,他是高一的學生和高三的學生們同場競技。 這個孩子有兩個小故事,都發(fā)生在他冬令營集訓期間。 一次是他在澡堂里洗澡,沒放冷水,直接打開了熱水龍頭,幸虧旁邊的老師一把把他拉開了,否則他肯定被燙傷了。這很正常,80年代的澡堂子都這樣,沒什么水溫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 另一次是他走在北京的馬路上,車子開過了,他就迎著走過去,幸好旁邊的教練一把把他拉回來,否則他就被撞死了。 這兩個故事傳到全國各地,它說明什么?他說明這個學生非常的專注。 他肯定是大腦高速運轉(zhuǎn),一刻不得停歇,滿腦子在想事,才會屢屢發(fā)生這些事故。 我們沒必要做到他這么極端,你仔細留心觀察下,你看下那些小有成就的企業(yè)主,高管,會發(fā)現(xiàn),他們清一色的不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這有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叫做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其實還有一句更經(jīng)典的,是董明珠說的。 叫做老娘走過的路,寸草不生。 這說明什么? 說明他們的大腦被自己的目標,被各種具體的事情壓著,沒有閑工夫去想別的。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很有意思哦,成功的人并不是刻意不關(guān)注別人的看法,而是沒有空去關(guān)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他腦子太忙了,一直在琢磨和自己有關(guān)的具體的事兒,而人的大腦只喲閑下來,才回去思考自己和外界的關(guān)系。 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成功的人在外人看起來往往都是偏執(zhí)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 你看的的是表象,真相是什么? 是他們腦子太忙了。 所以,這個方法非常簡單,如果你鐵了心要比別人跑得快,跑的遠。 怎么辦? 想訓練肌肉一樣的訓練自己的大腦。同等時間內(nèi),從明天起,讓自己思考學習雙倍的工作量。 注意我加粗加重的關(guān)鍵詞,不許增加時間,一個小時還是那一個小時,時間不變,內(nèi)容翻番。 一開始一定有些疲憊感,但只要不生病,那說明你的大腦能就能夠適應(yīng)。 堅持半個月,習慣它。 再加倍。 再堅持半個月,習慣它。 一直加倍加倍堅持到你感覺要生病了位置,把速度降下來,降低20%。 把這個效率維持終身。 當訓練成為習慣的時候,你會越來越輕松,越來越愜意。 人是一種有慣性的動物,我們從小到大每分每秒都在呼吸,你有覺得呼吸很辛苦么?沒有吧。 因為你習慣了。 全力以赴的思考也是一樣的。任何一個人,只要你肯,你都能這么去訓練自己的工作效率。 而當你的效率提升到別人的4倍,8倍。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很愜意,不是因為壓力變小了,而是因為你習慣了。 而這個方法的考核標準也非常容易辨識,只要你滿腦子白日夢,毛腦子別人對你的看法,那就說明你的腦子很閑,你,要鍛煉了。 你注意哦,開篇我就說過了,每個人都是自由的。完全可以不必高強度的學習與思考。 學習就像健身,它不是必需品,尤其在現(xiàn)代社會里。 長成劉德華那樣也是一輩子,長成郭德綱那樣也是一輩子,肌肉像C羅一樣也是一輩子,,肥肉像小岳岳一樣也是一輩子。 但生活一定是有取舍的,你不吃學習的苦,肯定會讓你吃點別的苦。 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