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7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鵬飛青年研究員在生物學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發(fā)表了關于新近流行株BQ.1.1和XBB.1.5的最新研究成果:Neutralization of SARS-CoV-2 BQ.1.1 and XBB.1.5 by Breakthrough Infection Sera from Previous and Current Waves in China。 ![]() 在這項研究中,他們評估了不同的Omicron亞變異株對來自不同臨床隊列的血清的中和敏感性,結(jié)果得出結(jié)論:在中國BA.5和BF.7毒株短期內(nèi)被BQ或XBB變異株完全取代的可能性較低。 研究人員分別比較了加強針接種個體、Delta突破感染個體、BA.2突破感染個體以及我國主要流行病毒株BA.5或BF.7突破性感染的個體血清樣本對不同Omicron變異株尤其是新近流行株BQ.1.1和XBB.1.5的中和能力。 BQ.1.1和XBB.1.5對加強針接種個體的血清具有中和抗性 研究結(jié)果顯示,與WT (D614G)相比,同源增強劑組(3×CoronaV ac)對BA.2和BA.4/5的中和幾何平均滴度(GMT)分別降低了7.3和16倍。相比于BA.2,BA.2的衍生變異株BA.2.75.2、BA.2.75.6、BN.1、XBB.1和XBB.1.5的中和滴度進一步降低,其中BN.1、XBB.1和XBB.1.5最為顯著,與WT相比,其GMT分別降低了27、29和40倍,和BA.2相比,其GMT分別降低了3.7、3.9和5.5倍。對于BA.5的衍生變異株來說,BQ.1和BQ.1.1的抗性最強,與WT相比,GMT降低了約30倍,與BA.5相比降低了約2倍。 ![]() 在使用來自異源增強劑組(2×CoronaV ac + ZF2001)的血清進行測試時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中和抗性趨勢。也就是說,奧密克戎最新“后浪”BQ.1.1和XBB.1.5對于接種了加強針的血清仍然具有很強的中和抗性。 BQ.1.1和XBB.1.5對Delta、BA.2突破感染的個體血清具有中和抗性 對于兩劑滅活疫苗接種后的Delta突破感染的12份血清,也觀察到了與加強疫苗接種組類似的結(jié)果,相比于WT (D614G),Omicron變異株的中和滴度降低,其中BN.1、XBB.1、XBB.1.5、BQ.1和BQ.1.1顯示出最強的血清中和逃逸能力,其GMT與WT相比約降低了20倍。 而對于疫苗接種后BA.2突破感染的個體,其對Omicron變異株的中和滴度降低的程度低于加強疫苗接種組和Delta突破感染組,BA.2突破感染組對BA.2的中和GMT下降了2-3倍,而加強疫苗接種或Delta突破感染組對BA.2的中和GMT下降了約7倍。 ![]() 換句話說,Delta突破感染和BA.2突破感染的個體血清對被奧密克戎最新“后浪”BQ.1.1和XBB.1.5的中和能力不足。 BA.5或BF.7突破感染的個體血清對BQ.1.1和XBB.1.5具有較強的中和能力 進一步,研究人員評估了當前我國主要流行病毒株BA.5或BF.7突破性感染的個體血清樣本對BQ.1.1和XBB.1.5的中和能力??梢钥吹?,BA.5與BF.7變異株的GMT均在1000以上,即使是其衍生變異株BQ.1和BQ.1.1的GMT也在300以上。 雖然BA.2的衍生變異株BA.2.75.2、BN.1、XBB.1和XBB.1.5對BA.5或BF.7突破性感染的個體血清表現(xiàn)出較強的逃避能力,但即使XBB.1和XBB.1.5的中和滴度較WT下降9-14倍,較BA.2下降5-7倍,其GMT仍保持在200左右。也就是說,目前在我國接種疫苗后被BA.5或BF.7突破感染的個體血清對奧密克戎最新“后浪”BQ.1.1和XBB.1.5變異株具有較強的中和能力。 ![]() 抗原漂移影響現(xiàn)有疫苗和單抗的效力 為了可視化和量化WT和Omicron亞變體之間的抗原距離,研究人員利用所有血清中和結(jié)果構(gòu)建了抗原圖,揭示了SARS-CoV-2病毒抗原進化的特征。 雖然一些Omicron亞變異株如BA4/5、BA.5.2.7、BE.1.1.1、BF.14和BF.16傾向于聚集在一起,但BQ和XBB亞變異株在抗原性上已經(jīng)偏離了BA.2和BA.4/5,而XBB.1.5是抗原性最不同的亞變異體。 基于每個抗原單位相當于2倍的病毒中和差異,BQ.1和BQ.1.1對血清中和的抗性大約是祖先D614G的12倍,但僅比其前身BA.5的抗性高2.5倍。雖然XBB.1.5對血清中和的抗性是D614G的20倍以上,比其前身BA.2的抗性高7倍,比BA.5的抗性高5倍,這引起了人們對抗原漂移導致現(xiàn)有疫苗效力下降的擔憂。 此外,研究人員還評估了單克隆抗體對新出現(xiàn)的Omicron亞變異株的中和活性。已在中國獲批與romlusevimab聯(lián)合使用的單抗Brii-196對BA.5和BF.7等一些亞變異株具有低活性,但對BA.2.75.2、XBB.1、XBB.1.5、BQ.1和BQ.1.1無效。 COVID-19大流行在全球至少奪去了650萬人的生命,盡管最糟糕的日子可能已經(jīng)過去,但新型SARS-CoV-2變異株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繼續(xù)在全球范圍內(nèi)構(gòu)成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挑戰(zhàn)。 這篇文章數(shù)據(jù)表明SARS-CoV-2病毒的進化產(chǎn)生了對疫苗接種、突破性感染和單抗治療的免疫逃避,與疫苗增強劑相比,Omicron突破性感染引起的BQ.1.1和XBB.1.5中和滴度明顯更高,中國目前的流行毒株BA.5或BF.7突破感染的個體血清對奧密克戎最新“后浪”BQ.1.1和XBB.1.5具有較強的中和能力,說明在中國BA.5和BF.7毒株短期內(nèi)被BQ或XBB變異株完全取代的可能性較低,提示我們基于新出現(xiàn)的變體開發(fā)新型疫苗可以更好地控制即將出現(xiàn)的病毒變異株。 |
|